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 潘祖仁 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ppt
《高分子化学 潘祖仁 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化学 潘祖仁 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2.1 引言2.1.1 逐步聚合的基本概念 逐步聚合是高分子合成最基本的类型之一。逐步聚合的基本特征官能团之间的反应。聚合度随时间逐步增长,而转化率在聚合初期即可达到很高,因此表现出与连锁聚合完全不同的规律。缩聚反应是最常见的逐步聚合反应。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脲醛树脂、醇酸树脂等均为重要的缩聚产物。许多特殊结构的聚合物也都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缩聚反应的基本特征是平衡和反应中脱出小分子。,2,除此之外,尚有许多非缩聚型的逐步聚合反应。如聚氨酯的聚合,酸催化己内酰胺开环聚合制备聚酰胺、氧化偶合反应制备聚苯醚、芳核取代制备聚砜等,都是著名的非缩聚型逐步聚合
2、例子。逐步聚合产物一般为杂链聚合物。但部分碳链聚合物也可能是通过逐步聚合得到的,例如:,3,2.1.2 逐步聚合的类型 逐步聚合反应主要有两大类:缩合聚合和逐步加成聚合(1)缩聚反应 例:聚酯反应:二元醇与二元羧酸、二元酯、二元酰氯 等之间的反应。n HO-R-OH+n HOOC-R-COOH H-(ORO-OCRCO)n-OH+(2n-1)H2O 聚醚化反应:二元醇与二元醇反应,,n HO-R-OH+n HO-R-OH H-(OR-OR)n-OH+(2n-1)H2O,4,聚酰胺反应:二元胺与二元羧酸、二元酯、二元酰氯等反应,聚硅氧烷化反应:硅醇之间聚合,共同特点:在生成聚合物分子的同时,伴随
3、有小分子副产物的生成,如H2O,HCl,ROH等。,n H2N-R-NH2+n ClOC-R-COCl H-(HNRNH-OCRCO)n-Cl+(2n-1)HCl,n HO-SiR1R2-OH+n HO-SiR1R2-OH H-(OSiR1R2-OSiR1R2)n-OH+(2n-1)H2O,5,(2)逐步加成聚合 重键加成聚合:含活泼氢功能基的亲核化合物与含亲电 不饱和功能基的亲电化合物间的聚合。如聚氨酯的制备。含活泼氢的功能基:-NH2,-NH,-OH,-SH,-SO2H,-COOH,-SiH等 亲电不饱和功能基:主要为连二双键和三键,如:-C=C=O,-N=C=O,-N=C=S,-CC-,
4、-CN等,6,Diels-Alder加成聚合:单体含一对共轭双键,如:与缩聚反应不同,逐步加成聚合反应没有小分子副产物 生成。,7,(1)线形逐步聚合反应 参与反应的每种单体只含两个功能基,聚合产物分子链 只会向两个方向增长,生成线形高分子(2)非线形逐步聚合反应 聚合产物的分子链形态不是线形的,而是支化或交联型的。聚合体系中必须含有带两个以上功能基的单体。例如:丙三醇+邻苯二甲酸酐,按产物类型分:,8,2.2 缩聚反应(1)缩合反应 在有机化学中,典型的缩合反应如醋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除了得到主产物醋酸乙酯外,还有副产物水。反应物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醋酸和乙醇中都只有一个能
5、参与反应的官能团,因此都是单官能团物质。上述体系称为11官能度体系。,9,只要反应体系中有一种原料是单官能度物质,无论其他原料的官能度为多少,都只能得到低分子产物。例1:丁醇和邻苯二甲酸酐进行酯化反应,产物为低分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副产物为水。例2:醋酸与 甘油进行酯化反应,产物为低分子的三醋酸甘油酯,副产物为水。,10,(2)缩聚反应 若参与反应的物质均为二官能度的,则缩合反应转化为缩聚反应。以二元羧酸与二元醇的聚合反应为例。当一分子二元酸与一分子二元醇反应时,形成一端为羟基,一端为羧基的二聚物;二聚物可再与二元酸或二元醇反应,得到两端均为羟基或均为羧基的三聚体,也可与二聚体反应,得到四聚体
