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doc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时下的一些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获得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本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2、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一、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再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外书和书本上和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 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
3、,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美丽的生命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走出校园到田野,郊外去观察去发现
4、,去感受美丽的大自然。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散文草的录音,那优美的词句,那动人的意境使孩子的内心漾起了向往的感情,陶醉在那诱惑中,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在田野里你发现了什么吗?怎么发现的?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生1说:星期天,爸爸陪我去田野里玩。我看见路边的小花开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可美了。 生2说:星期六,我和哥哥去田野。我们逮到很多蚂蚱,可好玩了。生3说:我发现树上知了都在不停的叫。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寻找、观察、感受、交流,使他们体验到任何生物都有生命,大自然就是由这些美丽的生命组成的。 从而使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5、因此,学生在心灵深处就有了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意识。二、发现生活、体验生活。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比如教我的好朋友这一课,可以先安排学生介召自己,再带学生到校园中玩找朋友的游戏。“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鞠个弓,笑嘻嘻呀握握手,”让孩子们一边唱儿歌一边拍手玩游戏,创造一个热烈的气氛,然后再讨论如何和朋友相处,怎样才能让伙伴们喜欢你?孩子们各抒己见,把游戏中的体会说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小学 品德 教学 论文 教育 回归 生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5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