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论文浅论音乐与情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感体验论文浅论音乐与情感.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情感体验论文:浅论音乐与情感摘要由于音乐的物质材料是声音,所以音乐擅长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本文试从创作、表演、欣赏三个方面来阐释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关键词情感体验 创作 表演 欣赏“音乐是以在时间中流动的音响为物质材料,通过有组织的音乐构成听觉形象,直接抒发感情,间接反映生活的表现艺术。”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是时间艺术,通过一定时间的音响流动来表现乐曲的形式与内容。音乐又是表现艺术,需要表演者对作品进行诠译,才能把乐符转化为音响演绎给听众;音乐又是听觉艺术,通过音波振动刺激大脑,对人的精神发生作用。音乐还是情感艺术,它发出的声响不能描绘客观事物,却能细腻地把喜、怒、哀、乐的情感传达给听众,感染听众。
2、在音乐中,是情感把创作、表演、欣赏联系起来,情感是音乐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作用于人的依据。因此,音乐和其他艺术相比,在表现现实生活上是通过感情来实现的。一、创作与情感音乐是以乐音为物质材料的。音乐本身的非客体性和非语义性,反映客体的某些特征的间接性是音乐内容不确定的基础,因此,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运动,既不能像语言艺术那样用文字为人们提供某种观念或叙述某一事件和动作的过程;也不能像绘画艺术那样把各种事物的具像通过线条、色彩、呈现在欣赏者面前,从而使音乐成为一种直接针对人的情感的表情艺术。音乐的情感流动易于呈示人的内在生命运动与人内心情感形成一种同形式同结构的对应关系,人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时间性的运动
3、过程,它在运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张驰,而音乐的形式特征恰恰具有类似的特征,这使它能够通过声音在时间的运动中以及声音运动的强度和节凑的张驰来表现相应的情感运动,二者统一于单线型的流动过程,所以音乐在表现情感方面更有优势。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指出:“艺术品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欣赏。是由情感转化成可见或可听的形式。然而人的内在情感体验的动因是可以确定的,但是这种体验是不可言状的生命运动形式,却是难以用语言文字或视觉形象直接表现出来。因此,人在实践中为了把这样一种内在的生命形式-人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来而创造了音乐。”正是由于音乐以它在时间中展示的乐音动态形式,揭示了人的情感生活的动态形
4、式,并使人因心理的激活而处于异常丰富的内在体验中。所以,音乐表现的是现实在作曲家内心的情感体验,而不是现实本身。音乐的产生是人的情感表达的需要,“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的情感传达给别人,就重新唤起自己心中的这份情感,并用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中国的传统音乐理论也强调音乐的产生是由于人的情感受外物的感动而产生的。乐记就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乐,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它已经接触到音乐的本质在于表现人的内心感情这一音乐美学的基本命题。情感与音乐还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情感,发声就有什么样的情感
5、性质。音乐家马勒说:“当我感到有必要用交响乐表现自己的时候,正是我的阴郁的情感占统治地位的时候。”音乐创作中,情感因素如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起着推动作用。一方面作曲家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可以触发其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使他产生要用音乐来表达这些情感的强烈要求,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创作的激情不断地激发作曲家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创作激情不地影响着作曲家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摄取自己的情感资源和表现对象。创作情感的真挚与否,直接影响音乐的质量与性质。因此,那些并非出自作曲家内心冲动,而是出于外部预定的音乐作品是很难有较高的价值的,如维多利亚之战是贝多芬为预定而写的,只是对战争场面的虚张声势的模仿,除此之外没有任何
6、深刻的思想,没有任何自己的体验,其艺术价值不是很高;而他在创作英雄交响曲时则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其中体现着集中在“革命英雄”这一思想上自己的全部思想和情感,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区别真艺术与伪艺术的明显标志是艺术的感染性,感染性不但是艺术毫无疑义的标志,而且感染的程度也是艺术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如果一个人体验到这种情感,受到作者所处心境的感染,并感觉自己与其他人相融合,唤起这种心境的作品就是艺术。”这就是真情感的重要性,是决定欣赏者受感染程度的标志。对此苏珊朗格也有同样的认识:“当某种情感被完美地表现出来时,我们说这种艺术品是优秀的;当某种情感未被完美地表现出来时,
7、我们就称这件艺术品是粗制滥造的;当一件艺术品位表现情感时,哦们就称这件艺术品位低劣的。”这就是说能否表现情感以及表现情感的程度是决定作品好坏的标志。换言之,作曲家情感的真挚程度即他所体验、所传达的情感的力量如何,是音乐作品优劣的基础,也是作品能否感染人的根源所在。音乐创作不但要表现情感,而且要表现真挚的感情,音乐美的本质在于对人类生活中具有精神内涵的真挚情感的反映,乐之情不但要真,而且要有深度,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基本倾向和风格。只有情感是代表普遍情感,才能引起大多数或至少一部分的情感反应,使欣赏者、表演者与作曲家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感染人、净化心灵的目的。二、表演与情感音乐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必
8、须以表演为中介来实现其价值。“音乐要求将自身在音符的体系中,即将在记谱法中固定下来,这就决定了音乐作品不可能象绘画、雕塑或建筑作品那样一次便永远完成。它每听一次都要求新的演奏。”这就是说乐谱作品虽然内涵着作曲家的审美情感、想象、体验,并将这些以抽象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但无论多么详尽的乐谱都无法精确地记录事物运动的内在精神,非常确切地体现人类情感运动的细致变化,以及情感性质与情感色彩的微妙差异,符号难以完全展现作曲家生动的精神创造。正如亨利.伍德谈到的:“乐谱上的标记无论怎样详细,也不可能每个细节都精确,没有什么方法和记号能够准确记下作曲家的心里的东西。”所以,乐谱潜藏的东西需要挖掘,无法记录的
