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1.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第一册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l 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l 2、通过滚、推、搭、转、摸等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l 3、经历将实物抽象成图形的过程,在直观感知中建立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今天我们利用这些物品也来做回小小设计师。提出问题可是这些东西,放得太凌乱了,我们得先给整理一下。说说方法。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概念名称。激活旧知新知展示探究感知球、圆能滚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特点。分类认识,通过看、摸、说完整感
2、知。联系生活,游戏巩固(看谁摸得准)。尝试应用分小组做模型。汇报介绍搭的是什么?分别用了什么图形,数量是几个?整合提高 可爱的机器狗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课题一:认识立体图形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滚、推、搭、转、摸等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3、经历将实物抽象成图形的过程,在直观感知中建立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在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教、学具准备:1、学生分组,带好实物 2. 各种形状的物体。 3. 课件(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牙膏盒、馓子、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相同。)四、教学设计说明:认识物体和图形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始,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现实生活中
4、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关于这些立体图形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本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感知其特征,形成初步的几何概念,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应注重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常见的生活物品引入,由浅入深设计多层次的动手操作环节,由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分、看、摸、滚等一系列操作感知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
5、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游戏充份调动学生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中心问题:师:小朋友,老师给大家欣赏一幅作品,你看它漂亮吗?(点击PPT1出示一只可爱的机器狗,如书本第36页第2题)师:想不想也来做一做?(想)师:今天我们就利用大家带来的这些物品也来做回小小设计师,做个玩具模型。(二) 激活旧知,展开认知序列:1、整理分类,揭示概念。师:可是这些东西,放得太凌乱了,我们得先给整理一下。(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2)汇报:你是怎样整理的?(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立体图形 人教版 小学 数学教案 认识 立体 图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56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