05典型反应过程安全技术y.ppt.ppt
《05典型反应过程安全技术y.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典型反应过程安全技术y.ppt.ppt(1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工安全典型反应过程安全技术,青岛理工大学 张启波,第一节 氧化反应过程安全技术第二节 过氧化反应过程安全技术第三节 还原反应过程安全技术第四节 硝化反应过程安全技术第五节 电解反应过程安全技术第六节 聚合反应过程安全技术第七节 催化重整反应过程安全技术第八节 裂化反应过程安全技术第九节 氯化反应过程安全技术,目 录,一、氧化反应过程安全技术,狭义上讲,物质与氧化合的过程称为氧化;广义上讲,凡是物质分子内原子间有失去电子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大多数共价键化合物中,分子内的原子间没有明显的电子转移,故常把这类化合物与氧化合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如氨氧化制硝酸、甲苯氧化制苯甲酸、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等。
2、氧化剂包括:O2、Cl2、H2O2、KMnO3、KCl3、HNO3等。,1.1 概述,(1)强放热反应。氧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尤其是完全氧化反应,释放的热量要比部分氧化反应大810倍。(2)热力学上都很有利。不论是完全氧化反应还是非完全氧化反应,无论是均相氧化反应还是非均相氧化反应,其G0都是很大的负值,尤其是完全氧化反应,在热力学上占绝对优势,一般不需要外供热,只要在氧化反应的温度区间就能进行。(3)多种途径氧化。这是烃类等有机化合物氧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烃类氧化的最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但实际所需的目的产物都是氧化中间产物。在多种情况下,氧往往能以多种形式向烃分子进攻,使其以不同途径氧化,
3、转化为不同的氧化产物。,1.1 概述-氧化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原材料及产品的危险性分析 被氧化的物质大部分是易燃易爆物质。如乙烯氧化制取环氧乙烷中,乙烯是易燃气体,爆炸极限为2.7%34%,自燃点为450;甲苯氧化制取苯甲酸、甲醇氧化制取甲醛中,甲苯、甲醇均是易燃液体。氧化产品有些也具有火灾危险性。如环氧乙烷是可燃气体;硝酸虽是腐蚀性物品,但也是强氧化剂;含36.7%的甲醛水溶液是易燃液体,爆炸极度限为7.7%73%。黄血盐钾与硫酸亚铁氧化生成的铁蓝是易燃固体粉末。另外,某些氧化过程中还可生成危险性较大的过氧化物,如乙醛氧化生产醋酸的过程中有过醋酸生成,过醋酸是有机过氧化物,性质极不稳定,
4、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或燃烧。,1.2 工艺危险性分析,1.原材料及产品的危险性分析 氧化剂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如氯酸钾,高锰酸钾、铬酸酐等都属于氧化剂,如遇高温或受撞击、摩擦以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皆能引起着火爆炸;有机过氧化物不仅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且大部分是易燃物质,有的对温度特别敏感,遇高温则爆炸。,1.2 工艺危险性分析,2.工艺条件危险性分析 氧化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过程又是放热反应。特别是催化气相反应,一般都是在250600的高温下进行。为保证反应正常进行,必须及时移走反应热,否则将会使反应温度迅速升高,压力增大,反应加速,造成反应恶性循环,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有的气相氧化反
