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免费下载.ppt
《第二章 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免费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免费下载.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 酸碱概念的发展,三百多年前,英国物理学家R.Boyle指出,酸有酸味,使蓝色石蕊变红,碱有涩味和滑腻感,使红色石蕊变蓝。1771年A.L.Lavoisier根据硫和磷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溶于水显酸性,指出O是所有酸类物质的共同组成元素。1881年英国化学家H.Davy以盐酸否定上述观点,提出氢才是一切酸所不可缺少的元素。,1887年瑞典化学家S.A.Arrehenius提出了酸碱电离理论(Arrehenius酸碱理论)。1905年E.C.Franklin提出酸碱溶剂理论1923年J.N.Bronsted和Lowry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1923年G.N.Lewis提出电子理论。Lux-F
2、lood提出酸碱氧化物离子理论。1939年Usanovich提出酸碱正负理论。,一、,一、S.A.Arrhenius酸碱电离论1、定义酸:是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物质;碱:是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酸碱反应的本质:H+OH-=H2O。,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化学家,2、贡献:(a)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从物质的组成上阐明了酸、碱的特征,它对化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b)水是最常采用的溶剂,该理论一直到现在仍然为人们所熟悉和普遍采用。3、缺陷(a)体系的局限性它把酸和碱只限于水溶液体系中。因为许多物质在非水溶液
3、中不能电离出H+和OH-,却表现出酸和碱的性质,且很多酸碱反应可在非水溶液中进行,也可在没有溶剂的非液态体系中进行。(b)OH-的唯一性该理论仅把碱看成为氢氧化物,这样就不能解释一些不含OH-基团的分子(如NH3)或离子(如F-、CN-、CO32-等)在水中所表现出的碱性。,二、酸碱的电离理论,二、E.C.Franklin酸碱溶剂理论,酸:凡能增加和溶剂相同阳离子的物质就叫做该溶 剂中的酸;碱:凡能增加和溶剂相同阴离子的物质就叫做该溶 剂中的碱。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具有溶剂特征的阳离子和阴 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溶剂分子。,酸碱溶剂理论对溶剂的要求:必须是能够发生自偶电离的极性溶剂。酸碱溶剂理论扩大
4、了溶剂的范围,也扩展了酸碱概念,它包容了Arrhenius的酸碱理论。酸碱溶剂理论局限性:不适用于不电离的溶剂中的酸碱体系;也不适用于无溶剂的酸碱体系。,三、酸碱的溶剂理论,三、,Brnsted J N丹麦物理化学家,三、酸碱质子理论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酸碱反应的实质:质子的转移,因此酸碱反应也叫质子转移反应。适用范围:既适用于水溶液体系,也适用于非水溶液体系。,酸碱质子理论局限性:酸必须含有可离解的氢原子,不能包括那些不交换质子而又具有酸性的物质。,G N Lewis美国物理化学家,四、酸碱电子论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碱:是电子对的给予体 路易斯碱和质子碱是一致的。因
5、凡是能与H+结合者必然是电子对给予体。仅有极少数Lewis碱,如CO不能接受质子。路易斯酸比质子酸的范围更广。例如金属离子等。,作为电子对受体的Lewis酸,先决条件是在它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中必须要有空轨道;作为Lewis碱的首要条件,是必须要有孤对电子。Lewis酸碱的范围极为广泛,它包容了前面所论及的三种酸碱定义,所以通常又把Lewis酸碱称为广义酸碱。,五、酸碱氧化物离子理论 由Lux提出,Flood扩展。酸碱定义基于氧化物中氧离子(O2-,可扩展到其它负离子)的转移。酸是氧离子接受体;碱是氧离子给予体。碱=酸O2-;例:SO42-(碱)=SO3(酸)+O2-酸碱反应:碱+酸=盐;例:
6、CaO+SO3=CaSO4适用范围:适用于高温、无水、无氢的熔融体系。,六、酸碱正负理论 由前苏联化学家Usanovich提出。酸:凡是能够给出正离子或是能够与负离子化合或接受电子的物质;碱:凡是能够给出负离子或电子或接受正离子的物质。酸碱反应:酸+碱=盐SO3 Na2O Na2+SO42-SO3 结合O2-Fe(CN)2 KCN K4+Fe(CN)64-Fe(CN)2 结合CN-Cl2 K K+Cl-Cl2结合一个eSnCl4 Zn Zn2+SnCl42-SnCl4 结合2 个e,酸碱正负理论是Lewis酸碱概念的扩展。酸碱正负理论的优点:包括了涉及任意数目的电子转移反应,比前面几种定义具有
