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文作者: 准考证号: 作者单位: 指导教师: 主考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2010年12月内容提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义务教育大纲在阅读教学部分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和读书。”(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阅读能
2、力的核心,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方法一:联系上下文独立理解词句。课文中相当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确切的理解。方法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这就需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同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这样才能慢慢形成阅读能力。浅谈独立阅读能力的培
3、养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预感。学会运用多种读书方法”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朗读为主线,在学生的朗读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初步形成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突出多读,重视积累,保障阅读能力的形成。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大纲在阅读教学部分强调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对阅读教学来说,这句话可谓是点睛之笔。这里所说的“自学能力”,也就是独立阅读
4、。(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如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秦
5、始皇陵兵马俑一课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然后组织汇报交流,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其次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质疑、释疑、理解课文内容。再次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如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将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深入感悟了文章,最后,引导学生把喜欢的语句、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
6、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争取独立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核心。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自读感知自读理解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和探究遇到的问题:方法一:联系上下文独立理解词句。“独立就是不要老是的帮助,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课文中相当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确切的理解。如山中杂记的第九自然段中的“以鸟鸣春”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两
7、句话。学生如果受过训练,对这些词句,一般能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有所理解。方法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同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如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时,学生就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分别在早上和中午观察太阳,理解两个论点,得出结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每一样东西,每一件事,就会得到很多有趣的答案方法三: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比较高的要求。课本里相当
8、数量的课文,涉及到各个时期、从事各种工作的人物,写了他们种种不同的经历,表达了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如果学生能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来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他们就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就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养花时,有的学生认为:“下暴雨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了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这是作者的夸张。我让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一个学生联系自己养过的一条小狗,后来狗丢了,难过的哭了一场的经历感觉这不是作者的夸张,是作者的真情实感。我因势利导,使全班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方法四:边读边想的方法。阅读和思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
9、小学生们来讲,边读边想是阅读主动性、积极性的表现,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想什么,怎么想,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想什么,可以有所侧重。如,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得词语,提出不懂得或想了解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要抓住重点词句思考理解,进而向全文主要讲了什么,要说明什么,给自己哪些启发、教育;最后还要想象学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在今后作文中可以学到什么。一边读一边想,所想的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应当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单到综合,有梯度、分层次。如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起来,就不但能够自己发现,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而且会有一定的创造性;就不至于局限于
10、死记老师降解的东西,从而推动独立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方法五:圈画批注的方法。边读边想与圈画批注可以相互促进。一方面,圈画批注把阅读思考的结果记下来,便于深入的阅读;另一方面,动手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动脑,必须用心读书,否则圈画批注不到点子上。因此,教给学生圈画批注的方法,对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感受深、受感动、受启发的地方;不理解、读不懂得地方都可成为圈画批注的内容。自读想象在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情感,引导学生在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对
11、文中的形象意境进行入情入境的想象、品味,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自读欣赏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优美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品味、欣赏,获得审美享受,受到感情陶冶,精神得到净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属于文学或准文学性质的课文约占八分之七十左右,从这些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章中接受到健康、从高的情感熏陶,固然有认知成分,但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审美的。诗歌中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优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让人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散文中的词藻美、意趣美给人以精神享受。我们要切实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审
12、美情感。自读积累引导学生运用朗读、复述、背诵、摘抄、写话的方法,对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等语言材料、语言运用规律、规范语言内进行积累,使学生逐渐树立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积累语言的方法,养成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为自能读书,形成语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学习读书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用浏览的方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用略读的方法,寻书专著课文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见的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精读,“主要目的是精确的把握文章重点部分的内容和
13、层次关系思考句子的含义和蕴理,了解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从而把握文章中心完成综合与分析的思维加工,提出并解决问题等。”这一方法在“自读理解”“自读悟情”两个环节运用较多。略读,略读相对精读而言,略读是不必探究词句,而是用较快速度阅读一了解内容梗概、主要观点、作者意图,确定阅读的重点。这在课文初读感知、复习、搜集资料等运用较为广泛。浏览,引导学生用更快的速度阅读(包括扫视、跳读),迅速选择阅读材料,以获取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利用文本的目录、摘要、大小标题,通过“扫视”,快速摄取文本大疑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
14、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的联系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形成阅读能力。其一,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读书方法,教师要增强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一般的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的方法。其二,从感性到理性,到运用,逐步掌握。课本每组教材围绕一个训练项目,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到运用的训练过程。教师按照教材设计的这种思路进行教学,便比较容易使学生一步步的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怎样读书。教材各单元大多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要在以精读课文为凭借的基础上,注重在略读课的学习及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实践,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
15、联,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学习新知。通过独立阅读实践使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提高灵活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这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的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阅读既能在主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又能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应当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有: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呢?其一,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课前预习、上课、课后复习。教师要告诉
16、他们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发现问题提醒他们改正。其二,在各种阅读活动中培养。不仅在阅读课上,而且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随时随地都要注意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其三,严格训练,持之以恒。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四、精读与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达到独立阅读能力的途径学生在课内所读的课文只是例子,学生凭借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才能内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题,课外阅读时补充;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继续;课内阅读学方法,德外阅读重应用。阅读实践使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提高灵活运用阅读方法的
17、能力,这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途径。加强课外阅读知道:制定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向学生推荐读物,并注意培养他们自己选择读物的能力;读起那不知之道阅读的内容,提出明确的哟阿球,提示读书的方法等;读后交流讨论,如专题讨论,写读书笔记;妥善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周安排一次课外阅读时间。五、突出多读,重视积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保障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首先是遍数多。每篇精读课文,预习时我都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读35遍,课上学习时进行初读、默读、品读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可能采用自读、互读、示范读、齐读等各种形式。大约在10遍左右,复习中引导学生略读12遍。其次,还要数量多。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
18、在课外阅读课上阅读课外读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再次,还指品种多。在课外阅读课上,引导学生读各种文体和类别的文章,不仅读童话、寓言、故事,还引导学生读诗歌、小说、优美散文等。总之,要从多方面吸收营养。重视积累为独立读书奠基。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朗读、复述、背诵、摘抄、写话的方法,对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语言材料、语言运用规律、规范语言进行积累。并将积累延伸到课外阅读中,树立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积累语言的方法,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读,只有通过多读,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训练
19、为主线,以读为切入点,以读为基本的教学手段,在自读感知、自读理解、自读悟情、自读想象、自读欣赏、自读积累过程中,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等基本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阅读中注重贯穿对学生进行精读、略读、浏览等朗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叙述正确、灵活地运用朗读方法的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是在阅读活动中自主感知、理解、欣赏、积累的过程中形成。具体地说是怎样通过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样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感悟、理解、品悟、思考、探索,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独立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感悟、想象、欣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断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有效操作,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有效地得意提高。参考书目注释:、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十二册。、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十二册。、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十二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52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