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ppt
《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山东兆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一、前言 二、国内外同类技术分析 三、中国移动基站防雷现状 四、移动基站的过电压 五、设备绝缘耐受水平与雷电保护水平 六、中压配电及低压供电系统的接地方式 七、过电压耦合机制及防护原理 八、移动基站的接地及等电位连接 九、移动基站的雷害原因及解决决策 十、移动基站供电系统防雷的几个典型问题,目录,前言,防雷接地是保障人身安全、通信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随着移动网域的不断扩大及通信设备的高度集成化,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问题也越来越严峻。近年来通信技术是日新月异,但相应的防雷、防护技术及相应的标准却没有及时完善和补充。通信运营商,一直高度重
2、视移动基站的防雷接地问题,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进行地网改造和加装防雷器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上不很理想。,在扩网及改造的过程中,陆续出现一些新问题:(1)部分高山及砂石土质站地阻始终降不下来;(2)部分基站投入巨大,虽然使地阻降了下来,也采取了相关的防雷措施,但雷害依旧;(3)装了SPD但被保护设备还是被打坏。,国内外同类技术分析,1、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系列作为电工类基础标准,非常重视防雷工作,IEC有5个分委会,包括TC37、TC64、TC81、TC28、TC77,负责防雷标准的起草和制定,现共有各类防雷标准200多个。作为基础性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上述
3、各标准为信息技术设备及系统的雷电防护提供了技术依据,是其他各专业组织及各国相关标准的基础。但由于其涉及面宽(适用于包括通信系统在内的所有信息系统),因此也存在针对性不强的缺点。而国际电信联盟(ITU)的相关建议则主要针对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我国通信行业在采标方面,主要引用ITU的相关建议。,2、ITU(国际电信联盟):对于通信系统雷电防护而言,对应的ITU标准为ITU-T K系列建议,主要建议为K.11、K.20、K.21、K.40、K.44、K.45、K.56、K.57、K.27、K.31、K.35、K.39,ITU-T接地与连接手册等。其中2003年7月颁布的K.56无线基站防
4、雷则主要针对无线基站的防雷。K.56基于对无线基站损坏频率的分析,提出了无线基站设备的防雷措施。大致思路如下:首先,默认无线基站的接地系统满足ITU-T K系列相关标准的要求。其次,确定无线基站允许的损坏频率(Ft)。最后,根据无线基站内设备、线缆以及天线塔等的物理结构及走线情况等,分别计算在不同防雷区中线缆和设备产生的过电压大小,从而确定所需的防雷措施。,令人遗憾的是,K.56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建议所基于的无线基站模型过于理想,与我国的实际情况间有较大差异,难以直接应用。其次,该建议提出的保护措施与具体基站内设备及线缆布局等物理结构直接相关,而且计算过于复杂,实用性不强,在工程实践中难以
5、具体操作。但建议中强调系统防护、分级防护以及等电位连接等思路无疑为无线基站的防雷与接地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引。ITU系列标准一般都基于欧洲式的、理想化的基站模型,其基站建设、布线等都非常规范,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3、国内:国内的大部分标准是等同采用IEC,并没有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转化。而通信行业的标准是在参考ITU的基础上,结合其它相关标准制定而成,是较为完善的,但由于国内通信行业的发展过于迅速,所以现行标准亦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其一、现行标准片面强调接地电阻的重要性,而没有从系统防雷的角度,对各种影响加以综合考虑;其二、现行标准规定的连接结构难以满足基站系统的防雷要求;最后
6、,在防雷器的选择、应用方面,现行标准没有进行详细规定。,移动基站防雷现状,1、复杂的基站环境 a.由于移动通信网络不断延伸和完善,基站所处地理环境也越加恶劣。信号覆盖由城市向农村的延伸、由平原向山区的延伸、由综合机楼向简易机房、直放站等的转变,使得基站因雷击造成的设备损坏和影响越来越严重,且防雷问题也越来越难解决。b.机房类型较多,很难进行归一化防护设计,致使防雷效果不明显。现存的移动基站的机房类型繁多,包括自建框架结构机房、自建一体化简易机房、租赁办公大楼机房、租赁民用房屋机房、直放站等,由于机房的多样性,使得机房结构及外部连接环境均不相同,很难用既有的模式直接套用,致使防雷效果大打折扣。,