5、应,其物料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失调,温度控制不当,极易爆炸起火。,1.2 工艺危险性分析,2.工艺条件危险性分析 例如丙烯氨氧化生成丙烯腈的反应,丙烯和空气的配比就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丙烯的爆炸极限为2%11.1%,而此反应中丙烯与原料的配比为9.1%。氨、甲醇在空气中的氧化其原料的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氨的爆炸极限范围为15.5%27%,而正常生产时,要求氨含量在9.5%12%,此时氨的转化率最高,且无爆炸危险,若配比失调,含量增加,温度控制不当,极易发生爆炸危险。氧化反应过程中,当运转时间过长而不清理设备及管道中的残余物、附着物,这些物质受热或与空气接触往往会发生自燃,如苯酐生产中产
6、生的萘焦油、苯二甲酸钠、硫酸亚铁等,在常温下有自燃的危险。,1.2 工艺危险性分析,1.危险物料的火灾爆炸预防措施 氧化反应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产品应按有关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采取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例如隔离存放,远离火源、热源、电源,避免高温、日晒,防止摩擦、撞击等。为此,必须掌握物质的物化性质以及评定物质的火灾爆炸特性指标。,1.3 防火防爆措施,2.工艺过程的火灾爆炸预防措施(1)按照工艺条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不同的工艺过程,原料配比、操作温度、压力、流量等工艺参数各不相同。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之外。空气进入反应器之前,应经过
7、气体净化装置,消除空气中的灰尘、水汽、油污以及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或中毒的杂质,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减少着火和爆炸的危险。使用硝酸、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时,要严格控制加料速度,防止多加、错加,固体氧化剂应粉碎后使用,最好呈溶液状态使用。,1.3 防火防爆措施,2.工艺过程的火灾爆炸预防措施(2)及时移走反应热,保证反应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中要保证冷却设施正常工作,不间断搅拌,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决不许超过被氧化物质的自燃点。(3)设置防爆泄压等安全设施。为了防止反应器发生爆炸,反应器应有泄压装置,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或调节以及报警联锁装置。为了防止接触器在万一发生爆炸或着火时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8、,在反应器前和管道上应安装阻火器,以阻止火焰蔓延,防止回火,使着火不致影响其他系统。(4)宜设置氮气、水蒸气保护及灭火系统。,1.3 防火防爆措施,2.工艺过程的火灾爆炸预防措施(5)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6)使用氧化剂氧化无机物时,如使用氯酸钾氧化生成铁蓝颜料,应控制产品烘干温度不超过其着火点,在烘干之前应用清水洗涤产品,将氧化剂彻底除净,以防止未完全反应的氯酸钾引起已烘干的物料起火。有些有机化合物的氧化,特别是在高温下的氧化,在设备及管道内可能产生焦状物,应及时清除,以防自燃。,1.3 防火防爆措施,1.4 氨氧化生产硝酸过程安全技术,硝酸大量用于制造无机肥料,如硝酸铵、硝酸钙、硝酸磷肥
9、,还广泛用于其他工业生产,以及常用以制造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硝化棉、乙二醇二硝酸酯等爆炸品。氨氧化法制硝酸主要过程:工业制法:第步是氨的接触氧化:(强放热,760840)4NH3+5O2=4NO+6H2O+226kJ【铂铑网】第二步是氧化氮的吸收。先将NO氧化成NO2(小于200,利用反应气中残余的氧),然后用水吸收NO2生成硝酸,吸收反应放出的NO返回吸收过程。2NO+O2=2NO2+57kJ 3NO2+H2O=2HNO3+NO,1.4 硝酸的生产方法,1.4 硝酸的生产方法,图1 稀硝酸生产流程示意图,工业过程主要有三种方法:即综合法生产稀硝酸(图51),双加压GP法生产稀硝酸(图52)
