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丁烷安全培训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丁烷安全培训PPT.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R600a(异丁烷)安全培训,R600a的性质、危险性及对策,1.R600a即异丁烷(C4H10),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2.常温下为气态,沸点-11.8,皮肤接触可引起冷烧伤,(1)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液态异丁烷,处理异常情况时要戴胶手套、眼镜;(2)将液态的异丁烷直接放入温度较高的水中,可以引起爆炸;(3)入眼时用温水冲洗10分钟。,3.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2.01,液态对水的密度为0.56,蒸气易积聚于地面300毫米高度,并能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花、火源引燃回燃。,(1)气瓶直立存放,配金属帽;(2)在离地300毫米高度安装可燃气体探头。,4.闪点-82.8,自燃温度460,爆炸下限
2、1.8%,爆炸上限8.57%,(1)燃烧速度0.4米/秒,风管中加快;(2)禁止产生火花的工具和用品:穿防静电服、不穿带钉鞋,使用防爆工具,使用防爆电器,不带BP机等;,(3)冰箱用割管器;(4)使用防静电地板胶,防止碰撞;(5)金属设备等电位连接;(6)机械抽风降低可燃气体浓度;(7)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8)安全系统的报警点不可任意调整。(9)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水雾能灭火、降温。,6.储罐遇高热高压,容器压力增大,有爆炸和开裂的危险。,(1)加压液态储存,压力大于1.7Mpa,应防止过充装;(2)避免与热的物体接触,7.低毒,吸入可引起麻醉和弱刺激,1%时可使人昏
3、昏欲睡,警觉下降。浓度过大时可使人中毒或窒息。,(1)救护措施: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严重时应就医,危险区域1区,将异丁烷生产系统危险区域划分如下1区:指爆炸气体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的区域,主要包括:,危险区域,1、异丁烷储存库房内的空间,危险区域,2、以异丁烷在架空输送管路上的阀门、异丁烷排风口为中心,半径为1.5 m的空间;,危险区域,3、以异丁烷灌注机密封处为中心,半径为3 m的空间,危险区域,以异丁烷灌注机注料口、异丁烷灌注机进料阀、压缩机封口处、半径为3 m的半球面和水平面圆边垂直延伸至地面的圆柱面所围的空间;,危险区域,5、异丁烷排风管内的空间,可燃气体检测和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检测
4、和报警系统应24 h工作。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阈值设定为两级,一级报警阈值为20%LEL,二级报警阈值为40%LEL:一级报警时控制器面板上有一级报警指示和LEL浓度标高或数显指示,报警柜一级报警警示灯亮,风机加速或转换为双风机运行,如在5 min10 min内不作处理,则延时联动,关闭相关的阀门,切断相关的电源,停止生产;,可燃气体检测和报警系统,二级报警时控制器面板上有二级报警指示和LEL浓度标高或数显指示,报警柜二级报警闪光警示灯亮,风机继续加速或保持双风机运行,关闭相关的阀门,切断相关的电源,除报警系统和风机电源外全线停电。在储存区、灌注区、封口区、返修区的排空口等异丁烷蒸气泄漏可能性较
5、大或泄漏点较为集中的区域应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通风和排风系统,通风设备应符合国家防爆电气标准的有关要求并具有防爆合格证;通风管道应采用防静电的阻燃织物或金属制成,并应良好接地。排风机或通风管道应有检测装置,能够显示排风机是否工作正常。储存区、增压泵房、灌注区、封口区、检漏区、返修区应设置可靠的排风系统,各排风系统宜相对独立,排风系统应24 h处于工作状态,通风和排风系统,防火,消除着火源严禁一切火种和火源进入危险区域,如:吸烟和穿戴能产生静电的服装和有铁钉的鞋子,以及使用喷灯、电焊、气割、电动工具,使用铁制工具和能碰撞产生火花的物品,使用高频设备和电磁场很强的设备;使用手机、BP机、对讲机等
