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培训讲座资料: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备课问题与对策.doc
《小学教师培训讲座资料: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备课问题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培训讲座资料: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备课问题与对策.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 效 备 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备课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研究范式,应该由“知识接受型”教学范式向“学习共同体”教学范式转变。基于上述理解,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最终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一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的
2、进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是教师增强为服务学生发展的“对象”意识,教学不再“唱独脚戏”,而是与学生创建学习共同体,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是关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和质量。教师要有时间意识和效益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策略性、智慧型指导,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课程开发,明确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全面评价,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业成就。 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3、和策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创新,积累经验,历练智慧,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主要手段的问题教学模式。教学行动过程主要分课前问题评价、课中问题评价和课后问题评价三个阶段,使教师和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交往和对话来解决问题,下课后教师和学生仍然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在不断的评价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解决。这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又能养成良好的问题思考习惯与品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4、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主要含义是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前学习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预习,通过“问题发现单”把不会的知识内容整理出来。同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结合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结构化备课;上课时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下,教师或学生呈现问题,通过问题对话和问题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该模式主要是将文本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使每一名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逐步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大面积提高学业
5、成就,提高终身学习能力。该模式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即“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其中每个要素中均包含着对问题的评价,也可以称为四个操作环节。四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描述如下: 1“问题发现”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备”发现文本问题,具体是指教师结构化备课和学生结构化预习中,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通过结构化预习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科教师,教师将学生未知问题作为重要课程资源融合到结构化备课中。学生使用“问题发现单”,系统整理自己发现的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通过评价解决后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经过学习小组提炼后提交给学
6、科教师。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前实施,旨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养成结构化预习的好习惯。 2“问题生成”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以及评价后生成新问题。问题生成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问题发现单”的内容,生成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问题生成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通过对话和评价来完成;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成问题,通过对话、展示、辅导、评价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主要是在“问题生成课”实施,旨在实现有效知识迁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
7、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提高生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针对“问题生成课”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问题解决方式主要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实施,要求学科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训练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在“问题解决课”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培养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拓展”主要是通过“师生共拓”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针对“问题解决课”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拓展性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深层
8、问题得到有效拓展。问题拓展方式主要通过多元化拓展来实施,要求学科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拓展单”也可称“问题训练单”(二),并在问题拓展课的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这一环节主要在“问题拓展课”实施,也可以在整合课程内容后,在课外安排时间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巩固学习成果,达到有效复习和评价的目的,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由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由表象理解到深刻理解,培养单位时间内的回归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拓展性解决问题能力。该模式与以往传统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一是该模式强调教师备课的超前性、全面性、丰富性、深刻性和学习性。以往备课基本上是应急性
9、备课,一般是明天上课,今天备课,或者是非常自信地惯用以往教案,狭隘地认为备课就是备教材,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二是该模式强调学生备课的问题性、提前性、评价性。在传统备课中,学生没有备课任务和责任,无需提前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文本内容,唯恐影响教师所谓的“正常教学”。三是该模式强调有效课堂教学的问题性、对话性和评价性。传统课堂教学重视“灌输性”教学,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复述和重复文本的内容,原理是什么,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例题是如何求解的,等等,或者教师问,学生答,教学变成了“对、是、会”,忽略了问题性、对话性和评价性。四是该模式强调课后问题拓展的深刻性、多样性、评价性。传统教学的课后拓展基本上是
10、课外作业或家庭作业,问题拓展形式单一,基本忽略展示机会,评价结果缺少激励性。五是该模式强调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自主性、全面性和综合性。以往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强调他评,忽视自评,导致评价主体单一;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导致评价结果片面。而现在要求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凸现教师的主体性,倡导教师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在构建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分量与权重。所谓全面性,是指有效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维度的全面性,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变化。综合性是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既重视过程性评价,又重视结果性评价;在评价
11、方法上,要采取质性与量化相结合,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以学生、家长、同行、校长、专家评价为辅的综合评价体系。“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二十步”的主要含义。 第一步行动:备学生。具体分为备全体、备问题、备知识基础、备需要力、备情绪。备全体是通过实施全景式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备问题是教师课前指导预习,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填写“问题评价表”,了解学生困惑的问题;备知识基础是课前学生自主温习关联性知识,通过教师评价“预习作业”,掌握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与技能之前的知识基础;备需要是通过问卷等形式,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备情绪是教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准备和情绪状
12、态,激发兴趣和学习动力,调整到高涨情绪状态。 第二步行动:备课程。具体分为备目标、备内容、备意义、备资源。备目标主要是全面理解新课标,清楚学科学习目标;备内容是掌握文本呈现的基本知识,同时要创新知识、运用知识以及如何发展学生智力;备意义是深刻挖掘文本蕴涵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成新的意义;备资源是借助各种可供利用的有价值的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发挥最佳优势,丰富课程内涵,拓宽教学外延,提高教学效益。 第三步行动:备情境。具体分为备问题情境、备思维情境、备活动情境、备媒体情境、备环境情境。备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备思维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火花;备活动情境,提高学习乐趣;备媒体情境,提供现代学习平台
13、;备环境情境,创设最有效的教学情景。 第四步行动:备自己。具体分为备风格、备弱点、备心态、备形象、备能力、备艺术。备风格,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备弱点,认识自我,长善救失;备心态,调整情绪,全倾投入;备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备能力,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备艺术,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 第五步行动:备设计。具体分为备过程、备方法、备课件、备时间、备拓展。备过程,重视经历,体验过程;备方法,创新方法,提高效率;备课件,教学辅助,事半功倍;备时间,合理安排,追求效益最大;备拓展,精心研究,引向深入;备结束,殊途同归,回味无穷。 第六步行动:创建新教师文件夹行动。该行动是教师对备课
14、过程的一次完整的清理,是上课前的最后一次准备。文件夹既是“作战地图”,也是“战略库”,同时包括所有的“军需物资”。具体分为整理文件夹和评价文件夹行动。第七步行动:问题提出。该行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具体分为学生问题、教师问题、问题支架、问题纵横、问题开放。学生问题即学生悠然提出问题;教师问题即教师艺术化提出问题;问题支架即建构问题支架,扶学生“上架”;问题纵横即共性问题从显性走向隐性;问题开放即个性问题从封闭走向开放。第八步行动:问题对话。该行动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和平台,具体分为营造环境、构建关系、组织对话、合理整合、科学组织。营造环境即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
15、话环境;构建关系即建立合作、互动的良性交往关系;组织对话即思维碰撞,火花四射,有序有效;合理整合即问题突出,层层深入,效益优化;科学组织即组织对话秩序,提高学习效率。 第九步行动:问题刺激。该行动是教师不失时机地对问题对话进行有效刺激,通过刺激,提升问题,探寻高潮。具体分为语言刺激问题、媒体刺激问题、演示刺激问题、情景刺激问题、情感刺激问题。语言刺激问题是激活言语逻辑思维;媒体刺激问题是拓宽信息视野;演示刺激问题是激活直觉思维;情景刺激问题是如临其境,激活想象思维;情感刺激问题是动之以情,刺激学生心灵深处,激发原始冲动。 第十步行动:问题指导。该行动是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与研究问题的发展态势因势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师 培训 讲座 资料 知识 建构 视野 备课 问题 对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5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