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撑架设计计算讲座PPT.ppt
《模板支撑架设计计算讲座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支撑架设计计算讲座PPT.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模板支撑架设计计算讲座,2,一、模板支撑架事故的原因,3,一、模板支撑架事故的原因,分析模板支撑架近年来发生的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单位管理不善,监理单位监督没有到位;模板和脚手架没有经过设计、计算,支撑系统强度不足,稳定性差。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搭设;使用的材料不合格以及施工中随意拆卸支架等原因造成的;从理论计算方面来说主要就是梁、板支撑体系立杆变形过大,顶托强度不够,扣件抗滑移不满足要求。而墙、柱出现事故一般就是由于内外龙骨强度不够,变形过大,或者是由于对拉螺栓杆与丝帽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足造成的。,4,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按照规范的要求并没有提出对墙模、柱模、梁模详细的计算
2、要求,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墙、柱构件出现涨模、跑模的事故发生,因此我们也是有必要对厚、大墙柱及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强度、变形进行计算。在计算中主要依据钢结构、木结构的有关内容进行计算。按照不同构件受力的方式不同,对其模板支撑体系构件逐一进行计算。,5,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一)柱模板设计计算,木结构设计规范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计算要求:计算木方的强度、抗剪和挠度 计算面板的强度、抗剪和挠度 计算BH方向柱箍的强度和挠度 计算BH方向对拉螺栓,6,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一)柱模板设计计算,1.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计算如下(1)面板强度计算 支座最大弯矩计
3、算公式 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 其中 q为强度设计荷载(kN/m);d为木方的距离;(2).面板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 其中 q混凝土侧压力的标准值;v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v=d/250。(3).面板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0.6qd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3Q/2bh T=1.40N/mm2,7,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一)柱模板设计计算,2、柱模板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1)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
4、00/(T+15);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无外加剂1.0;有具有缓凝作用外加剂1.2;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坍落度按照规范进行取值,当大于160时,取1.2。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8,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一)柱模板设计计算,2、柱模板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2)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9,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一)柱模板设计计算,3.木方直接承受面板传递的荷载,计算如下(1).
5、木方强度计算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 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 其中 q为强度设计荷载(kN/m);d为柱箍的距离;(2).木方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 其中 q混凝土侧压力的标准值;v木方最大允许挠度,v=d/250。(3).木方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0.6qd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3Q/2bh T=1.30N/mm2,10,4、柱箍计算(1)柱箍计算简图:其中 P为木方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kN),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和最大支座力。柱箍截面强度计算公式其中 M 柱箍杆件的最大弯矩设计值;W 弯矩作用平面内柱箍截面抵抗矩;f 柱箍的强度设计值(N/mm2)。(2)柱
6、箍挠度的计算按照钢结构或者木结构的规定进行计算 柱箍变形要求小于L/250,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一)柱模板设计计算,11,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一)柱模板设计计算,5.对拉螺栓计算 计算公式:N N=fA 其中 N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A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f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N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12,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二)墙模板设计计算,木结构设计规范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计算要求(1)计算面板的强度、抗剪和挠度;(2)计算内龙骨的强度和挠度;(3)计算外龙骨的强度和挠度;(4)计算穿墙对拉螺栓的强度。墙
7、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龙骨(木楞或钢楞)组成,直接支撑模板的龙骨为次龙骨,即内楞;用以支撑内层龙骨为主龙骨,即外楞组装成墙体模板时,通过对拉螺栓将墙体两片模板拉结,每个对拉螺栓成为主龙骨的支点。,13,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二)墙模板设计计算,1.面板为受弯结构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内楞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1).强度计算 f=M/W f 其中 f 面板的强度计算值(N/mm2);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f 面板的强度设计值(N/mm2),15 N/mm2。M=ql2/10 其中 q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它包括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和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8、l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2).挠度计算 v=0.677ql4/100EI v=l/250 其中 q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l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14,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二)墙模板设计计算,2、内楞(木或钢)直接承受钢模板传递的荷载,通常按照均布荷载的三跨连续梁计算。(1).强度计算 f=M/W f 其中 f 内楞的强度计算值(N/mm2);M 内楞的最大弯距(N.mm);f 内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15 N/mm2。M=ql2/10 其中 q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它包括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和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l 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2).挠度计算 v=0.