10、,以及加压法生产稀硝酸(图53)。(1)综合法(氧化为常压、吸收为加压)生产稀硝酸。该流程采用0.35MPa压力进行NOx的吸收操作,可生成成品酸浓度为47%53%的稀硝酸,与常压法相比,吸收容积可大为缩小,采用筛板塔,吸收效率高,可达98%。(2)双加压GP法(氧化为中压,吸收为高压)生产稀硝酸。双加压GP法生产稀硝酸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氨利用率高。氨的总利用率为96.5%。,1.4 硝酸的生产方法,2)铂消耗低。3)NO氧化度高。4)吸收率达99.5%,尾气中NOx 含量低,只有180 ppm左右,可直接经烟囱排入大气。(3)加压法(0.7-1.2MPa)生产稀硝酸。流程特点:
11、空气过滤器中装填有泡沫塑料,二次净化再用素瓷过滤器净化度高;采用大型氧化炉废热锅炉联合装置,副产品1.4MPa的饱和蒸汽和2.5MPa的过热蒸汽:采用快速冷却器,利用吸收氧化区引出氮氧化物气体,通过此冷却器,由于用液氨蒸发吸收热量而使气体迅速冷却到500C,然后返回吸收塔,NOx吸收率可以至99%以上,此外还考虑了能量回收问题。,1.4 硝酸的生产方法,一、氨 引燃温度:651,爆炸极限:157-274。MAC:30mgm3.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 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低浓度氨对黏膜有刺激腐蚀作用,浓度过高时尚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12、增强,引起痉挛。氨对人体的毒性见下表。急性氨中毒的发生多由于意外事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黏膜刺激和灼伤。轻度中毒表现有:咳嗽、胸闷、鼻炎、咽炎、气管炎或支气管炎等表现。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1.4 硝酸的生产方法:物料危险性,1.4 硝酸的生产方法:物料危险性,二、硝酸 纯硝酸是无色液体,带有刺鼻的窒息性气味。分子式:HNO3,相对分子质量:63,沸点:86(无水),熔点:42(无水),相对密度:150(无水)。硝酸是一种强酸,强氧化剂,能使铁钝化而不能继续被腐蚀。发烟硝酸是红褐色液体,在空气中猛烈发烟并吸收水分。硝酸具有强腐蚀性,能引起皮肤灼伤。三、一氧化氮主要经呼吸道
13、进入人体。因在空气中不稳定很快被氧化成二氧化氮,所以其中毒症状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浓度高时可致高铁血红蛋白白血症。,1.4 硝酸的生产方法:物料危险性,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MAC:NO:5mgm3;NO2:5mgm3(NO2)一氧化氮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因在空气中不稳定很快被氧化成二氧化氮,所以其中毒症状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浓度高时可致高铁血红蛋白白血症。二氧化氮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气体初期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泡沫痰、紫绀等。肺水肿
14、消退后两周左右可能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1.4 硝酸的生产方法:物料危险性,燃烧、爆炸:(1)原料氨发生泄漏有燃烧爆炸危险。泄漏氨与空气混合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明火发生爆炸;爆炸上限以上遇明火燃烧。(2)氨氧化炉操作有爆炸危险。氧化炉内的反应物是氨和空气的混合物,反应温度800,已具备爆炸条件,操作稍有不慎易发生事故。(3)氧化炉过剩氨带入吸收系统将会生成硝酸铵、亚硝酸铵等爆炸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物质能发生爆炸。(4)废热锅炉操作控制不好,泄漏出硝酸,腐蚀设备,锅炉即有爆炸危险。(5)浓硝酸高压釜操作压力4.9MPa,内装介质是强氧化剂,超压爆炸危险性很大。(6)铁素体酸贮罐如
