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思维.ppt
《第六章思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思维.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六 章 思 维,本章学习提要l思维的含义以及思维的种类l思维过程、思维形式以及概念和推理l问题解决和影响问题解决的诸种因素l创造思维的含义以及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第一节 思 维 概 述,一、什么是思维(一)思维的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思维与感觉和知觉:思维与感觉和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思维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实现的高级认识形式,它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人为什么需要思维?,人类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局限性=眼睛:可见光3
2、90760nm(毫微米)=耳朵:声波2020000Hz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过去现在将来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事物本质和规律带有蕴涵和内隐的特点=雷与闪电是怎么回事?,(二)思维的基本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基本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对感官不能把握的,或不在面前的客观事物,借助一定媒介,并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的加工来反映事物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能够抽取同类事物共同的、具有本质特征的,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客观事物,(二)思维的基本特征,思维的概括性具有两层含义:思维所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形成概念)人通过思维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事物之间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
3、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发现规律),(三)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二、思 维 的 种 类,(一)根据思维的内容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1动作思维 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或操作思维,是指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2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以人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二)根据探索问题答案方向的不同可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1聚合思维 又称为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方向思考并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又
4、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最基本的三大特征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在聚合思维中,1+1只能等于2;但在发散思维中1+1可以有各种答案,如可以等于3,如夫妻结婚生子;也等于1,两个人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还可以等于0,两个人闹矛盾,互相拆台;而且,在汉语中,它还可以等于二、十、王等,凡此种种都是发散思维的表现。,案例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
5、的原理进行分析。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三)根据思维结果是否经过明确思考以及是否具有意识性,可分为:直觉思维分析思维,1直觉思维一种非逻辑思维,是指面临新问题、新事物或新现象时,能够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过程 2分析思维 按照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分析与推导,最终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结论的思维,直觉思维美国的理查德福斯伯,是世界上第一个首次用“背越式”跳法打破奥运会跳高纪录的跳高运动员。而他的这种跳高
6、方式完全来源于他的直觉思维。福斯伯11岁时,一次上体育课,老师讲完跳高的要领、并做了示范动作后,让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跳。轮到福斯伯时,他正和同学嬉闹,便慌慌张张地向横杆跑去,结果一下子就冲到了横杆前面,身体紧贴住了横杆,不可能起跳了。他只得转过身来,背着横杆站在那里。他的这一滑稽“表演”,引得同学哈哈大笑,于是他背着横杆,心一横,脚一蹬,顺势就往上跳,结果这一跳创造了奇迹,他跳过了1.15米!体育老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赞赏他的新跳法。后来,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福斯伯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以“背越式”跳过了2.24米的高度,打破了当年的奥运会纪录。,(四)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据解决
7、问题的创造性程度,可以把思维分成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常规性思维 又称为习惯性思维和再造性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方案和程序,运用惯常方法或模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文学家塑造新的典型人物形象,设计师发明新的机器等,三、思维和语言,(一)思维与语言的联系第一,语言具有概括性 第二,语言具有物质性 第三,语言是交流思想与感情的工具,(二)思维和语言的区别 第一,思维和语言的本质属性不同 第二,思维和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 第三,思维中的概念与语言中的词相关,但是并非一一对应 第四,思维规律与语法结构与规则虽
8、有联系,但又有区别,四、思维过程,思维活动表现为对作用于人脑的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具体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一)分析与综合(二)比较与归类(三)抽象与概括(四)系统化与具体化,4个等边三角形答案,第二节 概念和推理,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形式,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一、什么是概念(一)概念的定义概念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概念与词,一、什么是概念(一)概念的定义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念的外延是属于这个概念的一切事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
9、反比关系,即概念的内涵越大,其外延就越小;反之,概念的内涵越小,其外延则越大 概念具有多维度、多层次、体系化的结构,(二)概念的种类,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以分为:(1)具体概念是指按客观事物外在的非本质属性而形成的概念如将红苹果、黄椅子、白色桌子、黄香蕉要儿童分类,儿童会按颜色将红苹果分为一类,黄椅子、黄香蕉分为一类,白色桌子分为一类,他所形成的是具体概念。(2)抽象概念是指按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而形成的概念 如将红苹果、黄椅子、白色桌子、黄香蕉要儿童分类,儿童将红苹果、黄香蕉分为一类,黄椅子、白色桌子分为一类,他所形成的是抽象概念。,(二)概念的种
