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培训讲座资料: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备课问题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培训讲座资料: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备课问题与对策.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 效 备 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备课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研究范式,应该由“知识接受型”教学范式向“学习共同体”教学范式转变。基于上述理解,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最终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一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的
2、进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是教师增强为服务学生发展的“对象”意识,教学不再“唱独脚戏”,而是与学生创建学习共同体,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是关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和质量。教师要有时间意识和效益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策略性、智慧型指导,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课程开发,明确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全面评价,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业成就。 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3、和策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创新,积累经验,历练智慧,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主要手段的问题教学模式。教学行动过程主要分课前问题评价、课中问题评价和课后问题评价三个阶段,使教师和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交往和对话来解决问题,下课后教师和学生仍然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在不断的评价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解决。这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又能养成良好的问题思考习惯与品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4、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主要含义是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前学习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预习,通过“问题发现单”把不会的知识内容整理出来。同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结合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结构化备课;上课时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下,教师或学生呈现问题,通过问题对话和问题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该模式主要是将文本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使每一名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逐步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大面积提高学业
5、成就,提高终身学习能力。该模式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即“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其中每个要素中均包含着对问题的评价,也可以称为四个操作环节。四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描述如下: 1“问题发现”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备”发现文本问题,具体是指教师结构化备课和学生结构化预习中,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通过结构化预习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科教师,教师将学生未知问题作为重要课程资源融合到结构化备课中。学生使用“问题发现单”,系统整理自己发现的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通过评价解决后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经过学习小组提炼后提交给学
6、科教师。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前实施,旨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养成结构化预习的好习惯。 2“问题生成”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以及评价后生成新问题。问题生成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问题发现单”的内容,生成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问题生成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通过对话和评价来完成;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成问题,通过对话、展示、辅导、评价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主要是在“问题生成课”实施,旨在实现有效知识迁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
7、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提高生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针对“问题生成课”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问题解决方式主要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实施,要求学科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训练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在“问题解决课”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培养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拓展”主要是通过“师生共拓”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针对“问题解决课”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拓展性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深层