7、c.由于基站大部分都建有铁塔,而铁塔又会引雷,使得基站遭受雷击的概率增加,而基站内的设备及线路所感应的雷电强度也会加大,致使雷害事故居高不下。d.给移动基站供电的电力系统是基于传统的民用设施建设的,其防护能力及防护配置明显不足,致使基站自身的防护压力加大。e.由于基站信号覆盖的需要,基站一般都在较高的山头。增大了信号传输和供电的难度,使得基站的防雷问题越来越复杂。如长距离架空供电的问题、电网不稳的问题、供电系统的接地问题等,都为解决基站的防雷增大了难度。,2、严重的雷灾现状 以某省移动公司为例,对2000年以来的基站雷害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从下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地区的雷害情况相当严重。,3、雷
8、害损坏设备以电源系统为主 通过对雷害设备种类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出电源部分损坏次数最多:电源类占88%(变压器、高低压避雷器、交流配电箱、电缆、稳压器、整流模块、空调主板、照明系统等),信号类占12%(GSM或CDMA设备的核心CPU、用户板、监控、传感器、消防控制板、小微波)。,4、满足现有规范的接地措施不能解决基站雷害问题 通地对某移动所属基站的地网情况和第一级电源防雷器安装情况进行了统计,现归纳如表1.3.5.1所示。可以看出:单纯依靠改造地网、加装防雷器的措施,不能很好地解决基站雷害问题。表1.3.5.1 某地移动基站雷害中有地网改造、一级防雷器的数量,过电压的类型,移动基站的过电压 移
9、动基站内主要包括电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远动设备、监控设备等,与这些设备连接的天馈线、电源线、信号线从外部引入,而在天馈线、电源线、信号线系统中,存在以下几种过电压:,雷电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 暂时过电压 高电位反击,一、雷电过电压,IEC于1960年在60-2文件中公布的雷电压冲击波形为1.2/50s、感应雷电流冲击波形为8/20s。,国际公认:应将雷电视为“恒流源”、而不应将其视为“恒压源”,因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两种异性电荷的放电、中和。所以以下主要讨论电流波。,直击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地电位抬高(用8/20s波形模拟),线路来波(用8/20s波形模拟),电磁感应雷过电压(用8/
10、20s波形模拟),静电感应雷过电压(用8/20s波形模拟),正极性波(用10/350s波形模拟),负极性波(用2.6/40s波形模拟),对雷电流的模拟波形,雷电流的波头时间与波长时间,波头时间越短陡度越大 波长时间越长能量越大 f/t表示雷电流,1.2/50s电气电子设备绝缘耐受性能试验用标准雷电过电压波形,雷电过电压波形,8/20s防雷设计和保护装置试验用标准电流脉冲波形,感应雷电流波形,雷电过电压-直击雷,由于铁塔高于基站机房,其构成的直击雷防护范围包含住了整个机房,直接雷击不能击中机房。,雷电过电压-感应雷(静电感应),考虑一条架空线路(供电线或信号线)位于雷击点附近,在负极性雷放电的向
11、导阶段,向导通道中充满了负电荷,他对架空线产生静电感应作用,使架空线上距向导通道附近的部分累积起正电荷;当向导发展到地面以后,主放电开始,向导通道中的负电荷自下而上迅速中和,从而使架空线上原先被束缚的正电荷被迅速释放,形成沿架空线传播的暂态过电压波。,静电感应现象也会在传输线上形成过电压,雷电过电压感应雷(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形成共模过电压,电磁感应形成差模过电压,二、高电位反击,三、操作过电压(用2ms或10/1000s冲击电流波模拟),切合电感性负载引起的过电压 开断电容性负载引起的过电压 故障过电压,四、暂时过电压(工频正弦波),转移过电压 位移过电压 失零过电压,移动基站低压供电系统需
12、要注意的几种暂时过电压,位移过电压,移动基站低压供电系统需要注意的几种暂时过电压,失零过电压,转移过电压,设备绝缘耐受水平与雷电保护水平,过电压类别设备绝缘水平与雷电保护水平,IEC60664-1 1992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提出了过电压类别(Overvoltage categories)的概念,并已被IEC3644443 1995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第四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防护”底443节“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的防护”采用。过电压类别也称安装类别,是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对电气设备最低能够耐受的冲击(1.2/50S冲击电压)过电压水平和电气设备在使用的过