7、更广泛的含义;更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酸碱正负理论的缺点:但正是由于其适用范围太过广泛,因此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总结:酸碱的概括性定义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了上述介绍过的几种定义,而且也包括了目前基本上不用了的其它酸碱理论。然而,并非对酸碱所下的定义愈广就愈有用。事实上,每种酸碱理论都有其各自的长处,但也都存在着缺陷。因此,往往必须用不同的酸碱理论来处理不同的问题。例如:在处理水溶液体系中的酸碱反应时,可用电离理论或质子理论;在处理配位化学中的问题时,则往往要借助于电子理论。所以,化学工作者必须掌握多种主要的酸碱理论。,2.2 酸碱的强度2.2.1 质子论的酸碱强度一、质子酸、碱的强弱 质子酸
8、、碱的强弱,不仅决定于酸、碱本身释放和接受质子的能力,也决定于溶剂接受和释放质子的能力。在同一溶剂中,酸碱的相对强弱取决于各酸碱的本性。但同一酸碱在不同溶剂中的相对强弱则由溶剂的性质决定。,例如:醋酸在水中是弱酸;在液氨中变为强酸,因为氨接受质子的能力比水强;而在无水硫酸中则为碱,因为无水硫酸给出质子的能力比水强。因此,为了比较各种酸碱的强度,必须固定一种溶剂作为参考介质,一般以水作为参考介质来比较各种酸、碱的强度,即测定各种弱酸或弱碱在水中的酸常数Ka或碱常数Kb值,比较其相对强弱。,二、溶剂的拉平效应 当一种酸溶于某种溶剂时,若酸中的质子完全转移至溶剂分子,就称这种酸被溶剂拉平了,这种效应
9、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具有拉平效应的溶剂称为拉平溶剂。不同的酸在某一溶剂中被拉平时,它们在该溶剂中所表现的酸性强度是相同的,酸性强度无法区别。酸的拉平效应是由于溶剂的碱性相对较强所造成;碱的拉平效应是由于溶剂的相对酸性较强所造成。,三、溶剂的分辨效应 溶剂能改变不同酸碱相对强度的效应叫做溶剂的分辨效应,或区分效应。强酸性的溶剂能有效抑制酸的离解,而且溶剂的酸性越强,抑制酸离解的能力越大。在该溶剂中能完全离解的强酸数目就越少,因而能分辨出不同强度的酸的种类就越多。同理,具有很强碱性的溶剂也能有效地抑制碱的离解,从而使碱的强度有可能得以区别。,四、溶剂的分辨酸碱的能力或范围1、以水为溶剂(1)写出有
10、关的质子传递反应:,(2)对每个反应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计算平衡常数:,A区-B区相距14个pK单位,水的pKs=14.00,意味着水的分辨区跨越14个单位,凡是pKa在014之间的酸及其共轭碱可落入此范围,即它们在水中可被区分而不被拉平。,2、以醋酸为溶剂(1)醋酸在水中的行为对于醋酸查表,pKs=12.7,其分辨区跨越12.7个单位,在水中反应:HAc+H2O=Ac-+H3O+K=Ac-H3O+/HAcH2O=Ka(HAc)=1.8510-5,pKa=4.7在水中起点为4.7,相距12.7到达-8(4.7-12.7=-8)结论:凡是在水中pKa值从-8到4.7之间的酸及其共轭碱可在醋酸中
11、被区分。显然在水中会被拉平的强酸(pKa-8为限)。,(2)醋酸在醋酸中的行为 H2Ac+=HAc=Ac-pK 0 6.35 12.7K 1.0 4.5X10-7 2.0X10-13,2.2.2 Lewis酸碱强度一、Lewis酸碱强度的标度双参数标度 R.S.Drago(德雷戈)等人认为酸碱加合物的成键作用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两部分的贡献。某一酸碱加合物的反应焓满足E-C方程,即:-H=EaEb+CaCbE静电性参数反映酸碱反应时酸、碱间的静电作用部分对反应焓的贡献。C共价性参数反映酸与碱间形成的键的共价性部分对反应焓的贡献。,a:酸,b:碱。规定:碘的Ea=Ca=1.00。计算确定其它酸碱加合
12、物的参数。他们从Lewis酸、碱之间许多个加合反应的反应焓的实验值出发,得出许多Lewis酸、碱的E值和C值。表2-6例举了一些物种的E、C值。利用E、C参数,可以计算出大量酸碱加合物的反应焓,这对于研究一些合成技术有困难的酸碱加合物很有实用价值。,-H=EaEb+CaCb=9.880.96+1.623.25=14.7498 kJ/molH=-14.7498 kJ/mol,二、应用:(1)预测酸碱加合物的稳定性 根据E-C方程可以预测:Ea值大的酸可与Eb值大的碱形成稳定的加合物,而Ca值大的酸则倾向于与Cb值大的碱形成稳定的加合物。局限性:但这仅适用于酸和碱均为中性分子、在气相和惰性溶剂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免费下载 第二 酸碱 理论 水溶液 免费 下载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1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