6、;三聚体既可与单体反应,也可与二聚体或另一种三聚体反应,如此不断进行,得到高分子量的聚酯。,11,。,。,12,例: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反应得到涤纶树脂;己二胺与己二酸反应得到聚酰胺6,6;双酚A与光气反应得到聚碳酸酯;氨基酸自身聚合得到聚酰胺。缩聚反应常用的官能团:OH、COOH、NH2、COX(酰卤)、COOR(酯基)、OCOCO(酸酐)、H、X、SO3H、SO2Cl等。,13,缩聚反应基本特征:(1)聚合反应是通过单体功能基之间的反应逐步进行的;(2)每步反应的机理相同,因而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相同;(3)反应体系始终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一系列中间产物 组成,单体及任何中间产物两分子间都能发生
7、反应;(4)聚合产物的分子量是逐步增大的,(5)反应中有小分子脱出。,14,聚合体系中任何两分子(单体或聚合物分子)间都能相互反应生成聚合度更高的聚合物分子。22官能度体系聚合得到线型聚合物;2f(f2)官能度体系聚合得到支链型或体型聚合物。,15,缩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产物聚合度与反应时间关系示意图:,单体转化率,产物聚合度,反应时间,16,2.3 线形缩聚反应机理2.3.1 线形缩聚与成环倾向 缩聚反应过程中常常存在两种环化反应:分子内环化与单体单元内环化。分子内环化 分子内环化是 AB 或 AA/BB 型单体线形缩聚反应中重要的副反应,环的形成由A和B功能基间的平均距离控制。,例如:乙醇
8、酸 乙交酯,乳酸,丙交酯,17,分子内环化反应经常被用来合成环状低聚物。环化低聚物可用做开环聚合的单体,具有以下的优点:(1)没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2)聚合反应速率高;(3)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窄。,18,单体单元内环化 环化反应发生在同一单体单元内,如:HO(CH2)nCOOH(-羟基酸)的聚合。当n=1时,双分子反应形成乙交酯,当n=2时,羟基失水形成丙烯酸;当n=3或4时,形成五、六元环。,19,2.3.2 线形缩聚机理 线形缩聚反应有两个显著的特征:逐步与平衡。(1)逐步特性 以二元酸和二元醇的缩聚为例。在缩聚反应中,含羟基的任何聚体与含羧基的任何聚体之间都可以相互缩合。随着反应的
9、进行,分子量逐步增大,达到高分子量聚酯。通式如下:,20,在缩聚反应早期,单体之间两两反应,转化率很高,但分子量很低,因此转化率无实际意义。用反应程度P来表示聚合深度。反应程度P定义为参与反应的基团数(N0N)占起始基团数的分率,对二元酸与二元醇的缩聚反应来说,初始的羧基数和羟基数N0等于二元酸和二元醇的分子总数,t 时刻的羧基数或羟基数N等于 t 时刻的聚酯分子数。,21,21,定义大分子中结构单元数为聚合度,则:合并21和22式,得:式23表明,聚合度随反应程度增加而增加。由23可算得,当反应程度为0.9,聚合度仅为10。通常涤纶树脂用作纤维和工程塑料是的聚合度达200左右,要求反应程度达
10、到0.995,可见是十分苛刻的。,23,22,22,(2)可逆平衡 缩聚一般为可逆平衡反应,与低分子的缩合反应相似。由于体系中所有的活性官能团具有同样的活性,因此可用一个平衡常数来表示。,24,23,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可将缩聚反应分为三类:平衡常数很小,如聚酯化反应,K4,低分子副产物对分子量有很大影响;平衡常数中等,如聚酰胺化反应,K300400,低分子副产物对分子量有一定影响;平衡常数很大,K1000,实际上可看作不可逆反应,如光气法制备聚碳酸酯。逐步特性是所有缩聚反应共有的,可逆平衡的程度则各类缩聚反应有明显差别。,24,2.3.3 缩聚过程中的副反应(1)消去反应 二元酸受热会发生脱