6、通讯工具;使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等。,在危险区内要严格监控各种可能出现的机械磨擦热和化学反应热,任何部位的温度不允许超过200,要特别注意电气短路和断路造成的火花和发热,在危险区域内禁止使用电热设备直接加热。,防静电措施,防静电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异丁烷的钢瓶、增压泵、灌注机、返修回收机、排风装置、设备构架等应尽量采用金属结构;非金属的连接软管中间应包有金属骨架,金属骨架两头要接地;异丁烷的输运管道应尽量少拐弯,特别避免拐急弯,异丁烷的钢瓶、增压泵、输送管道、灌注机、返修回收机、注料枪头、相关的电控装置和排风装置都应牢靠接地。所有应接地的设备和设施上的接触电阻较大的法兰连接、压接部位都
7、应用防静电短接线连接。在危险区域内,靠近可燃气体可能泄漏点的其它设备和设施也应该牢靠接地。进入危险区域工作的人员应穿戴防静电的服装、防静电鞋,鞋底不能钉铁掌。在危险区域内搬运物品时应平稳牢靠,严禁野蛮装卸。,警示标志,异丁烷生产线的现场应要有明显的安全生产的标志。在生产现场应有“危险区域”的明显标志.危险区域的重要部位应有“防火防爆”的警示牌,,更换钢瓶,更换钢瓶时的安全要求如下从事更换钢瓶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已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并取得上岗位操作证各种阀门的开关次序:关瓶阀关管阀松接头换瓶夹防静电夹接接头开阀:更换钢瓶人员应按规定穿着防静电工作服,并禁止携带手机等通讯设备;更换钢瓶时应
8、小心谨慎,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更换钢瓶后需将钢瓶可靠的接地,并连接好料管方可打开钢瓶的出料阀;使用液体泡沫检查接口处是否有泄漏,确认无泄漏后方可离开。,储存库房,储存库房应配置独立的排风系统以及异丁烷监测报警系统,实行24 h监控;储存库房应有必要的降温措施,以保证异丁烷钢瓶温度;储存库房应有明显警示标志;异丁烷钢瓶应分区布置,即分为实瓶区和空瓶区,。,灌注环境,灌注环境是指使用异丁烷制冷剂灌注时的环境,属于1区。灌注环境的一般要求如下: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如在地面设置黄色警示线;应设置足够的灭火消防器材;严禁明火;严禁无线通讯设备;应无坑道、无低洼地面;按GB 3863.1的有关规定,所有元
9、器件、设备应防爆,并接地良好;有明显的安全标志:严禁明火、严禁无线通讯设备、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严禁机动车辆通过等;应预留人员疏散通道。,灌注设备灌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设备的一般操作培训和防爆电气基础培训后,方可上岗。制冷剂进入灌注机之前,应有一个自动截止阀(由安全检测系统关联)和一个手动截止阀。手动截止阀安装在易于操作的位置。阀门组应受气体检测系统的监控,并具有相应的排风装置。在制冷剂的每个隔断的管道和容器内都应安装过压安全阀。在车间内的安全阀出口应有管道把泄漏的制冷剂排放到室外的安全地方。灌注设备的具体要求如下:符合国家防爆电气标准,并具有防爆合格证。应与安全检测和排风系统相关联:排风
10、系统未打开或出现故障时,设备不能启动。内部制冷剂管道和元器件安装完毕后,使用可捡漏率低于5106 Pam3/s的检漏仪检测应无泄漏。断电时能够自动切断制冷剂的输入和输出。能够检测被灌注工件是否有泄漏,达到规定的工艺要求。灌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灌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确保制冷剂在灌注前没有受到其它制冷剂的污染;灌注量要严格按工艺要求;灌注完成后,应在被灌注制冷器具显著位置上标注已灌注易燃制冷剂的标记。封口封口环境是指已经充注制冷剂的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在封口工位进行封口时的环境,属于1区。封口应在本标准4.4中灌注环境下进行。封口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安装在封口点的下方。严禁采用明火封口,应使
11、用超声波焊接方式或者其它不产生高温炽热点焊接方式进行封口。检漏,运输,异丁烷钢瓶采用汽车运输,常用普通运货的载重汽车或专用的运瓶汽车运输。装卸钢瓶时要格外小心,防止摔碰。钢瓶应竖放,且钢瓶应有橡胶护圈。运输异丁烷钢瓶(或桶)的安全技术要求如下:钢瓶(或桶)应始终保持直立;钢瓶禁止滚动;运输中应遵守装配限制和不得混装;在装运时,应使用橡胶垫,轻拿轻放,防止碰撞;严禁用叉车直接叉击钢瓶(桶);当钢瓶温度达到40,应采取遮阳或钢瓶外水冷降温等安全措施。,操作要求,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通过异丁烷安全知识培训,了解异丁烷的基本特性及安全要求。操作人员上岗时应穿戴好劳保用品,着装要符合4.1.6的要求,不允
