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表格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白求恩》表格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本信息课题纪念白求恩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课作者及工作单位梓潼县潼江中学语文教师 陈云强教材分析79年级的学生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能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纪念白求恩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本文是一篇结构清晰、论证明了的议论文。毛泽东在文中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他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高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把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号召全党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每一个中国共
2、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三个分论点依次是: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白求恩的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学情分析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们知道“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是用来表达思想观点的,但缺乏对“议论”的逻辑认识和议论文的整体感知。白求恩身上所具备的共产主义精神及其各种表现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受教育的机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 过程和方法目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和难点重 点:议论文三要素的学习,包括: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了解论据的种类
3、;初步学习论证的方法,尤其是对比论证的方法。难点: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问题探究品味语言拓展训练教师展示白求恩纪念歌教师导语:一名医生,一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本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远涉重洋,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为之牺牲。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么?毛泽东的这篇纪念白求恩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教师通过大屏幕检测强调本文的重点字词,主要是四字语教师提示问题: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纪念么?找到文中标明作者目的或观点的语句。问题:1、全文的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2、什么是论点、论据、论
4、证呢?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4、作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论点?大屏幕演示两段文字,要求学生判断两段文字各自的表达方式。5、使用论据是要讲求一定方法的,只知道论据是不够的。大屏幕上演示四种论证方法。由教师提炼出重点句子在全班赏析: 先是知道诵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并解释理由,该句套用“就是一个的人”的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句式由短而长,语意丰满,气势磅礴,如同赞美诗一般,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大屏幕演示练习题让学生听白求恩纪念歌,初步感知人物。学生讨论,读诗时有什么感悟?第一步,听读,大屏幕出示听读要求:感受文中感情,解决
5、字词。第二步,自读,出示自读要求,大声朗读,勾画出重要的语句。第三步,速读,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提炼出文中的几个观点。让学生整理思路,回答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链接论点知识,出示,结合学生找出的重要观点的语句,让学生判断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学生找到文中最欣赏的句子,并说出其精彩之处。学生练习。强调背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也为以后解决学习难点,理解政治术语作铺垫。分几个层次阅读,使学生逐层地感知文章。体现双基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解决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连接论据知识。通过讨论的方式理解两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论据,并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在明确了论据的知识点以后,学
6、生实践,找出文中三个分论点的论据。此时,学生明确了论点,理解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因势利导,介绍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就是论证方法。品味论证的严密性。设计这个作业的原因是因为提炼观点和举出相关事例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容易,学过几篇议论文以后再要求学生写一篇较短小的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真实,论证力求得当。板书设计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共产主义精神(中心论点)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评价项目:能找出论点、论据、论证。明白叙述与议论的关系。能为观点找到论据。小组讨论能否积极参与。能否表达自己的观点。教
7、师利用2分钟时间逐项统计,最后学生自己给自己做出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对议论文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明确了议论文的结构。学会了如何运用叙述性语言,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论证过程中,如何运用论证方法。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中,注重调控。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以前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我把班级分成8个组。每个小组负责指定的问题。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收集讨论情况,并加工处理,准备工作做好后,组长作为代表在班上交流。最后先由学生点评,教师在总结,总结中,在指出问题的同时,教师多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5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