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教案.doc
《凉州词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凉州词教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凉州词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歌并背诵; 2、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 3、能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古诗文三步教 学法,即:读通-读懂-读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懂得当 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难点: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感知当今幸福生活来 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作者简介。 二、深入理解 读通诗歌 1、学生齐读课文 2、出示生字,学生分析字
2、形、组词并书写。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 rn qing 仞 羌 3、出示多音字:间 度 4、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 5、齐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 积累字词,并能通顺的按节奏朗读课文。 读懂诗歌 1、指名读文,其他学生听,找出错误并纠正。 2、解释重点字词,学生批注理解。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何须:何必。 怨:埋怨。度:度过。 3、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 4、归纳汇报。 5、分组读文。 理解课文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读透诗歌 1、指名读文。 2、学生小组交流: “杨柳”有何含义? “何须
3、怨” 是什么意思?谁不必怨谁?为何要“怨”? 3、小结: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心声:保家为国,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4、齐读诗歌。 让学生了解古诗中蕴含的道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诗的首句由近及远眺望黄河,描绘出黄河汹涌澎湃的壮观画面;词句突出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第三句递转,引入羌笛所奏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最后一句道出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整首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消极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四、课外延伸: 1、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2、学生试
4、背课文。 3、小练笔:用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五、作业 1、抄写生字;2、背诵并默写古诗。 六、板书设计 见: 河城 凉州词听: 羌笛对戍边士卒的同情 想: 不度 课后反思: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 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经曾老师点拨之后,我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
5、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它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凉州词教学设计 一、引入,解题,了解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 生:母亲河。 师:板书“母亲河”。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
6、她无私地哺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同样知道,我们还有另外一条河? 师:在母亲河旁边板书“黄河”。不错,黄河也是我们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也一直是人们赞美歌咏的对象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凉州词、王之涣。 师:你们知道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吗? 生:交流预习时收集的关于“凉州词”“王之涣”“边塞诗”的知识。 师补充并板书:曲调名、边塞诗 二、以读为主,探究学习 师:我们学过很多古诗,大家说说怎样学习古诗? 出示方法: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2、想象画面,了解意境,读好每一句; 3、走近诗人,体会情感,读出情感美。 生:自由读诗,用铅笔划节奏。 生甲读 ,评价。生乙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凉州词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5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