12、许在工作区域换衣服和使用能产生静电或火花的物品或工具。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异丁烷工作区域。非该区域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区域时,应遵循该操作区域的安全规定与要求。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应急处理的方法。在运行启动以前,应当确认以下状况:,正常操作,运行启动程序 异丁烷监测报警系统处于完好状态;抽排风系统已经启动,性能正常。操作人员每次接班后,应当完成以下工序,方可启动:检查设备的各连接管路及接头是否有泄漏情况;应确定可燃性气体浓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设备的各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核对接班前的各项记录,并做好本次启动的各项记录。,关闭操作程序,生产结束时,操作人员应当完成以下工序:关闭操作程序,确认设备的各项参数
13、设置是否正确,填写交接班记录;检查设备的各连接管路及接头是否有泄漏情况;应确定可燃性气体浓度是否符合要求。在关闭操作以后,应当确认以下状况:异丁烷监测报警系统处于完好状态;抽排风系统保持启动,性能正常。特殊紧急情况操作程序一,一般性应急措施,一般性的应急措施如下:人员吸入异丁烷时,应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应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尽快就医;人员食入异丁烷时,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并尽快就医;异丁烷入眼时,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小于15 min,并尽快就医;皮肤接触异丁烷时,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14、,冲洗时间不小于15 min,并尽快就医。,当异丁烷出现大量泄漏时,应急程序如下:,供应区、灌注区、事发岗位及其邻近区域工作,应立即关闭紧急开关,撤离危险区;安全管理人员需穿防静电服到现场确认,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并安排专人通知车间、厂部负责人或专业安全技术人员,按响消防警铃,并根据实际情况拨打119火警电话;组织人员紧急安全疏散,通知厂内消防人员,做好灭火准备;划定警戒区,50 m范围内禁止机动车辆等一切有可能散发火花的物品和未经允许的人员出入;安全技术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使用手持式探测器,查找泄漏点,并与维修人员一起维修设备;应就近用氮气吹扫、稀释异丁烷;对泄漏点进行维修后,须
15、用手持式探测器检查,确认低洼处异丁烷浓度为零,方可解除警报,恢复生产。,意外火警、火灾、爆炸时的应急预案,当发生意外火警、火灾时,操作人员应按下设备的急停开关,设法关闭泄漏处前后阀门,并通知其他人员;疏散人员及物资,参与抢险时应穿上阻燃防护服、面具;用泡沫、干粉灭火剂等灭火器进行抢救(缺氧时应使用氧气呼吸器);用消防水龙头给输料管路和钢瓶降温,防止爆炸。当发生意外爆炸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发生爆炸后应设法关闭异丁烷各类输送阀门防止第二次爆炸。如遇人员伤亡或情况紧急时应立即进行抢救并拨打120、119、110电话求助。现场需检测异丁烷浓度在10%LEL以下时才可进入现场,维修设备。险情排除后,用手持式探测器检查,确认不再泄漏、低洼处异丁烷浓度为零,经安全技术人员确认后方可重新组织生产。,职工培训,岗位的员工应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各项:异丁烷的特性和危险性;确保安全生产的正常操作程序;特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操作程序;消防设施的使用。未经安全培训并取得相应安全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异丁烷的相关工作。当出现设备的更换、技术改造、岗位调换应进行安全再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5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