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ch11抗干扰.ppt
《数据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ch11抗干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ch11抗干扰.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14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 抗干扰技术,2,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14.4 接地问题,14.5 数据采集软件的抗干扰,第14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抗干扰技术,14.1 数据采集系统中常见的干扰,3,第14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抗干扰技术,14.1 数据采集系统中 常见的干扰,4,14.1 数据采集系统中常见的干扰,内部干扰,外部干扰,系统内电路的干扰,如信号间的串扰、长线传输阻抗失配时反射噪声、负载突变噪声及馈电系统的浪涌噪声,外界窜入系统的干扰,如闪电、雷击,电器设备发出的电磁干扰等),干扰指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在信号输入、传输和输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害的
2、电气变化现象。,5,14.1 数据采集系统中常见的干扰,固定干扰,随机干扰,固定电设备运行时 产生的干扰,如电机启动,半固定干扰,偶然使用的电气 设备产生的干扰,如电钻,难以预测,闪电、继电保护动作产生的干扰,6,14.1 数据采集系统中常见的干扰,静电干扰,磁场干扰,电磁干扰,电导通路 耦合干扰,漏电耦 合干扰,电场通过电容耦 合的干扰,交变电磁场感应 干扰,大功率高中频电 磁辐射干扰,各回路之间的公 共阻抗干扰,电路绝缘不良出现 漏电流产生的干扰,7,差模干扰,共模干扰,14.1 数据采集系统中常见的干扰,干扰信号与被测信 号串联产生的干扰,信号地与仪器地(大地)之间产生的干扰,USN=U
3、S+UN,8,14.1 数据采集系统中常见的干扰,干扰对数据采集系统的影响,干扰入侵系统的途径,微机数据采集系统,10,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11,由于我国电网的频率与电压波动较大,都会直接对数据采集系统产生干扰。,背景情况,为了消除和抑制电网传递给数据采集系统的干扰,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12,采用隔离变压器,采用隔离变压器的原因:,电网与数据采集系统分别有各自的地线。,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13,消除共模干扰的方法:,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14,采用电源低通滤波器,电网的干扰大部分是高次谐波。,背景情况:,采用低通滤波器来滤除大于50Hz的高
4、次谐波,以改善电源的波形。,解决方法:,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15,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电源低通滤波器L1=100 H C1=0.10.5F C2=0.050.1F,由电容和电感组成的滤波网络,能滤除电网噪声。,当噪声电平较高时,由于电感发生磁饱合现象,使电感元件几乎完全失去作用,从而导致抗干扰失效。,16,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采用交流稳压器,用来保证交流供电的稳定性,防止交流电源的过压或欠压。,作用:,注意:,在具体使用时,应保证有一定的功率储备。,17,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系统分别供电,目的:,阻止从供电系统窜入的干扰。,18,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当系
5、统中使用继电器、磁带机等电感设备时,向采集系统电路供电的线路应与向继电器等供电的线路分开,以避免在供电线路之间出现相互干扰。,19,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采用电源模块单独供电,在数据采集板卡上,采用DCDC电源电路模块,或三端稳压集成块如7805,7905,7812,7912等组成的稳压电源单独供电,以确保系统可靠地工作。,20,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供电系统馈线要合理布线,电源前面的一段布线,尽量用粗导线,从电源引入口,经开关器件至低通滤波器之间的馈线,21,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电源后面的一段布线,采用扭绞线,扭绞的螺距要小。,交流线、直流稳压电源线、逻辑信号线和 模拟信
6、号线、继电器等感性负载驱动线、非稳压的直流线均应分开布线。,22,14.2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电路的公共线,若公共线不能避免,则必须把公共线加粗,以降低阻抗。,电路中应尽量避免出现公共线,因为在公 共线上,某一负载的变化引起的压降,都 会影响其它负载。,23,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 的抗干扰,24,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主要是因公共地线所引起。,干扰来源:,1.隔离干扰,隔离干扰-从电路上把干扰源与敏感电路部分 隔离,使它们之间不存在电的联 系,或者削弱它们之间电的联系。,25,光电隔离,电磁隔离,用光电耦合器 件隔离,用电磁耦合技 术隔离,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
7、,26,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光电隔离,光电耦合器能够隔离电路的原因如下:,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是通过 光传递信息的,而且又是在密封条件下进 行,故不会受到外界光的影响。,27,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阻抗很低,一般在100 1000之间,而干扰源的内阻一般很大,通常为105106。,根据分压原理可知,能馈送到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噪声自然很小。,28,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由于干扰噪声源的内阻一般很大,尽管它能提供较大幅度的干扰电压,但能提供的能量很小。,不能使发光二极管发光,从而被抑制掉。,29,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
8、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寄生电容极小,一般仅为0.5 pF2 pF,而绝缘电阻又非常大,通常为1011 1013。,输出端的各种干扰噪声很难反馈到输入端去。,30,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系统电路与外界的隔离,系统电路之间的隔离,应用,31,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32,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电磁隔离,在传感器与采集电路之间加入一个隔离放大器,利用隔离放大器的电磁耦合,将外界的模拟信号与系统进行隔离传送。,隔离方法:,33,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34,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2.采用滤波器滤除干扰,滤波-只允许某一频带
