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集体备课要追求有效.doc
《1196.集体备课要追求有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96.集体备课要追求有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集体备课要追求有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很多学校都积极倡导“功在课前”,严抓集体备课,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现在,这种日渐兴起的教研新模式,已成了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现实中由于诸多的原因,教学流程中最难保证质量的就是集体备课,很多的集体备课活动效率低,甚至流于形式。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集体备课呢?对此,谈谈个人浅见。在新课改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的新形势下,教师需要沟通与交流,而集体备课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
2、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水平。应该说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共享优质资源,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由于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对集体备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部分学校在集体备课方面也缺乏管理经验,致使集体备课走入形式化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集体备课异化为个人备课,众人共享,很多老师没有认真地进行二次备课;二是集体备课与上课严重脱节,集体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大家不防来看一看下面一组镜头:镜头一 集体备课成了“个案之和”。备课组为了应付检查,将教材各课时平
3、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位任课老师,由他们分头编写打印,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凑成“集体教案”,集体备课等同于“个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成了“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镜头二 集体备课成了“例案的翻版”。备课组成员为了快速完成分配的任务,实现 “自我解放”,将教学参考书上的教案或是一些教学杂志上提供的优秀教案原封不动的扫描出来,甚至干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网上教案进行下载,装订成册便组合成了“集体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取舍,
4、不加选择。这种组合教案的做法“简单易行”,且教学设计新颖跟得上形势,但使用的教师压根儿就没有自己参与的成份,更谈不上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备课。集体备课只不过是有名无份。镜头三 集体备课教案成了“历史文物”。为了省时方便,各备课组在开学初便“相互帮助”,把上一学年的电子教案拷贝给本学年相对应的年级组,由各备课组重新打印出来分发给组内成员收藏。等到学校要检查了,各人快速地浏览一遍,在一些地方划上波浪线以示“重点”,二次备课栏内加上几笔,算是有了“批注”,教案结尾处写上几句,就形成了“教学反思”。划线部分是否是重点,批注是否合适,反思是否有效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备课教案成了“历代相传的历史文物”
5、了,集体备课便轮落为无名无份了。针对这些形式化集体备课的种种弊端,我们必须设法让教师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实现集体备课从形式到实质的超越。引领教师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备课质量。第一、 提高教师认识,增强备课行为的自觉性。要想走出集体备课的形式化误区,必须从教师观念抓起,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明白集体备课应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的相互碰撞,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离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96. 集体 备课 追求 有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5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