9、677ql4/100EI v=l/250 其中 q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l 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15,3、墙模板的外龙骨计算 外楞直接承受钢模板内楞传递的荷载,通常按照集中荷载的三跨连续梁计算。(1).强度计算 f=M/W f 其中 f 外楞的强度计算值(N/mm2);M 外楞的最大弯距(N.mm);f 外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l 外楞计算跨度(穿墙螺栓水平距离)(2).挠度计算 v=1.146Pl3/100EI v=l/250 其中 P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l 外楞计算跨度(穿墙螺栓水平距离),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二)墙模板设计计算,16,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
10、撑架的设计计算,1.主要形式,17,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18,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19,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2.模板支撑架的荷载(1)荷载的分类: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恒荷载)与可变荷载(活荷载)。永久荷载(恒荷载)可分为:a.模板及支架自重,包括模板、木方、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立杆、剪刀撑、横向斜撑和扣件等的自重;b.新浇混凝土自重;c.钢筋自重可变荷载(活荷载)可分为:a.施工荷载,包括作业层上的人员、器具和材料的自重;b.倾倒或振捣混凝土荷载。,20,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
11、的设计计算,(2)荷载分项系数,21,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3)荷载组合效应,22,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3.设计计算书应该包括的内容:模板与承重架一体的受力体系。(1)梁、板底面板强度、挠度和剪力计算;(2)梁、板底木方强度、挠度和剪力计算;(3)木方下面钢管强度、挠度计算;(4)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力传递过程:面板-木方-钢管-扣件-立杆以右图为例进行计算,23,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4、梁、板底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计算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1
12、).荷载的计算:a.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b.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2 c.活荷载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荷载(kN):P1(2).面板受力计算:均布荷载 q=1.2q1+1.2q2 集中荷载 P=1.4P1(3)强度挠度的计算 a.强度计算 f=M/W f M=0.100ql2 b.抗剪计算 T=3Q/2bh T c.挠度计算v=0.677ql4/100EI v=l/250,24,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5、梁、板底方木计算 从计算简图可以看出,木方作为模板计算的支座力,按照模板支座最大力进行验算。如:中间一个立杆情况模板计算简图 中间放在两
13、根及其以上的模板计算简图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木方传递集中力分别为N1=2.345kN 16%N1=4.624kN 10.9%N2=9.494kN 68%N2=16.652kN 39.1%N3=2.345kN 16%N3=16.652kN 39.1%N4=4.924kN 10.9%最大支座力转换为均布荷载计算方木三跨梁强度、挠度、抗剪,25,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5、梁、板底方木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就是常常我们对这里力按照1:2:1或者1:2:2:1进行分担上面的力,从按照力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样的分担是大大不利的。6、扣件抗滑移的
14、计算 从力学模型也可以看出,我们按照上面的搭设方式进行计算时,通过木方传递的力主要到下面的支撑钢管连接的扣件上,而扣件本身只能承受抗滑移的承载力设计值只有8KN,不满足要求。这时我们要选择托梁的形式,直接把上面的最大力作用在钢管上。这也是很多方案在计算抗滑移不满足要求的原因。,26,7、托梁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 q=最大支座力/间距 最大弯矩 M=0.1ql2 最大剪力 Q=0.61.200 q a.强度计算 f=M/W f M=0.1ql2 b.挠度计算 v=0.677ql4/100EI v=l/250(木
15、方)或者l/400(型钢),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27,8、水平支撑钢管计算 中间只有一根立杆钢管按照连续梁的计算如下 很多模板支架的事故分析中发现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对于模板支架的内力分析与实际工况不符合,随意性比较大,以上面的分析为例,如果不进行连续梁的分析计算,模板支架的实际受力很不均匀,实际工况是全部竖向荷载中间立杆受力68%,两边立杆受力16%,有些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却把竖向荷载平均分配,显然中间立杆的安全不能满足。这种形式的支设是很不安全的,我们不建议使用,增加一根中间立杆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没有中间立杆的脚手架设计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增加两排中间立杆。9、
16、而当中间有两根以上的立杆时,要按照多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强度、钢管变形满足规范的要求。,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28,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10、立杆稳定性的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l0=h+2a A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规范规定:N=1.2NG+1.4NQ 其中:NG为静荷载,是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NQ为活荷载,是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29,有关说明:(1)
17、从规范规定计算立杆稳定性需要两个公式,即考虑风荷载和不考虑风荷载,而且计算中的N也是按两方面进行考虑的。实际上在模板支撑架计算中,按照现行规范标准可以不进行计算的。(2)对于满堂模板支撑架对风荷载进行计算省略。但是对于处于台风、飓风地区时,也要考虑风荷载对模板支架的计算(3)规范中为保证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稳定性,规定稳定性计算长度l=h+2a,其中a为立杆上部伸出的悬臂段。这是将立杆上部伸出段按悬臂考虑,这样有利于限制施工现场任意增大钢管伸出长度,保证支架的稳定性,并不具有在理论的依据。例如伸出长度为0.3米,则计算长度为lo=h+2*0.3=h+0.6;当步距h=1.8时,lo=2.4米,
18、其计算长度系数u=2.4/1.8=1.33,比通常的u=1.0值提高了33.3%,有利于支架的整体稳定性。,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30,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但是l=h+2a公式是针对于一般多高层建筑其层间高度不高(4m)的楼屋面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支架,而且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是直接借鉴英国的标准,而对于英国标准采用这样的公式,它是有相应的应用条件的。即接近“几何不变杆系结构”的构架要求,在横向和纵向设置一半的斜杆;而我国对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没有英国标准那样严格,斜杆设置相对较少,达不到“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的构架要求。可见两者是有区别的。英国标
19、准采用的是容许应力设计法,取一定的安全系数k 2.0和搭设降低系数。这和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别。我国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97)建标工字第20号规定脚手架设计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而且仍需要按使用的历史经验“单一系数法”进行复核,要求满足强度计算的安全系数1.5,稳定计算2.0,没有考虑脚手架搭设的降低系数。,31,二、模板具体设计计算(三)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4)公式的应用范围分析 在脚手架稳定性计算中:l0=k1uh中k1是计算长度的附加分项系数,取1.155,它相当于h=1.82.1时抗力附加分项系数(安全系数)的调整值,可达到k 2.0的安全保证要求。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板 支撑架 设计 计算 讲座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3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