9、信号通过。,35,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注意:,特别适用于抑制经导线传导耦合到电路中的噪声干扰。,在信号线间采用RC滤波,会对信号造成一定损失。,36,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3.采用浮置措施抑制干扰,浮置-数据采集电路的模拟信号地不 接机壳或大地。,37,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对于被浮置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电路与机壳或大地之间无直流联系。,注意:浮置的目的是为了阻断干扰电流 的通路。,38,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4.长线传输的抗干扰措施(略),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经常要长距离传送信号。在长距离传送信号时,除了因空间感应引入的干扰外,还会
10、因传输线两端阻抗不匹配而出现信号在传输线上反射的现象,形成非耦合性的干扰,使信号波形发生畸变。,背景情况:,39,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长线干扰的特点,长线的定义,长线Lmax 可以用下式判断,(14-1),式中,t 逻辑电路器件或组件的上升时间;,V 速度,V=2.5108 m/s,n 经验数据,n=4,40,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例如,某高速组件的t=10ns,则,即在该系统中,超过0.62m的传输线就可算作长线。,(m),41,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常用逻辑电路的上升时间,逻辑种类,t(ns),产生噪声,ECL,TTL,RTL,DTL,CMOS,
11、HTL,3,10,25,30,35,85,低中,高,中,中,中高,低,42,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长线传输信号遇到的问题,对信号传输速度有延迟,使信号产生畸变,易受外界干扰,43,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长线的波阻抗Z0,式中,L 单位长度上的电感,C 单位长度上的电容,44,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脉冲信号波在长线上引起的反射,传输线长度为L,电源Us的内阻为Rs,负载电阻为RL,则有反射系数,45,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式中,1 始端发射系数,1=-(Z0-Rs)/(Z0+Rs),2 终端发射系数,2=-(Z0-RL)/(Z0+RL),传
12、输线终端在不同负载电阻下的反射系数,如表14.2所示。,46,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这就发生了信号在传输线上多次反射的情况。,实际情况,当传输线终端不匹配时,信号 便被反射。,反射波到达始端时,若始端也 不匹配,同样又产生反射。,47,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始端、终端不匹配,终端R L Z 0,R S、R L Z 0,48,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当信号源单独和波阻抗Z0=90的传输线串联时,电压值必定是,当这个电压向终端传输时,将要发生反射,下面求终端反射系数KU0,49,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始端反射系数KUI为,因此终端第一次反射电压
13、为,50,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当它传到始端时,又被反射向终端,第二次反射电压为,当它传到终端时,又被反射向始端,第三次反射电压为,51,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当它传到始端时,又被反射向终端,第四次反射电压为,如此继续,最后达到稳定值,其反射情况可用图14.19(b)表示。,52,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始端和终端的电压波形,如图14.20所示。,图14-20 始端和终端阻抗都不匹 配(R L Z0)的波形,53,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终端电阻小于波阻抗的情况,始端和终端 电压波形如图14.21所示。,54,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
14、扰,始端匹配的电压波形如图14.22所示。信号 只经过一个来回,电压便达到稳定值。,55,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结论,当传输线终端匹配时(即RL=Z0),传输 的信号电压波没有反射,电流波平稳地 进入负载。,当传输线始端匹配时(即RS=Z0),反射 波到达始端时,则被匹配的阻抗所吸收,不再有反射。,当终端电阻小于波阻抗时,传输线上的 电压不再有过冲,逐渐地恢复到稳定值。,当终端电阻大于波阻抗时,传输线上的 电压将产生过冲,并在稳定值的附近产 生振荡,最后趋向于稳定值。,56,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57,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长线传输信号的抗干扰措施,长
15、线传输中抗干扰措施,阻抗匹配。,长线匹配。,58,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阻抗匹配,始端匹配,始端串联电阻匹配,始端上拉电阻或阻容匹配,59,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终端匹配,并联阻抗,阻容匹配,接钳位二极管,60,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61,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结果,将门B输入端电平钳至0.3V,减少 反冲,吸收反射波,减少线间串扰,提高动态抗干扰 能力,62,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长线驱动,驱动电路:将TTL信号变为差分信 号再经长线传至接收端,接收电路:具有差分输入端,将接 收的信号换成TTL信号 输出,63,14.3
16、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用光电耦合器隔离、浮置传输线,浮置-去掉传输线两端之间的公共地线。,64,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结果:,传输线两端不共地,阻断了地环路,消除了地电位差带来的共模干扰。,65,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传输线的使用,屏蔽线的使用,屏蔽线 信号线外包裹了一层铜质屏蔽层。,66,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屏蔽线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克服静电感应的干扰。,使用方法:,在数据采集设备处,屏蔽层要一端接地,另一端悬空。,图14-30 屏蔽线接地方法,67,14.3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抗干扰,同轴电缆的使用,同轴电缆的作用:,可以降低外界磁场对传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 采集 处理 技术 ch11 抗干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5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