15、被酸腐蚀产生氢气有爆炸危险。,1.4 硝酸的生产方法:过程危险性,易发生泄漏部位,应加装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装置,加强巡检及时发现泄漏。生产车间杜绝明火以及能产生火花的装备和操作,确需动火应按规定办证。设备检修、抢修应严格按规定分析、办证,特别是接触硝酸的设备。氧化炉应严格控制进入气体的氨的浓度,要低于爆炸下限。在进行硝酸、液氨处理操作时要穿着防酸碱工作服、戴防酸碱手套、戴防酸碱飞溅眼镜、戴防毒面具。工作岗位应有自来水供应和洗眼器。工作岗位应配备防止中毒的防毒面具或呼吸器,必要时应配备救护用急救箱。,1.4 硝酸的生产方法:预防措施,如何控制氧化炉控制氨含量应为95-12,若超过12即易形成
16、爆炸性混合物;为此,应设有混合比例自动调节装置与手动调节相配合,控制氨气的加入量。还应注意,增量时应先增空气,减量时应先减氨气。停车时必须先切断氨气,然后加大空气吹入量,彻底吹洗,吹尽残氨和氧化岗位生成的气体。氨入口处应设有快速切断装置(例如电磁阀)。严格控制氧化炉中的氧化率在98以上。若氧化率下降,则未反应的氨与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铵与亚硝酸铵,可能发生强烈爆炸。生产中要不断分析氧化率,如遇氧化率过低,应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如果催化剂中毒或催化剂网产生破洞时应立即停车;如混合气中氨的比例过低,反应温度不够,则应立即调整。,1.4 硝酸的生产方法:预防措施,如何控制氧化炉控制氧化炉刚开车时,温
17、度低、氧化率低,最易生成硝酸铵和亚硝酸铵。温度达315时,一氧化氮又会使硝酸铵分解成亚硝酸铵,容易发生爆炸。因此,在尚未升至正常反应温度(800-900)时,反应后的气体应放空。开车时,先用空气吹洗,再导入混合气体进行催化剂网点火升温。如果催化剂网未发红,则表示点不着,应切断氨气,用空气吹洗。找出原因后再重新点火。否则易使氨浓度增高而发生爆炸危险,或者进入后部系统生成硝酸铵,造成危险。氧化系统生成少量的铵盐(硝酸铵与亚硝酸铵),最易在透平压缩机处积聚,发生爆炸危险。如发现铵盐增加应立即停车,冲水处理。,1.4 硝酸的生产方法:预防措施,二、过氧化反应过程安全技术,2.1 过氧化氢生产过程安全技
18、术,过氧化氢的用途主要是基于它的氧化性,稀的(3)和30的过氧化氢溶液是实验室常用的氧化剂。约有半数以上的H2O2用作漂白剂,用于漂白纸浆、织物、皮革、油脂、象牙以及合成物等。化工生产上H2O2用于制取过氧化物(如过硼酸钠、过醋酸等)、环氧化合物、氢醌以及药物(如头孢菌素)等,1.生产方法 工业上生产过氧化氢的方法有电解法和有机法;电解法又分过硫酸铵法、过硫酸钾法和过硫酸法,但绝大部分是采用过硫酸铵法(图54)。2NH4HSO4(NH4)2S2O8+H2(阳极)(阴极)加入适量稀硫酸使过二硫酸铵水解,即得到过氧化氢:(NH4)2S2O8+2H2O 2NH4HSO4+H2O2,2.1 过氧化氢生
19、产过程安全技术,1.生产方法 有机法可分为蒽醌法和异丙醇法,目前蒽醌法中选用的工作载体有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和2戊基蒽醌,选用的溶剂多为两种以上的溶剂混合物。以 H2和O2作原料,在有机溶剂(重芳烃和氢化萜松醇)中借助2-乙基蒽醌和钯(Pd)的作用制得过氧化氢,总反应如下:H2+O2 H2O2 2-乙基蒽醌在一定温度压力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氢气反应生成2-乙基氢蒽醌,2-乙基氢蒽醌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与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乙基氢蒽醌还原生成2-乙基蒽醌和过氧化氢(H2O2),2.1 过氧化氢生产过程安全技术,1.生产方法与电解法相比,蒽醌法能耗低,用氧取之于空气,乙基蒽醌能重复使用,所以此法用