10、类,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分为:(1)合取概念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或特征而形成的概念,这些属性或特征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2)析取概念根据不同的标准,由单个或多个属性或特征结合而形成的概念(3)关系概念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事物的特征或属性而形成的概念,(二)概念的种类,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根据个体概念掌握的情况来分,(1)前科学概念前科学概念又称为日常概念,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概念(2)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与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符合科学认识水平的
11、概念,(三)概念的功能,概念是人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概念主要具有以下四个功能:,分类功能推理功能联结功能系统功能,二、概念形成,(一)什么是概念形成概念形成是个体学会按照一定规则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分类的过程。个体通过反复接触大量同一类事物,从而获得此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或共同属性,并通过肯定(正例)或否定(反例)的例子加以证实的过程 概念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抽象化第二个阶段:类化第三个阶段:辨别,(二)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在概念掌握过程中,个体的知识与经验、技能、动机等都会对它产生一定的影响最易影响个体掌握概念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
12、习材料的影响概念的属性或特征会影响个体概念的掌握,尤其是复杂概念,具有较多的属性与特征,因此比较难以掌握 第二,学习者自身因素学习者自身因素会影响其概念的掌握。例如,知识经验、年龄、性别、智力、动机、情绪、疲劳程度等个体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策略等,都会影响概念的掌握 第三,下定义定义是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概念内涵的过程,(三)科学概念的掌握,掌握科学概念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第二,合理利用学生过去的知识与经验第三,要充分利用变式第四,要用正确语言表述第五,形成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之中,变式,三、推理及其种类,(一)
13、什么是推理推理是指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是从已知判断出发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即前提应该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判断二是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即推理形式要符合逻辑规律,(二)推理的种类,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1.演绎推理(一般特殊)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原理中推出特殊事例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要求所给前提为真时得出必然的结论 2.归纳推理(特殊一般)归纳推理是指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它具有思维和知识获得的核心特征,第三节 问 题 解 决,问题解决是重要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思维的目的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通过各
14、种认知操作的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活动,一、问题解决概述(一)什么是问题问题是指个体在达到所欲期望目标过程所遇到的障碍问题有三个要素:1.问题的起始状态2.问题的目标状态3.遇到障碍,(二)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普遍形式,问题解决的三个基本特征:目的性(指向性)运算序列(操作程序)认知运算(思维认知)具体来说,问题解决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有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包括外在的动作操作和内在的心理操作过程;要有思维认知成分的参与问题解决具有两种类型:常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三)问题空间,认知心
15、理学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介状态目标状态,初始状态是问题解决的最初状态目标状态是问题解决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的各种状态称为中介状态上述三种状态统称为问题空间或问题状态空间,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中介状态,问 题 空 间,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 第二个阶段,明确问题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与关键因素,把握问题的实质,使问题的症结明朗化,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第三,提出假设。根据问题的性质,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找
16、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拟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假设第四,检验假设 直接检验、间接检验,三、问题解决的策略,(一)手段目的分析法(启发式策略):通过分析去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并寻找一定操作手段去消除这种差别,解决河内塔问题的具体步骤步骤:将1盘从A移到B;将2盘从A移到C;将1盘从B移到C;将3盘从A移到B;将1盘从C移动A;将2盘从C移动B;将1盘从A移到B;将4盘从A移动C;将1盘从B移到C;将2盘从B移到A;将1盘从C移到A;将3盘从B移动C;将1盘从A移动B;将2盘从A移动C;将1盘从B移动C。其中移动一个河内塔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河内塔问题空间,(二)逆
17、推法,逆推法是在解决问题时,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向问题的初始状态逆向推理过程,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走迷宫;解几何题(反证法),(三)选择性搜索,选择性搜索是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已知的信息和某些有关规则,选择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并从突破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搜索直到解决问题,排列问题:给予所需要的成分,问题解决者必须以一定的方式排列它们,以达到规定的目标状态。如字母的数码替代问题(右图)已知,D5,(四)爬山法,以一个接一个的较容易的目标的达到,以此来鼓励问题解决者,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爬山法是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把目标假定为山顶,人不能从山下一下子爬到山顶,而是先在山下确定一个
18、较低的目标,爬到这个目标后,再确定比较高的一个目标如此循环,最终到达山顶,使问题获得解决,(一)知识表征的方式知识表征的方式(认知结构)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时,对问题的认识、看法和印象。认知结构代表个人以往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知识所累积的经验。知识表征的方式(认知结构)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如果问题情境远超过个人的认知结构,就会感到困难。,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要求:用三条首尾相连的直线将四个五角星连起来。限时1分钟。,当看到四个点时,首先想到的答案是什么?有没有不停地在框里打转?,要求:用四条直线将九个五角星连起来,要一笔画好。限时3分钟。,如果是16个点呢?,无关信息的干扰,看一下下面两个问题: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思维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4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