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学案例剖析及体会.ppt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学案例剖析及体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学案例剖析及体会.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学案例剖析及体会,第一章 基因工程,本章教材内容特点:本专题的内容基本上已经在人教版必修2中涉及过,本专题主要增加了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同时在原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内容中增加了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受体细胞的筛选等较详细的知识。增加了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内容,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教材处理:本专题的前二节内容是核心,且对学生来说抽象、微观。但由于通过人教版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形成了学习本专题所必需的核心概念,也基本了解有关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和工具,因此可以将前二节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教学策略:由于教学目标侧重事实性知识
2、的了解,宜选择讲授法进行教学,但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和教材特点,教学设计时落实好以下几个措施1、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2、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知识,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3、关注知识的基础性,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在太平洋西部的海域,生长着一种能发光的水母,研究表明,水母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其含有一种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蛋白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处于激发状态,能把从紫外线吸收的光子释放出来,发出波长较长的光,即绿光。2001年,美国生物学家利用这种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培育出也能发绿色荧光的实验鼠。2006年12月22日,东北农业大学传出喜讯,我国继美国、韩国和日本之后
3、,首例3头含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猪降生。,讨论1:水母为何能表现出发光性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上述实验实现了哪种生物的什么性状在另外生物中表达?,讨论2:人们利用了什么技术使实验鼠也产生与水母同样的性状?参阅课本P5-P7简要概括操作程序。,1、从水母中获得荧光蛋白基因(目的基因)2、将荧光蛋白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3、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小鼠细胞(受体细胞)4、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5、使目的基因表达,概括基因工程的原理,讨论3: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发光鼠过程中,哪些步骤最关键?,从水母细胞中获取荧光蛋白基因荧光蛋白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实验鼠的细胞中,讨论4
4、:实现上述步骤的难点在哪里?又是如何得到解决的?,“剪、切、导”,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限制性内切酶-DNA分子手术刀,讨论5、关于这种酶你了解多少?,(2)作用特点:识别专一、切点专一,(1)人们是如何寻找这种酶的?,(3)作用结果,试一试:限制性内切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下图表示含有某目的基因的DNA。(1)若想将目的基因剪切下来,应选择何种限制性内切酶。(2)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3)该DNA分子上是否有可能存在多个限制性内切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讨论6、你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浙科版 高中生物 选修 现代 生物科技 专题 教学 案例 剖析 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4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