11、羧反应,引起原料官能团数量的变化,最终影响分子量。羧酸酯比较稳定,用其代替羧酸,可避免脱羧反应的发生。,25,二元胺可进行分子内或分子间的脱氨反应,进一步可导致支链或交联的发生。,分子内,分子间,26,(2)化学降解 缩聚反应是可逆反应,单体往往是聚合物的降解剂。结果是分子量降低和分子量分布变宽。,醇解,27,(3)链交换反应 缩聚反应中形成的新官能团活性较大,可发生链交换反应。同种缩聚产物的链交换使分子量分布变窄;异种缩聚产物的链交换则产生嵌段共聚物。,聚酯,聚酰胺,交换,28,2.3.4 逐步聚合与连锁聚合的比较表71 自由基聚合与缩聚反应的特征比较,29,2.4 线形缩聚动力学2.4.1
12、 官能团等活性概念 与连锁聚合中活性中心等活性概念相同,逐步聚合中的官能团同样可看作等活性的,由此可简化动力学方程。实验表明,二元官能度单体在分子量很小时,活性随分子量增加而降低,但达到一定分子量后活性趋于恒定。因此官能团等活性概念成立。活性中心等活性概念是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思想,30,2.4.2 线形缩聚动力学 根据官能团等活性概念,可以把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处理等同于小分子反应。以聚酯化反应为例讨论。2.4.2.1 不可逆的线性缩聚 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为酸催化反应,反应式可简化为:及时排除聚合产生的小分子,则聚合过程为不可逆。反应朝聚酯化方向移动。,31,其酸催化过程如下:其中k1、k2、k5k
13、3,并因是可逆反应,k4、k6不存在,故聚酯化反应速率可用k3表示。,25,32,因碳阳离子难以测定,利用第一步平衡反应来消除。代入25中,得:可见,聚酯化反应对羧基、羟基和酸均为一级反应。,26,27,33,根据酸AH的解离平衡,可得:代入式27,得到:将常数合并,可得到下式:,28,29,210,34,反应体系中的氢离子可以来自于单体羧酸本身,也可外加。这两种情况的动力学过程不同。,211,35,(1)外加酸催化缩聚 自催化缩聚反应的酯化速率太低。实用中往往采用外加酸(如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用外加酸作催化剂时,聚合过程中氢离子浓度不变,因此式210变为:分离变量并积分,得:,212,21
14、3,36,将式和2-13 与23合并,得到:式215表明,外加酸催化缩聚反应的聚合度随聚合时间变化较快。通常外加酸催化缩聚反应的速率常数比自催化聚合速率常数大 12 个数量级左右。因此工业上常采用外加酸催化工艺。,214,215,37,(2)自催化缩聚 当二元酸和二元醇中两种基团数量相同,无外加酸,则氢离子来自于二元酸本身。H+COOH=OH=C 因此,式210可写成:,38,216,分离变量,并积分,得:,217,由反应程度概念,可得:,或,代入217,可得:,218,39,219,根据聚合度与反应程度的关系(式23),可得聚合度随聚合时间变化的关系式。,220,式220表明,自催化缩聚反应
15、的聚合度随聚合时间变化较缓慢。实验表明,当P0.8时,式220不符合。这可能与聚合初期酸性逐步降低有关。当P0.8以后,式220符合得较好。这时才是真正大分子形成的过程。,40,2.4.2.2 平衡缩聚动力学,聚酯反应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聚酯化反应在小分子副产物不能及时排出时,逆反应不能忽视令羟基和羧基等当量,起始浓度为1,t时浓度为C,起始 1 1 0 0t 时水未排出 C C 1C 1C水部分排出 C C 1C nw,水未排出时,41,水部分排出时,引入平衡常数:K k1/k1,k1=k1/K,代入上两式,得:,根据反应程度关系式,水未排出时:,水部分排出时:,总反应速率与反应程度、