20、者众多。不过,对于电价低廉地区,亦不排斥使用电解法。流程图见P176 图5-5,2.1 过氧化氢生产过程安全技术,2.原料和产品危险性 H2O2为无色浆状液体,厚层呈青蓝色,沸点为151.4 H2O2 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H2O2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 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
21、,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不含碱性化合物和微量重金属的纯过氧化氢,遇热稳定,能蒸馏和浓缩。,2.1 过氧化氢生产过程安全技术,2.原料和产品危险性 按H2O2=2OH,形成羟基是链引发反应的开端。用异丙醇生产过氧化氢时,可燃物质(丙酮、异丙醇等)和空气可能形成易爆浓度的混合物。H2系统的危险性。,2.1 过氧化氢生产过程安全技术,3.过程危险性及安全控制 H2O2在设备、管道、容器和仓库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分解,这是该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危险性。过氧化氢和有
22、机溶剂(如丙酮)在偶然混合时以及混合物长期放置时相互作用会引发爆炸事故。在操作或排液时,要防止烃类和的H2O2接触。当氧化器中温度升高和氮气管线中压力长时间下降时,必须接通氧化器的供水系统,往热交换器中供冷却水,停止加热,立即排出反应物。氮气管道压力下降尤其危险,否则会导致形成易爆浓度的气相混合物。如果H2O2在分离塔蒸馏段分解,需及时停止蒸馏,停止进出料,往塔内供蒸馏水,待冷却稀释后排出。异丙醇空气氧化过程中会形成少量有机过氧化物,其在设备积聚是非常危险的。,2.1 过氧化氢生产过程安全技术,3.过程危险性及安全控制 安置在室外容器中的过氧化氢不能过热,必须系统地检查供水系统和遮阴挡板的状况
23、。与过氧化物接触的设备、管道应经过钝化处理,设备内表面应定期检查和净化。使用干净手套接触工作表面 保持精馏塔和蒸馏塔的真空度。在大气压下操作的设备应增设氮气吹扫系统。氧化器排出的气体含氧量应严格控制,应10.3%。异丙醇用富氧空气氧化时(1.0MPa、120),要有相应的防止气体混合物中氧浓度升高到超过允许浓度(11%-12%)的连锁装置。(包括温度和氧气连锁设施),2.1 过氧化氢生产过程安全技术,3.过程危险性及安全控制 为使异丙醇氧化装置或其他类似过程的设备更安全可靠地操作,应该装备带截流装置的爆破联锁装置,根据爆破指示器或氧化器蒸气-气体相气体分析仪发送器的信号,引信管启动截流阀和类似
24、的反应器防爆设施。防止反应器中的火焰扩散到管道中。从氧化反应物中蒸出异丙醇和丙醇,分离过氧化氢水溶液,是在两个精馏塔中进行的。为防止过氧化氢过热和热分解,过氧化氢水溶液需在真空下从反应物中分出,降低精馏系统中的产品温度。,2.1 过氧化氢生产过程安全技术,3.过程危险性及安全控制 用电化法生产过氧化氢要采用硫酸、盐酸(用做电解液的添加剂)、硫氰酸铵(用做制备电解液的添加剂)、硝酸铵等,这些化学品均是强氧化剂,并具有易爆性 电化法生产过程也存在H2、O2易燃混合物形成以及H2O2分解爆炸或与有机物接触反应的危险性。应有可靠的参数调节和连锁装置,如水解槽的温度、电解槽液位等。电解槽的管道应该用惰性
25、气体吹扫,直至电解槽中氧含量(体积分数)不大于2%,管件内表面应定期检查和钝化。为防止空气渗入有氢气的管道和设备,应设置自动供氮系统(当压力降至98Pa时,停鼓风机或补氮)。为防止在水解和精馏系统中产生真空完全消失的事故,真空泵应装有紧急供电系统。,2.1 过氧化氢生产过程安全技术,2.2 过氧化氢异丙苯生产过程安全技术,1.反应过程 过氧化氢异丙苯直接由异丙苯氧化制得,在异丙苯分子中有一个易受攻击的叔CH键,故易发生自氧化而生成较稳定的过氧化氢异丙苯,其总反应式为:,2.2 过氧化氢异丙苯生产过程安全技术,但该自氧化反应如无引发剂存在时,仍需有一较长的诱导期,通常采用产物本身作引发剂。链引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5 典型 反应 过程 安全技术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