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形式初探.doc
《《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形式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形式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孩子“玩”起来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形式初探研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种主题活动或游戏的教学活动方式就是带有“玩”的色彩,低年级学生好玩,这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基于年龄、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考虑,所以在教学中所采取“玩”的教学方法,是更有利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春暖花开鸭先知“玩”中感知纵观品德与生活教材,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开展的活动及其活动的过程,旨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
2、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这种活动即我们所说的“玩”,也是一种学习,虽然不那么系统、完整,但比起课堂学习来,往往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为他们所喜爱,因此更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主人翁精神。课堂中的“玩”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学玩结合,打破单纯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创造更加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玩中感知,带有“春暖花开鸭先知”的教学效果。课堂中的“玩”,首先有游戏感知。游戏是低年级学生认识世界、模拟改造世界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是学生最喜欢玩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学生对培养学生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的催化剂
3、,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我有许多好朋友一课,为了让才入学的小朋友消除恐惧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在新集体中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师生自我介绍”、“找朋友”、“网小鱼”、“请你记住我 ,我想和你交朋友”,让师生、生生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在互相叫名字、特长展示、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二是动手感知。低年级儿童好动性强,动一动、玩一玩、做一做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等,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探索情趣,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引发儿童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儿童对他们所接触到的生活内容、周围的环境、眼中的世界认真观察、发现、探究感悟,形成
4、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对发展学生的情趣和培养学生的劳动操作技能等有着促进的作用,达到在做中悟、做中学的目的。比如美丽的生命一课,可设计一系列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环节。把一些黄豆分给孩子们,让“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黄豆芽是怎样从黄豆里长出来的?”孩子们用手摸摸小脑袋,有的拿着黄豆仔细看。“老师,这儿有个结巴,黄豆芽会不会从这儿冒出来?”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指着黄豆猜想说。“是这样吗?”我故作惊讶地问。“我见过奶奶用水泡黄豆,黄豆芽就长出来了。”另一个学生大声说,孩子们愣住了。“这样吧,我们来做个实验,想用水浇黄豆的一组,想用土种的一组,我们分头行动,看看黄豆是怎样发芽的!”孩子们可乐了,他们自由
5、组合成两个组,课后我让他们仔细观察,随时报告他们的发现。三天后,我一进教室,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我述说他们的发现。看着孩子们惊喜的神情,我心里真是高兴,因为学生已经懂得了向生活探索,才能获得真知。在教学时,我还教学生怎样安全地使用家用电器的方法,在动一动、玩一玩中,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养成了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此时无声胜有声“玩”中体验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是强调活动性,是通过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玩中学”、“做中学” 产生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对于儿童难以身临其境去直接体验的经验,可向儿童提供了生活素质,通过情境的创设,形成十分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儿童相应的体验。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德与生活 品德 生活 活动 教学 形式 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5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