16、平衡常数、低分子副产物含量有关,(2-21),(2-22),起始浓度,K=k1/k-1,42,2.5 线形缩聚物的聚合度2.5.1 反应程度和平衡常数对聚合度的影响式23曾给出了聚合度与反应程度间的关系。即聚合度随反应程度增大而增大。常见的缩聚产物(如涤纶、尼龙、聚碳酸酯等)的聚合度一般在100200,要求反应程度P0.99。聚酯化反应是平衡反应。如果低分子副产物不能及时排除,则分子量的提高将受到限制。,23,43,对于封闭体系且两种官能团数量相等的缩聚反应,当达到平衡时,式221变为:由此可解得:聚酯化反应的K=4,因此在密闭系统中,聚合度最高只能达到3,即只能得到三聚体。,223,224,
17、225,44,当采用高真空排除小分子时,式222变为:式227表明,缩聚产物的聚合度与残留小分子的浓度成反比。对平衡常数很小的体系(如聚酯,K 4),欲达到聚合度为100的产物,残留的水分只能小于410-4Mol.L-1。因此真空度要求很高(70Pa)。,226,227,45,对于平衡常数较大的缩聚体系(如聚酰胺化反应,K 400),欲达到相同聚合度的产物,残留的水分浓度可较高(0.04 Mol.L-1)。因此真空度要求较低。对于平衡常数很大,且对聚合度要求不高的缩聚体系(如酚醛树脂的制备,K1000),则小分子副产物的浓度对聚合度影响较小,反应甚至可在水溶液中进行。缩聚反应都是平衡反应,但平
18、衡的程度相差很大,因此聚合工艺差别很大。,46,2.5.2 基团数比对聚合度的影响 实际上,参与反应的两基团数是不等的。设二元单体aAa的官能团数为Na,bBb 的官能团数为Nb,且Nb Na。定义:称为摩尔系数(基团官能度之比),47,下一步要求出聚合度Xn与 r(或q)、反应程度P的关系式,bBb单体的分子过量分率(是分子数之比)为:,r-q 关系式,48,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设:官能团a的反应程度为P则:a官能团的反应数为 NaP(也是b官能团的反应数)a官能团的残留数为 NaNaP b官能团的残留数为 NbNaP a、b官能团的残留总数为 NaNb2NaP残留的官能团总数分布在大分子
19、的两端,而每个大分子有两个官能团,则:体系中大分子总数是端基官能团数的一半(NaNb2NaP)/2 体系中结构单元数等于单体分子数(NaNb)/2,表示了Xn与P、r或q之间的定量关系式,1.单体aAa和bBb反应,其中bBb稍过量,49,(2)当P1时,即官能团a完全反应,当原料单体等当量比时(1)即 r=1 或 q=0,讨论两种极限情况:,50,2.aAa、bBb等当量比,另加少量单官能团物质Cb Nb为单官能团物质Cb的分子数,“2”表示1个分子Cb 中的1个基团 b 相当于一个过量bBb分子双官能团的作用。,51,3.aRb 加少量单官能团物质Cb(基团数为Nb)反应 摩尔系数如下:(
20、与上相同),分子过量分率,52,2.6 线形缩聚物的分子量分布 线性缩聚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函数可完全参照自由基聚合中推导的函数式来表达。x-聚体的数量分布函数:x-聚体的质量分布函数:P 代替自由聚合中的成键几率,上述式中的p为反应程度。,241,242,54,由式241和242可导出缩聚产物的数均分子量和质均分子量与反应程度的关系为:则分子量分布宽度为:,243,244,245,55,2.7 体型缩聚和凝胶化作用,体型缩聚的含义:2官能度单体 与 另一官能度大于2的单体先进行支化而后形成交联结构的缩聚过程 体型缩聚的最终产物称为体型缩聚物,当体系中至少含有一种3官能度或以上的单体时,生成的逐步