8、问题得到有效拓展。问题拓展方式主要通过多元化拓展来实施,要求学科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拓展单”也可称“问题训练单”(二),并在问题拓展课的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这一环节主要在“问题拓展课”实施,也可以在整合课程内容后,在课外安排时间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巩固学习成果,达到有效复习和评价的目的,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由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由表象理解到深刻理解,培养单位时间内的回归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拓展性解决问题能力。该模式与以往传统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一是该模式强调教师备课的超前性、全面性、丰富性、深刻性和学习性。以往备课基本上是应急性
9、备课,一般是明天上课,今天备课,或者是非常自信地惯用以往教案,狭隘地认为备课就是备教材,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二是该模式强调学生备课的问题性、提前性、评价性。在传统备课中,学生没有备课任务和责任,无需提前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文本内容,唯恐影响教师所谓的“正常教学”。三是该模式强调有效课堂教学的问题性、对话性和评价性。传统课堂教学重视“灌输性”教学,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复述和重复文本的内容,原理是什么,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例题是如何求解的,等等,或者教师问,学生答,教学变成了“对、是、会”,忽略了问题性、对话性和评价性。四是该模式强调课后问题拓展的深刻性、多样性、评价性。传统教学的课后拓展基本上是
10、课外作业或家庭作业,问题拓展形式单一,基本忽略展示机会,评价结果缺少激励性。五是该模式强调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自主性、全面性和综合性。以往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强调他评,忽视自评,导致评价主体单一;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导致评价结果片面。而现在要求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凸现教师的主体性,倡导教师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在构建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分量与权重。所谓全面性,是指有效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维度的全面性,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变化。综合性是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既重视过程性评价,又重视结果性评价;在评价
11、方法上,要采取质性与量化相结合,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以学生、家长、同行、校长、专家评价为辅的综合评价体系。“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二十步”的主要含义。 第一步行动:备学生。具体分为备全体、备问题、备知识基础、备需要力、备情绪。备全体是通过实施全景式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备问题是教师课前指导预习,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填写“问题评价表”,了解学生困惑的问题;备知识基础是课前学生自主温习关联性知识,通过教师评价“预习作业”,掌握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与技能之前的知识基础;备需要是通过问卷等形式,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备情绪是教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准备和情绪状
12、态,激发兴趣和学习动力,调整到高涨情绪状态。 第二步行动:备课程。具体分为备目标、备内容、备意义、备资源。备目标主要是全面理解新课标,清楚学科学习目标;备内容是掌握文本呈现的基本知识,同时要创新知识、运用知识以及如何发展学生智力;备意义是深刻挖掘文本蕴涵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成新的意义;备资源是借助各种可供利用的有价值的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发挥最佳优势,丰富课程内涵,拓宽教学外延,提高教学效益。 第三步行动:备情境。具体分为备问题情境、备思维情境、备活动情境、备媒体情境、备环境情境。备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备思维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火花;备活动情境,提高学习乐趣;备媒体情境,提供现代学习平台
13、;备环境情境,创设最有效的教学情景。 第四步行动:备自己。具体分为备风格、备弱点、备心态、备形象、备能力、备艺术。备风格,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备弱点,认识自我,长善救失;备心态,调整情绪,全倾投入;备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备能力,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备艺术,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 第五步行动:备设计。具体分为备过程、备方法、备课件、备时间、备拓展。备过程,重视经历,体验过程;备方法,创新方法,提高效率;备课件,教学辅助,事半功倍;备时间,合理安排,追求效益最大;备拓展,精心研究,引向深入;备结束,殊途同归,回味无穷。 第六步行动:创建新教师文件夹行动。该行动是教师对备课
14、过程的一次完整的清理,是上课前的最后一次准备。文件夹既是“作战地图”,也是“战略库”,同时包括所有的“军需物资”。具体分为整理文件夹和评价文件夹行动。第七步行动:问题提出。该行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具体分为学生问题、教师问题、问题支架、问题纵横、问题开放。学生问题即学生悠然提出问题;教师问题即教师艺术化提出问题;问题支架即建构问题支架,扶学生“上架”;问题纵横即共性问题从显性走向隐性;问题开放即个性问题从封闭走向开放。第八步行动:问题对话。该行动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和平台,具体分为营造环境、构建关系、组织对话、合理整合、科学组织。营造环境即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
15、话环境;构建关系即建立合作、互动的良性交往关系;组织对话即思维碰撞,火花四射,有序有效;合理整合即问题突出,层层深入,效益优化;科学组织即组织对话秩序,提高学习效率。 第九步行动:问题刺激。该行动是教师不失时机地对问题对话进行有效刺激,通过刺激,提升问题,探寻高潮。具体分为语言刺激问题、媒体刺激问题、演示刺激问题、情景刺激问题、情感刺激问题。语言刺激问题是激活言语逻辑思维;媒体刺激问题是拓宽信息视野;演示刺激问题是激活直觉思维;情景刺激问题是如临其境,激活想象思维;情感刺激问题是动之以情,刺激学生心灵深处,激发原始冲动。 第十步行动:问题指导。该行动是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与研究问题的发展态势因势利
