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移动通信概述和GPRS.ppt
《3G移动通信概述和GPRS.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G移动通信概述和GPRS.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3G移动通信概述l 3G的主要目标IMT-2000的目标有以下4个方面:全球漫游,以低成本的多模手机来实现。全球具有公用频段,用户不再限制于一个地区和一个网络,而能在整个系统和全球漫游。在设计上具有高度的通用性,拥有足够的系统容量和强大的多种用户管理能力,能提供全球漫游。是一个覆盖全球的、具有高度智能和个人服务特色的移动通信系统。,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3G移动通信概述l 3G的主要目标(续)适应多种环境,采用多层小区结构,即微微蜂窝、微蜂窝、宏蜂窝,将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结合在一起,与不同网络互通,提供无缝漫游和业务一致性,网络终端具有多样性,并与第
2、二代系统的共存和互通,开放结构,易于引入新技术。,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3,4,3G移动通信概述l 3G的主要目标(续)能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包括高质量的话音、可变速率的数据、高分辨率的图像等多种业务,实现多种信息一体化;足够的系统容量、强大的多种用户管理能力、高保密性能和服务质量。用户可用唯一个人电信号码(PTN)在任何终端上获取所需要的电信业务,这就超越了传统的终端移动性,真正实现个人移动性。,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3G移动通信概述l 3G的主要目标(续)为实现上述目标,对无线传输技术提出了以下要求:高速传输以支持多媒体业务室内环境至少2Mb/s;室
3、外步行环境至少384Kb/s;室外车辆环境至少144Kb/s;传输速率按需分配;上下行链路能适应不对称业务的需求;简单的小区结构和易于管理的信道结构;灵活的频率和无线资源的管理、系统配置和服务设施;,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5,6,3G移动通信概述l 3G的主要目标(续)第三代系统有着更好的抗干扰能力。这是由于其宽带特性(5MHz射频载波),可分辨更多多径信号,因此信号较窄带系统更稳定,起伏衰落小,使系统对信号功率的动态范围和最大功率信号值的要求降低。上行链路采用相干检测,相对于没有采用相干检测的第二代CDMA来说,上行链路有3db的性能改善。3G系统还使用了多用户检测,可消除
4、来自其他用户的干扰。第三代系统还提供多速率的业务,这意味着在高灵活性和高频谱效率的情况下可提供了不同服务质量的连接。第三代系统还支持频间无缝切换,从而支持层次小区结构。同时,3G系统还采用快速功率控制。3G系统保持对新技术的开放性,支持智能天线阵技术,使系统得到许多改进。在满足给定信号接收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了有效通信用户数:用户数给定时,可以改善接收质量;可降低移动用户的发射功率;减少其他用户信号的干扰和影响。在3G系统中还会采用其它许多新技术,使系统不断得到改进。,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3G移动通信概述l 3G的主要目标(续),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7,8,
5、3G移动通信概述l 3G的发展进程3G中的先进技术高效信道编译码技术信道编码和交织依赖于信道特性和业务需求。不仅对于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采用不同的编码和交织技术,而且对于同一信道的不同业务也采用不同的编码和交织技术。Turbo码是1993年由C.Berrou等人提出的一种新型编码,它具有接近仙农极限的纠错性能。成为通信领域倍受瞩目的一项新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都采用了卷积码和Turbo码两种纠错编码。在高速率、对译码时延要求不高的数据链路中使用Turbo码以利于其优异的纠错性能;考虑到 Turbo码译码的复杂度、时延的原因,在语音和低速率、对译码时延要求比较苛刻的数据链路中使用卷积码,在其
6、它逻辑信道中也使用卷积码。,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3G移动通信概述l 3G的发展进程软件无线电技术基本思想是高数据和数模转换器尽可能靠天线处理,所有基带信号处理都用软件方式替代硬件实施。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关键部分为:宽带多频段天线、高速A/D和D/A转换器以及高速信号处理部分。宽带多频段天线采用多频段天线阵列,覆盖不同频程的几个窗口;高速A/D转换器的关键是采样速率和量化位数,高速信号处理部分完成基带处理、调制解调、比特流处理和编解码等工作。软件无线电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基于同样的硬件环境,针对不同的功能采用不同的软件来实施,其系统升级、多种模式的运行可以自适应地完成。软件无线电能
7、实现多模式通信系统的无缝连接。,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9,3G移动通信概述l 3G的发展进程(续)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多模、多频段、多用户的特点,面对多种移动通信标准,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对于在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上实现多模、多频率、不间断业务能力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如基站可以承载不同的软件来适应不同的标准,而不用对硬件平台改动;基站间可以由软件算法协调,动态地分配信道与容量,网络负荷可自适应;移动台可以自动检测接入的信号,以接入不同的网络且能适应不同的接续时间要求。由于硬件器件技术的限制,目前要实现软件无线电必须进行适度的折中,尚未充分利用软件无线电的优势。因此,应针对软件无线
8、电的特点,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不局限于特定硬件水平的长远技术,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服务。,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3G移动通信概述l 3G的发展进程(续)3)智能天线技术无线覆盖范围、系统容量、业务质量、阻塞和掉话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智能天线阵技术可以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及服务质量。智能天线阵(IntelligentAntenna Arrays,又称Adaptive Antenna Arrays)技术是基于自适应天线阵列原理,利用天线阵列的波束合成和指向,产生多个独立的波束,自适应地调整其方向图以跟踪信号变化;对干扰方向调零以减少甚至抵消干扰信号,提高