13、程中其可能出现的最大过电压(1.2/50S冲击电压)水平的分类要求。对用于该安装位置的器件,过电压类别是该器件最低必须耐受的1.2/50S冲击电压值。,直接由低压电网供电的设备要采用过电压类别的概念,低压供电系统的过电压类别划分,IV:6KV,用于主配电柜前的建筑物电气装置前端的设备,如电力仪表、初级过电流保护设备和纹波控制设备。III:4KV,固定电气设备和其他预计可能用于较高类别的设备,如配电板、断路器、固定装置的缆线系统(包括电缆、母排、边接盒、开关、出口插座)和与固定设备永久相连的电机等其它设备。II:2.5KV,连接到建筑物固定电气装置上的设备,如家用电器、便携式工具和小负载;I:1
14、.5KV,连接至具有将瞬态过电压限制至特定水平的措施的电路的设备,如具有过电压保护措施的电子电路。,分级保护,第一级保护,根据局(基)站具体情况,其最大通流容量优先值为:8/20s 60KA,80KA,100KA,120KA,B,第二级保护,根据局(基)站具体情况,其最大通流容量优先值为:8/20s 20KA,40KA,第三级保护,根据局(基)站具体情况,其最大通流容量优先值为:8/20s 5KA,10KA,精细保护,中压配电及低压供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一、中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A.中性点不接地系统B.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C.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TN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
15、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接地点连接。TT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设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IT系统:电源端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二、低压供电系统的接地,TN系统,TNS系统:整个系统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TNCS系统:系统中一部分线路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 体是合一的。,L1,L2,L3,PE,N,电源端接地点,电源,TNS系统,L1,L2,L3,PEN,电源端接地点,电源,TNC系统,L1,L2,L3,PEN,N,电源端接地点,PE,电
16、源,TNCS系统,L1,L2,L3,N,外露可导电部分,电源,电源端接地点,TT系统,L1,L2,L3,外露可导电部分,电源,电源端接地点,IT系统,过电压耦合机制及防护原理,一、耦合途径,干扰源 传导 近场感应(容性/感性),远场辐射,设备,地电位反击,二、耦合机制阻性耦合 resistive coupling 阻性直接耦合 线路来波 公共地阻抗耦合地电位差、地电位升 转移阻抗耦合电缆屏蔽层 芯线容性(电场)耦合 capacitive/electric coupling感性(磁场)耦合 inductive/magnetic coupling辐射(电磁)耦合 radiation/electro
17、magnetic coupling,三、防护原理,屏蔽对电磁场耦合的过电压采用屏蔽的方法消除或减小;等电位连接对电路耦合的过电压采用等电位连接的方法消除或减小;接口保护对设备的各接口进行防护,来消除或减小引入的过电压;绝缘配合 将过电压限制在设备的冲击电压耐受水平以下。,3.1 防护原理屏蔽,当有屏蔽时,在隔栅形大空间屏蔽内,即在LPZ1区内的磁场强度从H0减小为 H0为没有屏蔽时区域内某点的磁场强度,H1为采取屏蔽措施后的该点的磁场强度,SF为屏蔽系数(取决于屏蔽材料及其结构)。,等电位连接(静态连接),3.2 防护原理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缩小了设备间的雷电压差,保护了设备,等电位连接(动
18、态连接),雷电过电压,雷电过电压,3.3 防护原理接口保护,雷电可以从通信设备四个接口影响移动通信基站的正常工作:1)电源端口;2)信号端口;3)馈线端口;4)接地端口。接口保护一是要减小端口间地电位差,二是要减小同一接口中线间电位差,3.4 防护原理绝缘配合,移动基站的接地及等电位连接,一、接地技术,1 接地和接地的目的 众所周知,电位的高低是相对而言的,工程上常常需要有零电位参考点。接地就是将金属物体或电气回路的某一节点,通过导体与大地相连,使该物体或节点经常保持等电位。接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目的:1)安全保护。2)信号参考。3)雷电保护。,2 工频接地电阻的物理概念 工频电流从接地体向周
