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一课第三框《失误与挫折》教学设计.doc
《第六单元第一课第三框《失误与挫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第一课第三框《失误与挫折》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单元第一课第三框失误与挫折教学设计广陈中学1队 主备:张勤英 参与:马千里 曹伟军 许彬彬 罗蒙课标解读课标:3-2-1评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伟大成就和艰辛探索解读:通过回顾“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引导学生反思其给环境、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总结历史上的沉痛教训,初步学会全面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课时通过对“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直观再现,告诉我们尽管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经济的发展不能只凭主观愿望,脱
2、离客观现实。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最终导致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重大失误和巨大挫折。2教材结构体系: 失误与挫折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文化大革命 ( 原因 做法 危害 ) 教训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知道并能列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一些主要做法;解析“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课前指导学生访问乡邻长辈,收集有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资料,学会收集、处理和评价史料,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通过
3、学生讨论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历史的、辨证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正视新中国在成长中经历的曲折,反思“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体会并感悟新中国成长中的曲折。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策略方法:利用直观的图片、音像资料以及学生的自然常识,将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六、【教学过程
4、设计】:(一)导入新课: 1956年,一个罕见的春天 无论从那一个角度,1956年都是新中国建设事业极有成就的一年,一个令历史十分怀念的年份。 -陈寅恪的最后20年提问:为什么说1956年是新中国建设事业极有成就的一年?师叙:1956年,新中国建设出现了“一个罕见的春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958年,却是另一番景象。(二)新课学习:【展示】20世纪50年代的一组宣传画:肥猪赛大象(书本P18页图1-21),玉米比人大。 【思考】看了宣传画,你有何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经济的发展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上述情况我们无法断定将来不会出现,但在当时却只是美好的愿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失误与挫折 第六 单元 第一 第三 失误 挫折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