16、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分为启发式指导、规范性指导、科学性指导、条理性指导、递进式指导。当学生在讨论问题“卡壳”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启发式指导;当学生交流问题偏向时,教师要给予规范性指导;当学生讨论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要给予科学性指导;当学生讨论问题思路混乱时,教师要给予条理性指导;当学生讨论问题兴趣很浓,问题解决到新的层次和高度时,教师为了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找准问题的关键,给予递进式指导。 第十一步行动:问题评价。该行动是通过及时的问题评价,巩固学生思考、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成果,增加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强化知识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具体分为真实性评价、启发式评价、激励性评价
17、、赏识性评价、反思性评价。在有效课堂教学中,随着师生交往与对话进程的深入,学生角色也发生变化;随着从讨论到解决问题的曲线变化,学生的认知态度和情绪,因教师的问题评价也将发生变化。所以教师要尊重问题讨论的事实,要给予真实性评价;当学生讨论问题遇到困惑时,要给予启发式评价;当学生情绪消退时,要给予激励性评价;当学生讨论问题出错或者说错时,要给予赏识性评价;当学生问题讨论超过预设范围,有了一定拓展、引申时,教师要给予反思性评价,拓宽对话视野,为课后继续探究埋下伏笔。 第十二步行动:创建有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行动。该行动主要包括教学备忘录、反思日记和自我评价三个部分。教学备忘录行动是由学生总结课堂教学情
18、况,真实记录教师在教学方面有哪些成功之处,在哪些方面出现失误,并由学生代表讨论后完成建议部分内容,最后报教师审阅,建议师生之间展开讨论,交换意见。反思日记行动主要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及情况作系统的反思与总结,并完成反思日记。总结经验,以利改进。自我评价行动主要是教师根据“有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进行系统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三步行动:问题思考。该行动主要是教师要还学生思考的权利,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思考时间、思考空间,在课后也要安排一定的思考时间、思考空间,给学生思考的机会,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提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要千方百计
19、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具体分为文本问题思考、生活问题思考、作业问题思考、开放问题思考、能力问题思考等行动。 第十四步行动:问题作业。该行动是指教师通过各种作业来解决诸类问题,充分利用这种“激动因子”,。达到“学而时习之”的目的。具体分为主题性问题作业、层次性问题作业、探究性问题作业、整合性问题作业、个性化问题作业等行动。第十五步行动:问题展示。该行动要求教师对学生在问题讨论与解决过程中,有创新性、有价值的问题成果,通过多种途径和办法,给予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弘扬个性,发展特长的目的。具体分为问题自我展示、小组展示问题、家长会展示问题、学校展示问题、社区展示问题等行动。第十六步行动:问题探究。
20、该行动是教师对第十四步行动中的各类问题进行继续研究,拓宽问题研究视野和空间,通过该行动,调动学生研究问题的情趣,焕发思考与研究的积极性和活力,达到提高探究意识和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具体分为自主探究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实践问题探究、问题拓展探究、综合问题探究等行动。 第十七步行动:创建课后拓展评价行动。该行动要求教师对课后拓展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评价,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改正意见,为实现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第十八步行动:创建多元主体行动。该行动是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确立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建立民主、和谐、真诚的人际关系,培训评价方法与技术,
21、统一认识,掌握评价标准。 第十九步行动:创建多元维度行动。该行动是教师认真解读与重新建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并与其他评价主体形成共识,为下一步的综合评价作好准备。 第二十步行动:实施综合评价行动。该行动分六步,分别由教师本人、学生、同行、专家、家长进行评价,然后,进行综合评价行动。具体分为汇总评价结果、统计多元数据、数据处理(输入计算机)、撰写评价报告行动等。综合评价要有质性、量化分析相结合,及时反馈综合评价结果,提出全面改进意见。课堂新课型 一、问题发现课“问题发现课”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中第一个环节的基本课型,主要目的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
22、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过程中,解决简单的和基本的问题,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认为重要的问题,认真地、系统地填八“问题发现单”,为下一步的“问题生成课”做好准备。如果学生在课可有结构化预习的时间,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问题发现单”,那么,这个“问题发现课”可以忽略。教师在“问题发现课”中的角色是激发者、观察者、引导者、服务者,为学生问题生成创设有效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角色主要是善于自主合作学习的主动者和责任者,教师对那些发现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问题生成课”的学习。 基本流程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15 min
23、)。2. 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讨论(1518 min)。3问题发现,完成任务,小组评价(1012 min)。4个性问题,小组解决,合作探究(510 min)。 二、问题生成课“问题生成课”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中第二个环节的基本课型,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是学生带着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评价“问题发现单”;其次是在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第三,在小组间交流合作,排疑解难,系统思考,筛选组合,生成全班的共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师生通过共同交流、评价、互导来解决;最
24、后教师在适当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单”。教师在问题生成课中的角色是激发者、观察者、引导者、督促者、指导者、鼓励者、服务者,为学生问题生成创设有效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对那些生成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二次发现问题的好习惯,使学生一直带着问题去进行“问题解决课”的学习。 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13 min)。 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评价(68 min) 3.个性问题,小组展示,规范指导(1012 min) 4.问题生成,小组解决,合作评价(510 rain) 5.共性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延伸(25 min)。 三、问题解决课“