9、东西需要补充、丰富,其结构的开放性质,这些恰恰为表演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此。音乐作品只有通过表演,才能传达给听众,正如小提琴家梅纽因所指出的:“演奏家的任务是什么?他处在作曲家和听众之间,把活的因素传给写在谱表上干巴巴的音符,把它们的生活脉动恢复起来。”表演一方面使符号形式转化为活生生的声音动态,使欣赏者感受到具体可感的听觉意象,另一方面优秀作品都是经过一代代的演奏家们不断地传播,才使之得到保存,并在音乐生活中有持久的生命力。但音乐表演中,技巧与表情应当有机地统一起来,偏重于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美的表演,也不能很好表达作品的情感内涵。缺乏技巧不足以表演,而缺乏艺术表情的音乐表演,其效果是
10、机械的、单调的。技巧只是艺术表现的手段,如果技巧的成份过多而缺乏情感体验和准确的艺术表现就会使表演失真。只顾炫技不顾表情,则体现出的只是艺术的表面而不是艺术的灵魂。正如作曲家巴赫所说的那样:“认为键盘乐器表演的唯一财富是技巧,这显然是不对的人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些技艺熟练的专家和才华出众的演奏家,他们精湛的表演确实使我们赞叹不已,但是却激发不了我们的感情;他们制服了我们的听觉,但满足不了我们的感觉;使我们目瞪口呆,但打动不了我们的心弦。”“音乐家只有把自己得心情表露出来,才会激发听众的情感。这样听众才能更透彻地理解乐曲所要表现的情感。”因此,表演者在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巧的运用,还必须投入自己
11、的真情实感,细心地体验乐曲的情感细节,才能称之为成功的演奏者,精湛的音乐表演无不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及对作品情感准确的理解和诠释。 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得以实现的关键,是创作与欣赏之间的桥梁,由于音乐是作曲家内心情感的记录,音乐表演是主客体情感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表演的目的是传达情感。这就要求表演者不仅必须忠实地再现原作,以求最接近于作曲家创作的情感表达,而且表演者必须把每次表演都作为一次再创造,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智慧和才能。巴赫曾说:“如果让一个洞察力灵敏的知道什么是成功的演奏的人演奏这些作品,作曲者就会惊讶地发现他的音乐中竟会有以前他不知道的、不敢相信的东西。”这就要求表演要充满激情。音
12、乐家柏辽兹也说:“一个缺乏灵魂的歌手会使最杰出的作曲家的作品效果显得呆板,甚至滑稽也可能把作品唱死。”以情感人是音乐表演的基本要求。但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表演者恰到好处地将情感融入表演,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作品的情感内涵,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只有一个自己能够独立处理音乐和领会其意蕴,并能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投入到音乐表演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真正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三、欣赏与情感音乐作品本身包括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音乐表演的目的是传达情感。因此音乐欣赏便是接受音乐传达的情感,并激起自身的情感体验,与创作家、表演者产生情感交流,形成共鸣,最终使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由此不难看出,欣赏音乐时,也要充分
13、发挥欣赏者的情感体验的作用,才能实现音乐表现和传达情感的目的。荀子乐记对怎样欣赏音乐有很好的描述,对声、形的感知必须有心的加入,通过心的“徵知”,才能“缘耳知形”,如果没有心的徵知便会“缘耳目而不知声形”,甚至“白黑在前而不见,钟鼓在侧而耳不闻。”(荀子.解蔽)荀子再次强调了在审美体验中,心是居于主要地位的。荀子甚至以“心忧恐,则口衔刍豸而不知其味,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荀子.正名)再次证明和强调了审美主体的内心情感与心理状态在音乐欣赏中的主导作用。这正如庄子.人间世中所指出的:“无听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这要求欣赏音乐时要有情感的投入。由于音乐的物质材料是声音,这个特点赋
14、予了音乐作品另一个特质即音乐作品是在长时间中展开的,这就使整个体验具有更加个人的直接性质,正是从这里产生了音乐能较强地作用于听者的情感的可能性。通过整体各个组成部分的陆续呈示和发展,才为听者提供作品的整体形象。因此,在音乐欣赏中,情感始终贯穿于欣赏的全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乐曲的灵魂。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身情感与音乐中的情感相互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因此,情感体验是不可或缺的心理要素。在音乐体验中,情感反应是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世界中去,从而实现主客体的情感高度融合
15、,使自身的情感得到疏泄。体验是活生生的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感性把握,是以直接指向人的生命为根基的,所以它必然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从内心的全部情感积累或先前感受出发体验和揭示生命的意蕴,体验的终点也是情感,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更新更深刻地把握了生命活动的情感生成,只有当欣赏者的情感活动与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基本吻合时,才能称之为正确的欣赏。欣赏音乐,只有达到情感的深切体验,才能进入音乐所描绘的美妙世界,才能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注释龚妮丽:艺术概论m.云南美术出版社.1998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转引自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萨姆.摩根斯坦:作曲家论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卓菲亚.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论指挥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参考文献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2卓菲亚.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3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萨姆.摩根斯坦.作曲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5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6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59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