21、聚合产物是非线型的。,56,57,2.7.1 Carothers 凝胶点的预测,Carothers理论:当反应体系开始出现凝胶时,认为数均聚合度趋于无穷大,然后根据 PXn关系式,求出当Xn 时的反应程度,即凝胶点Pc。(1)两官能团等当量 单体的平均官能度:是指混合单体中平均每一单体分子带有的官能团数,式中fi、Ni分别为第i种单体的官能度和分子数,58,例如,求2 mol甘油(f=3)和 3 mol 苯酐(f=2)的平均官能度,凝胶点与平均官能度的关系 设:体系中混合单体的起始分子总数为N0 则起始官能团数为N0 f t 时体系中残留的分子数为N 则反应消耗的官能团数为2(N0N)根据反应
22、程度的定义,t 时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除以起始官能团数即为反应程度,59,出现凝胶化时,Carothers 认为 Xn这是其理论基础,产生误差所原因:实际上,凝胶时Xn并非无穷大,仅为几十这是Carothers理论的缺点,此式称为Carothers方程,上述例子的凝胶点为,实测 Pc 0.833,则凝胶点时的临界反应程度为:,60,(2)两官能团不等当量,再如,1 mol甘油和 5 mol 苯酐反应,若按上式计算:,对于上述情况,,Pc 0.922,实际上,1 mol 甘油和 3 mol苯酐反应后,端基被封锁,余下的 2 mol苯酐不再反应,上述结果是错误的对于不等当量的情况,用上述方法计算平均
23、聚合度是不适用的,这样低的平均官能度,表明体系只生成低分子物,不会凝胶化这种平均官能度计算方法也适用于两种以上单体非等物质量的情况,对于两单体官能团不等当量,平均官能度的计算方法是:用非过量组分的官能团数的二倍除以体系中的分子总数,61,(3)对于A、B、C三种单体组成的体系:分子数分别为Na、Nb、Nc 官能度分别为fa、fb、fc 单体A和C含有相同的官能团(a)且a官能团总数少于b官能团总数(官能团 b过量)单体平均官能度按下式计算:,a、b两官能团的摩尔系数 r为,62,Carothers方程在线形缩聚中聚合度计算的应用,对于原料非等当量比,平均官能度按非等当量比计算,就可求出某一反应
24、程度 P 时的 Xn,例如 单体摩尔数 官能团摩尔数 己二胺 1 2 己二酸 0.99 1.98 己 酸 0.01 0.01,由,整理,1.99,63,当反应程度 P 分别为 0.99 或 0.995时,因此,线性缩聚物的聚合度也可由公式 来计算。,64,2.7.2 Flory统计法,Flory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凝胶化理论,建立了凝胶点与单体官能度的关系,引入了支化系数的概念支化系数 在体型缩聚中,官能度大于 2 的单体是产生支化和导致体型产物的根源,将这种多官能团单元(支化单元)称为支化点 一个支化点连接另一个支化点的几率称为支化系数,以表示 也可以描述为,聚合物链末端支化单元上某一官能团形成
25、另一支化单元的几率,65,对于AA,BB和 Af(f=3)的聚合反应,式中,n为从0至无穷的整数设官能团A和B的反应程度为PA(B官能团单体只一种)官能团B和A的反应程度为PB(A官能团单体有两种)为支化单元中A官能团占全部A的分数(1)则是AA单元中A官能团占全部A的分数则官能团B与支化单元反应的几率为 PB 官能团B与AA单元反应的几率为 PB(1),66,这样,两支化点间链段的总几率为各步反应几率的乘积:,n可以取 0 到无穷的任意整数值,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在 n0的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支化的几率(即支化系数)等于所有事件的加和,PA,PB(1-),PA,PB,67,A、B两官能团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分子化学 潘祖仁 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高分子 化学 第二 缩聚 逐步 聚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4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