19、围的大地流散时,土壤呈现的电阻称为工频接地电阻,通常简称为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体的电位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的电流的比值。由高斯定理及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可得出在各向同性的大地中:由上式可以看出:增大接地网的面积是减小接地电阻的主要因素。,3 冲击接地电阻的物理概念 冲击电流或雷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散流时,不再采用工频接地电阻而应采用冲击接地电阻来表征接地效果。冲击电流或雷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散流时,接地体冲击电压幅值与冲击电流幅值之比冲击接地电阻。由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冲击接地电阻只是一个人为定义的概念,并无具体的物理意义,因为冲击电压幅值和冲击电流幅值往往并不在同一时间出现。
20、,冲击电流通过接地体散流的情况比较复杂,简单讲它具有以下特性:1)在冲击电流作用下,除了接地体的电阻和电导外,其电感和电容均 对冲击阻抗发生影响。2)当接地体表面的电流密度达到某一数值时,会产生火花放电现象,其结果就相当于加大了接地体的直径。3)冲击电流在地中流动时,由于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电流主要集中在距离地面不太深的范围内流动。4)大地的电气参数土壤电阻率和介电常数,特别是电阻率,在高频情况 下,并非象在工频时那样可近似为常数,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随频率 增加而减小的趋势。5)接地体周围电场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电压和电流不再是线形关 系,而是表现为非线性。,4 安全接地4.1 如前所述,接地
21、的首要目的是:在系统正常运行以及故障(交流电力故障和直流电力故障)情况下,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特别是人身的安全。图1 半球接地体的地中散流及地面电位分布示意图 图2 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计算,信号接地 在数字通信中,对接地电阻值没有特殊要求。防雷接地 安全接地与防雷接地相比,有以下特点:首先,接地的作用不同。一个是侧重于对人身安全的保护。一个是侧重于对设备的保护。其次,对接地电阻值的要求不同。对于安全接地,要求接地电阻尽可能小。对于防雷接地,一般对接地电阻地要求不高,我国电力行业对防雷接地电阻的要求也不高,一般认为不大于30欧就可以了。但要特别考虑由分布电感引起的地电位抬高问题。,而对于基本
22、绝缘类设备,由于安规要求必须接地,所以不但要解决差模(线间)感应雷过电压的防护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共模(线地间)感应雷过电压的防护问题,并且一般而言差模感应雷过电压的幅值远小于共模感应雷过电压的幅值。另外,由于移动通信基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雷电过电压引起的地电位抬高,高电位反击常常是造成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所以就造成了人们对接地的偏见,认为防雷就必须接地,甚至很多人以为防雷就是接地。正确的概念是:接地是安全、设备的要求而非防雷的必需,单纯依赖接地是解决不了防雷问题的。,B、不能简单的认为接地电阻越小,防雷效果就越好 通常接地电阻越小,防雷问题就越容易解决,但防雷效果和接地电阻并无直接关系。这
23、是因为对防雷而言,接地线电感对设备的影响远大于接地电阻对设备的影响。这个原因在于只要按照标准设计和施工,接地电阻上的电压降对整个机房设备都是等电位的,而不会在设备间形成大的电位差,但连接结构引线电感上的电位差却是直接加在设备间的。,正确的概念是:对必须接地的设备,从防雷角度讲,必须进行可靠接地,但地阻值的大小是安规的要求,对防雷效果并无直接影响。对防雷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基站内系统间的接地连接结构,因此为了保证基站内设备安全,设备间必须进行合理有效的等电位连接。,1、标准对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根据Y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的要求,基站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5,对于特殊地区,可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 基站 防雷 接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3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