25、问题解决课”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中第三个环节的基本课型,也是关键环节和内容,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记忆,提升能力。首先是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回顾问题,呈现问题;其次对问题进行归纳和科学指导,在学生广泛占有学习资源的前提下,在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有效评价和解决,进而对解决的问题再次系统归纳,指导学生有效记忆,占有知识;再次对主要问题进行多元化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训练单”。教师角色依然是资源的提供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对于那些大胆解决问题,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同学予以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流程如下: 1创
26、设情境,呈现问题(15 min)。 2自主学习,合作评价(10。12 min)。 3小组讨论,生成问题(58 min)。 4针对问题,有效指导(35 min)。 5问题训练,知识迁移(610 min)。 6问题评价,规范指导(35 min)。 7归纳概括提升意义(25 min) 四、问题拓展课“问题拓展课”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中第四个环节的基本课型,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内容。“问题拓展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拓展学习,进一步挖掘问题、展示问题,巩固知识,实现有效复习。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回顾问题、挖掘问题、展示问题;其次教师拓展,对课程问题进行有效整合;再次,教师创设多元化训练的
27、情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分析综合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对拓展问题进行有效训练,教师对拓展问题进行适时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对于有探讨价值的专题可以进行专题竞赛检测,培养特色和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问题拓展课的组织形式可灵活多样,尽量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在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中,学生可以尽情表演、激情朗读、动情歌唱和手舞足蹈等,总之,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学习的愉悦,以达到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教师角色既是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促进学生身心智情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展示问题,归纳知
28、识(15 min) 2.学生拓展,展示问题,总结归纳(510min)。 3.问题训练,提升能力,单位效率(58min)。 4.小组讨论,合作评价,整体提高(35min)。 5.关键问题,师生共展,规范指导(35min)。 6.问题归纳,生成意义,体验成功(15min)。 五、综合解决课【策略指导】“综合解决课”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中的综合性解决问题的基本课型,在学生结构化预习的基础上,可以直接实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解决课”比较适合教学容量少的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29、,发现个性问题,经过小组交流生成小组问题,教师直接参与各组学习活动,对重点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训练,全面提升能力,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指导;最后是教师归纳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生成意义,拓展视野。 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任务驱动(13 min)。 2.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小组评价(使用“问题生成单”)(510 min)。 3.问题训练,提升能力,规范指导(使用“问题训练单”)(58 min)。 4.小组讨论,合作评价,拓展提高(35 min)。 5.问题归纳,知识概括,生成意义(老师、学生均可实施)(35 min)。两种新形态 一、“教师支持型”有效课堂教学
30、何谓“教师支持型有效教学”,即教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搭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支持性平台,使学生学会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师支持型有效教学”是实施“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也是一种有效课堂教学形态。二、“学生支持型”有效课堂教学何谓“学生支持型有效教学”,即在教师策略性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合作生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的有效学习过程。在“学生支持型有效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是学习计划与活动的策划者,也是学习活动的执行者,学习任务完成的责任者;教师角色是策划者、观察者、参与者、指导者、激励者,而不是教授者、控制
31、者、监督者、评价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搭建有效学习的支持性平台,帮助学生关注单位时间内学习绩效,通过有效评价手段来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学生支持型有效教学”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实施的第二阶段,也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有效课堂教学形态,是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一种教学境界的具体实践。具体而言,“学生支持型有效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教与学目标,学生自发组织问题对话,同学相互提供有效指导,教师寻找适当时机组织多元训练,进行多样化的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问题发现”环节中,学生人人都能自主发现问题,完成“问题发现单”;在“问题生成”环节中,由学生提出问题、生成小组问题,组织学生对话,并生成小组“问题生成单”;在“问题解决”环节中,由学生呈现问题、创设情境、展示问题、组问指导、科学评价,教师或学生自主组织问题训练,学生主动完成教师事先设计的或学生自行设计的“问题训练单”;在“问题拓展”环节中,学生自主设计拓展问题任务,组间指导,开展有计划的多元学习和复习活动。随着学生年龄、年级的增长和对“学生支持型有效教学”形态的逐渐适应,学生都能完全独立走上自主教育的发展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5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