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doc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 些简单问题。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具体内容安排如下表。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编排。本节包括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部分内容。教学加法计算以前,教材安排了一幅“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图中给出了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人数和两辆限乘70人的客车。安排情景图具有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需要用两位数加法计算的问题,体会学习两位数加法的实际意义;二是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为后面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特别是例题安排)提供实际背景,让学生从熟悉的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加减法计算。不进位加法部分,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着重解决笔算加法写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例2着重解决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问题。教材
3、在不进位加法的编排上采用了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利用前面情景图所提供的乘车素材引出两位数加法计算;二是充分利用一年级所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旧知识,从口算过渡到笔算,有利于密切口算和笔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中感受两位数加整十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三是利用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位加法部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二是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例3仍然利用了乘车的素材,为了突破进位的难点,教材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小棒10根变成1捆的过程,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教科书还在第11页的虚线框里说明个
4、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以后怎样在和的个位上写数。教材这样编排,一方面突出了进位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又将在前面不进位加法中学习的对位、从个位加起和进位等贯穿起来,为后面总结笔算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直接呈现计算法则的做法,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由大家共同从前面的实际计算中总结出计算方法。这样不但总结出从个位加起,学生在讨论中还发现“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从而体现出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材没有给出加法法则的名称,而是提示学生思考“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其目的在于淡化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而注重学生对两位数加法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5、。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编排。本节包括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和运用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三方面的内容。在两位数减法以前,教材安排了一幅“北京赢了”的情景图,画面上不仅有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场面,同时还有四个申办城市所得的票数。情景图一方面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良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为后面教学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提供了实际背景,将枯燥的数据赋予振奋人心的实际意义。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有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所以教材只安排了一道例题,例题重点解决如何对位和计算顺序的问题。例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从口算引入笔算,一方面体现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6、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现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为了突出列减法竖式的重点,教材在例1的编排上采用三个措施:一是安排了直观图,让学生从图上直观地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法;二是用虚线框呈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顺序,让学生全面了解“56-22”的笔算过程;三是在例题计算后面让学生思考“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进一步提示学生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退位减法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其计算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例2和例3的重点都是突出如何退位的问题,例2通过小棒图向学生完整地展现出“56-18”
7、的笔算过程,在其计算过程中配合小棒图着重向学生介绍退位的方法,例3则着重解决被减数个位是0如何退位的问题,让学生切实懂得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0减4”。对于笔算减法计算方法的总结,教材仍然采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同时淡化了法则的文字表述,重点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提醒学生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教科书第23页安排了用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内容,通过学生观察黑板上不同班得小红旗的统计图引出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把统计知识和计算问 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编排。本节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8、和加减法估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的综合运用,除计算顺序外没有多少新知识。加、减法估算主要是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加减法估算,并培养估算的意识。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并且根据摘西瓜和运西瓜的事件引出两道例题,这样编排既可以突出连加、连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有利于学生了解连加、连减之间的联系,并从整体上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教材在例1中把统计和连加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连加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在全面反映连加法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突出了连加竖式的简便写法,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连加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例2通过运西
9、瓜的情景图引出连减计算,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连减计算。在例2的计算中教材把口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既有利于加强口算和笔算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的计算中,当某一步能用口算时可直接用口算,不必写出竖式。这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加减混合计算,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情况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的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加减法估算,教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新课 标人教版 小学 一级 下册 100 以内 加法 减法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6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