9、接收信号的载干比(C/I),以增加系统的容量和频谱效率。其特点在于以较低的代价换得无线覆盖范围、系统容量、业务质量、抗阻塞和掉话等性能的显著提高。智能天线阵在干扰和噪声环境下,通过其自身的反馈控制系统改变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频率响应以及其它参数,使接收机输出端有最大的信噪比。,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10,3G移动通信概述l 3G的发展进程(续)智能天线阵由N单元天线阵、A/D转换器、波束形成器(Beam-former)、波束方向估计及跟踪器等几部分组成。N单元天线阵是收发射频信号的辐射单元;A/D转换器完成模数转换以便进行数字域处理;波束形成器由自适应控制处理器和波束形成网
10、络组成,把一定规律的激励信号转换成与各波束相对应的幅度相位分别提供给各辐射单元,以确定波束形成网络的各部分方向图(波束)的增益、计算各支路之间的耦合以及耦合与各部分方向图的交叉电平的关系,以消除各支路之间的耦合;波束方向估计及跟踪器是估计并跟踪接收信号的到达方向(DOA),以控制波束形成器改变波束方向来跟踪发送信号源。采用智能天线后,可用多只低功率的放大器(如信威公司的产品:8只线性输出0.5W的放大器)代替高功率放大器(等效于20W的放大器),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设备可靠性。,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11,3G移动通信概述l 3G的发展进程(续)4)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技术
11、对于CDMA系统,从理论上讲,如果能消去用户受到的多址干扰,就可以提高容量。多用户检测的基本思想是把所有用户的信号都当作有用信号,而不是当作干扰信号。在小区通信中,每个移动用户与一个基站通信,移动用户只须接收所需信号,而基站必须检测所有的用户信号,因此移动用户只有自己的扩频码,而基站需要知道所有用户的扩频码。由于移动用户受到复杂度的限制(如尺寸、重量等),多用户检测目前主要用于基站。但是基站只有本小区用户的扩频码,相邻小区的干扰仍会降低多用户检测的性能。无线信道是多径信道,可以在多用户检测前端用RAKE类型的结构解决多径问题。,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12,3G移动通信概述l
12、3G的发展进程(续)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CDMA系统多址干扰抑制或多用户检测技术,已慢慢走向成熟及实用。考虑到复杂度及成本等的原因,我们目前的多用户检测实用化研究,主要围绕基站进行。基站设备中使用多用户检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减小射频辐射对用户的生理及心理影响。提高基站的覆盖区容量。容量的增加,意味着频谱效率的提高。同时增加最大可能的用户数。或表现为降低用户设备(如手机等)的发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的降低,意味着更长的通话时间或待机时间、减少对人体的微波辐射,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使设备更绿色化。干扰抑制或多用户检测技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面临实用方面的突破。增加通信距离,增大基站的覆盖面积,
13、降低基站综合成本。,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13,3G移动通信概述l 3G标准,标准化组织:,目前世界各国的标准化组织有:中国:(CWTS);欧洲(ETSI);日本(ARIB);美国(TIA、T1P1);韩国(TTA)。CWTS:Chin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 InstituteARIB:Association of Radio Industries and BusinessesTIA: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14、AssociationT1P1:a subcommittee of the ANSI-accredited ATIS CommitteeT1 that deals with Personal CommunicationsTTA: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ssociation,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14,3G移动通信概述l 3G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3G Partnership Project(for GSM evolution to W-CDMA)主要在W-CDMA领域作以下技术标准(4 TSGS TechnicalSpecific
15、ation Groups)TSG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ectsTSG Radio Access NetworkTSG Core NetworkTSG Terminals网址:www.3gpp.org,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15,3G移动通信概述l 3G标准3GPP2:3G Partnership Project(for cdmaOne evolution tocdma2000)主要在cdma2000领域作以下技术标准(6 TSGS)TSG-A on Access Network InterfaceTSG-C on cdma2000 RadioTSG
16、-N on ANSI-41/WIN(WIN:Wireless Intelligent Network)TSG-P on Wireless Packet Data NetworkingTSG-R on Interface of W-CDMA Radio Access to EvolutedANSI-41 Core NetworkTSG-S on Systems and Services Aspects网址:www.3gpp2.org,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16,3G移动通信概述l 3G标准3G地面无线传输技术的提案1998年6月各国标准化组织向国际电联提交了各自的无线传输技术侯
