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之路.ppt
《面条之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条之路.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理学院2009级 张狄学号 1224409097,面条之路,全世界每天吃一次面条的人大约有十亿之多 亚洲各国每年收获的小麦,有40%被用于制作面条 仅仅在中国,面条的烹饪方法就有1200种之多,目 录,面条的起源面条的传播面条与现代社会美味面条推荐,面条的起源,面条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那么这种又细又长的食物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到底是谁率先发明了面条呢?,我国并没有太多的文字记载。意大利人认为面条是古罗马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则认为面条是他们的创造,关于面条起源的争论不绝于耳,直到2002年,在青海的一个古遗址中,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陶器,当时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个陶器,竟然为旷日持久的面条起源
2、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喇家遗址,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喇家村,是中国唯一的史前灾难遗址。,经过检验,这是一碗保存良好的黄色面条,这些面条很细,宽约0.3厘米,长50厘米,颜色发黄,历史长达四千年,被称为世界第一碗面条,至此,用无可辩驳的证据,把关于面条发源地额争论,画上了句号。值得一提的是,制作这碗面条的原料,并不是现在常用的小麦,而是当时黄河流域十分常见的一种食物,粟,小米。,面条的传播,八千年前,粟和黍是中国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后来小麦从西方传入中国,随着灌溉技术的发展,小麦逐步取代了粟和黍的种植,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面条的传播,小麦在磨制成粉之后,加水揉和,便具
3、有了神奇的粘性和弹力,所以渐渐地,制作面条原料,也就自然的从小米让位给力小麦面粉。随着小麦的种植日益普及,面条开始广泛传播。,面条的传播,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日益频繁。面条伴随着各国的商业往来,开始向世界各地蔓延。,面条的传播,欧洲,中国黄河以北,日本 韩国,中国云南,越南 缅甸,面条传播自西向南,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日益频繁。面条伴随着各国的商业往来,开始向世界各地蔓延。但是面条的传播业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为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和东南亚地区并不种植小麦,而是大米,不过,当时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傣族先民们非常聪明,他们参照面条的制作工艺,做出了一定改
4、进和创新,从而制作出了十分具有当地特色的食物米线。制作米线的工序十分繁复,浸米,磨烂后做成米浆,发酵做成米线团,再用热水煮,整整需要三天时间,所以傣族人每逢重大节庆才会制作米线。,米线,米线,为一种食物,古烹饪书食次之中,记米线为“粲”。人们习惯叫米线“酸浆米线”、“酸粉”、“干米线”、“米粉”。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匀,耐煮不烂,爽口滑嫩,煮后汤水不浊,易于消化的特点,特别适合火锅和休闲快餐食用。,米线,七百年前,傣族人曾被蒙古人驱逐,有些逃到泰国定居,米线这种食物便开始在泰国落地生根,成为泰国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泰国,越南也受到中国的影响,饮食文化
5、十分相似,不过越南人把米线这种食物称为檬粉,越南檬粉用米,绿豆等材料制作成不同的样式,配合各种香草一起食用,品种有上百种。,面条的传播,欧洲,中国黄河以北,日本 韩国,中国云南,越南 缅甸,在唐朝时期我国和日本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一位来中国求法的僧人圆尔便缘,除了学习佛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还留心注意了面条的制作方法,他回国后,面条便在日本流行开来。被称为中华面条。,因为日本长野县和山梨县特别适合种植荞麦,所以那时制作面条的主要原料是荞麦。荞麦面在日本人心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分为热食和冷食两种。热食就是汤面,配以天妇罗、蘑菇、山菜、鸡蛋等附加品食用。冷食是将面条煮熟晾凉后放在小笼屉上蘸汁食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39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