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20章第5节 遗传与环境 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八级上).doc
《生物:第20章第5节 遗传与环境 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八级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第20章第5节 遗传与环境 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八级上).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5 节 遗传与环境、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五个课题,通过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观察、搜集和解读数据的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常见的生命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变异形成原因的简要分析,建立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这既是前面章节知识的延伸,也为下一节遗传病就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3)、分
2、析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 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通过对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了解生物学的广泛应用前景,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学习热情,养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途径: 1、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重难点的突破: 1)、提前分组进行种子在温暖黑暗环境和温暖明亮环境相对比条件下萌发、
3、生长的实验,统计绿叶苗和黄白苗的株数。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应用大量的直观图片资料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整理、描述生活中的相关素材,使理论和实践结合。 4)、练习反馈,及时巩固新知。 二、 学情分析: 首先在知识方面:通过前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遗传和变异、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对遗传的物质基础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性状遗传的规律性也已经初步掌握,而关于阳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的知识学生在七年级时就已掌握。 其次在能力方面: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开展科学探究性实验的思路及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对遗传这部分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顺
4、利地进行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要求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及学生学法指导: 三、教法分析: 实验探究法、练讲式以及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好实验,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在引入教学、教学实施中通过播放影像资料、各种竟答题等方式,激励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提问,创设情景,引入新
5、课。 1、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指导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 2、分析整理实验数据、讨论、交流。 表现的影响” 3、引导学习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3、阅读、观察、思考、讨论。 4、指导学习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4、阅读、思考并能区分变异的不同类型。 5、引导总结、反思、质疑。 5、回顾总结、反思、质疑。 6、指导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完成竟答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Z.xx.k.Com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遗传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什么叫基因型、什么叫表现型?” 展示大白菜和西红柿的照片:“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第20章第5节 遗传与环境 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八级上 生物 20 遗传 环境 精品 教案 北师大 版八级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