17、选方案。共有16种侯选技术,包括10种地面技术和6种卫星技术。10个地面技术中有8种FDD和5种TDD技术。如下表所示。,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17,3G移动通信概述l 3G标准,序号 提交技术,双工方式,应用环境,多址技术 提交者,J:W-CDMA ETSI-UTRA-UMTS WIMS W-CDMA WCDMA/NA Global CDMA II TD-SCDMA cdma2000 Global CDMA I UWC-136,FDD、TDDFDD、TDDFDDFDDFDDTDDFDD、TDDFDDFDD,所有环境所有环境所有环境所有环境所有环境所有环境所有环境所有环境所有
18、环境,CDMACDMACDMACDMACDMACDMACDMACDMATDMA,日本:欧洲:ETSI美国:TIA美国:韩国:TTA中国:CATT美国:韩国:TTA美国:,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18,3G移动通信概述l 3G标准当前获得人们普遍认同的标准主要有:cdma2000、W-CDMA和TD-SCDMA。到目前为止基于这三大标准的实际系统已经或正在走向商用。,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19,3G移动通信概述l 3G标准,2G向3G的演进,增 强,和,(,(),(),(,(;,()(;,(),),(),(,,(),(),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
19、20,3G移动通信概述l 3G标准从2G向3G的过渡产品人们称其为2.5G。2.5G是市场驱动的产物随着人们对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传统的以语音业务为主的移动通信网为人们所提供的服务。特别是Internet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人们对数据业务的需求。统计表明目前固定数据通信网的用户需求和业务使用量已接近了话音业务。在这种情况下,移动通信网所提供的以语音为主的业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为此移动通信业内的领军者们努力开发研究了适用于数据通信的移动系统。首先人们着手开发的是基于2G系统数据系统。在不大量改变2G系统的条件下,适当增加一些网络和一些适合数据业务的协议,使系统可以较高效率
20、的传送数据业务。如目前的GPRS就是这样的系统,现在已在我国组网投入商用。另外,目前我国联通即将开通的CDMA20001X系统也属于这样的系统。通常人们将这样的系统称为2.5G。,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21,3G移动通信概述l 3G标准,从2.5G走向3G尽管2.5G系统可以方便地传输数据业务,然而由于它的先天不足,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无线信道传输速率低的问题,因此应该说2.5G还是个过渡产品。而当今人们定义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才能基本达到人们对快速传输数据业务的需求。,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22,3G移动通信概述l GPRS介绍 GPRS的业务,基本概念GP
21、RS网络可以提供两类业务:点对点(PTP Point ToPoint)的业务;点对多点(PTM Point To Multipoint)的业务。这两类业务也被称为GPRS网所提供的承载业务。在GPRS承载业务支持的标准化网络协议基础上,GPRS可支持或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交互式电信业务,包括承载业务、用户终端业务、补充业务以及短消息业务、匿名接入等其它业务。以下只对承载业务和用户终端业务作一介绍。,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23,3G移动通信概述l GPRS介绍,GPRS网络业务 点对点业务点对点业务是GPRS网络在业务请求者和业务接收者之间提供的分组传送业务。点对点业务又分为两种
22、:点对点面向无连接的网络业务(PTP-CLNS)和点对点面向连接的网络业务(PTP-CONS)。点对点面向无连接的网络业务(PTP-CLNS)属于数据报业务类型,即数据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没有端到端的呼叫建立过程,分组的传送没有逻辑连接,且没有交付确认保证。点对点面向无连接的网络业务主要支持突发非交互式应用业务,如基于IP的网络应用。,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24,3G移动通信概述l GPRS介绍点对点面向连接的网络业务(PTP-CONS)属于虚电路型业务,它要为两个用户之间传送多路数据分组建立逻辑电路(PVC或SVC)。它要求有建立连接、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的过程。点对点面向连接
23、的网络业务是面向连接的网络协议CONP支持的业务,即X.25协议支持的业务。,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25,3G移动通信概述l GPRS介绍GPRS提供的点对多点业务可以根据某个业务请求者请求,把信息传送给多个用户或一组用户,由PTM业务请求者定义用户组成员。GPRS使用国际移动组识别(IMGI)识别组成员,其组成员主要由移动用户组成。业务请求者可定义所传送信息的地理区域,地理区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即所有成员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内。,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26,3G移动通信概述l GPRS介绍,用户终端业务用户终端业务可按基于PTP 或基于PTM的分为两类
24、:基于PTP的用户终端业务 信息点播业务。例如,Internet浏览业务(WWW);各种类型的信息查询业务,如娱乐类(影视、餐馆等)、商业类(股票等)、交通类(路况、时刻表等)、新闻类、天气预报等。E-mail业务。会话业务。在两个用户的实时终端到实时终端之间提供双向信息交换 远程操作业务。如:电子银行、电子商务、远程监控定位业务等。,2003-9-2,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27,3G移动通信概述l GPRS介绍基于PTM的用户终端业务点对多点应用业务包括点对多点单向广播业务和集团内部点对多点双向数据量事务处理业务。例如:新闻广播、天气预报、本地广告、旅游信息等。,2003-9-2,北京邮电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G 移动 通信 概述 GPRS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4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