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痴呆指南指南简介1119.ppt.ppt
《中国痴呆指南指南简介1119.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痴呆指南指南简介1119.ppt.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2010.10,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写作组,目录和梗概,1.前言2.痴呆诊断2.1 痴呆概述2.1.1 痴呆定义2.1.2 痴呆分型2.1.3 老年期痴呆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与步骤2.1.4 痴呆诊断现状及对策2.1.5 诊断标准2.1.6 诊断标准的应用与比较2.1.7 诊断标准推荐,目录和梗概 Cont.,2.2 病史2.3 体格检查2.4 认知评估2.4.1 总体认知功能 2.4.2 记忆力2.4.3 执行功能2.4.4 工具性能力2.5 精神和行为症状的评估2.6 日常能力的评估2.7 伴随疾病的评估,目录和梗概 Cont.,2.8 体液检测2.8.
2、1 血液和尿液检查2.8.2 CSF检查2.9 影像学检查2.9.1 CT2.9.2 MRI 2.9.3 PET和SPECT2.9.4 超声 2.10 电生理检查(诱发电位、脑电等)2.10.1 脑电图(EEG)2.10.2 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EP和ERP)2.11 基因检测2.12 其他检查,目录和梗概 Cont.,2.8 体液检测2.8.1 血液和尿液检查2.8.2 CSF检查2.9 影像学检查2.9.1 CT2.9.2 MRI 2.9.3 PET和SPECT2.9.4 超声 2.10 电生理检查(诱发电位、脑电等)2.10.1 脑电图(EEG)2.10.2 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
3、EP和ERP)2.11 基因检测2.12 其他检查,目录和梗概 Cont.,3 治疗3.1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3.1.1 胆碱酯酶抑制剂3.1.2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3.1.3 中药干预3.1.4 其他药物和干预,目录和梗概 Cont.,3.2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3.2.1 胆碱酯酶抑制剂3.2.2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3.2.3 抗血小板聚集和其他药物3.3 帕金森病痴呆和路易体痴呆的治疗3.3.1 药物治疗3.3.2 非药物治疗,目录和梗概 Cont.,3.4 胆碱酯酶抑制剂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疗效监测3.5 其他痴呆类型的治疗3.5.1 额颞叶痴呆(Pick 病)3.5.2 克-雅
4、病性痴呆3.5.3 亨廷顿病性痴呆3.5.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性痴呆3.5.5 正常颅压脑积水3.5.6 肝豆状核变性3.5.7 麻痹性痴呆3.5.8 其它特定疾病的痴呆3.6 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3.6.1 抗精神病药3.6.2 抗抑郁药3.6.3 抗焦虑药,目录和梗概 Cont.,4 护理4.1 痴呆患者的护理评估4.2 痴呆患者的护理原则4.3 早期痴呆患者的护理4.4 中期痴呆患者的护理4.5 晚期痴呆患者的护理5 照料者咨询和支持5.1 痴呆照护指导5.2 照料者定期的健康检查5.3 照料者支持,目录和梗概 Cont.,6 痴呆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6.1 痴呆的伦理问题6.1.1
5、诊断告知6.1.2 患者意愿6.1.3 生活质量6.2 痴呆的法律问题6.2.1 患者的能力6.2.2 监护人6.2.3 驾驶问题,目录和梗概 Cont.,7 MCI诊断和治疗7.1 MCI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7.2 病史7.3 体格检查7.4 神经心理评估7.4.1 认知功能评估7.4.2 日常和社会能力的评估7.4.3 精神和行为症状的评估,目录和梗概 Cont.,7 MCI诊断和治疗7.1 MCI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7.2 病史7.3 体格检查7.4 神经心理评估7.4.1 认知功能评估7.4.2 日常和社会能力的评估7.4.3 精神和行为症状的评估,目录和梗概 Cont.,7.5 体液检测
6、7.5.1 血液检测7.5.2 CSF检测7.6 影像学检查7.6.1 CT和MRI7.6.2 PET和SPECT7.7 电生理检查(诱发电位、脑电等)7.8 治疗7.8.1 识别及控制危险因素7.8.2 MCI的治疗8 总结,撰写原则,本指南以国内外近期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为依据,专家组参考2009年12月以前发表的痴呆相关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系统性综述,和其他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指南如:2007年欧洲神经科学联合会(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EFNS)、美国精神科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
7、tion,APA)及2008年 美国内科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公布的痴呆指南内容。,证据和推荐级别,指南根据EFNS证据判定原则,划分为不同的等级(I、II、III和 IV级),然后依据证据级别确定证据“推荐级别”(A、B和C级)。当重要问题不能符合最低证据级别时,专家组根据经验讨论提出“专家共识”观点。,MCI诊断和治疗,MCI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患者有记忆或认知损害,但对日常能力无明显影响,未达到痴呆的程度,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的中间状态。MCI是痴呆的高危人群
8、,发展成痴呆的危险性是正常老人的10倍,部分患者是痴呆的前期阶段。,MCI分类:,(1)根据认知域损害:遗忘型MCI(amnestic MCI,aMCI)和非遗忘型MCI(non-amnestic MCI),前者存在记忆损害,后者存在其他认知域损害,记忆力保留。根据累及认知域的多少,2者均可进一步分为单一认知域损害型(MCI single domain)和多认知域损害型(MCI multiple domain)。,(2)根据病因分类:,所有缓慢起病的痴呆在临床症状达到痴呆前均可引起MCI,如阿尔茨海默病、脑小血管病、路易体病、额颞叶变性等。另外,一些疾病可能导致持久的轻度认知障碍,如脑外伤、脑
9、炎、营养缺乏等。所以,导致MCI的原因众多。,MCI的诊断标准,MCI:(1)认知功能下降:主诉或知情者报告的认知损害,而且客观检查有认知损害的证据;或/和 客观检查证实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2)日常基本能力正常,复杂的工具性日常能力可以有轻微损害。aMCI:(1)主诉主要为记忆障碍;(2)有记忆减退的客观证据(记忆下降程度低于年龄和文化匹配对照的1.5个标准差以上);(3)一般认知功能正常;(4)日常生活能力保留;(5)没有足够的损害诊断为痴呆。,MCI的诊断流程MCI是一种症状性诊断,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综合征。MCI的诊断应遵循以下流程:(1)首先,依据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最好有神经心
10、理学证实),根据诊断标准作出是否MCI的诊断。(2)第二步,如果是MCI,进行初步分类,如遗忘型MCI和非遗忘型MCI、单一认知域损害型和多认知域损害型等。(3)最后,结合MCI的起病和发展情况、认知损害特征,有或无神经系统原发疾病、精神疾病(或应激事件)或系统性疾病的病史和体征,作出MCI的病因学诊断。【推荐】应当依据国际标准对MCI进行诊断(专家共识)。对MCI的诊断应当包括是否MCI及其病因诊断(专家共识)。,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The prevention of progression of VCI is analogous to
11、secondary prevention,primary prevention requires the recognition of the presence of risk factors in a susceptible host.,Bowler JV.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5;76(Suppl V):v35v44.,表1 VCI的临床-病理-病因分类(VCI subtypes),VCI的分型诊断标准一、VCI的诊断(一)VCI的诊断需具备以下3个核心要素:1认知损害:主诉或知情者报告的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痴呆 指南 简介 1119.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5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