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发展史和城市规划现状.ppt
《苏州城市发展史和城市规划现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城市发展史和城市规划现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州城市发展史和城市规划现状,目录,一、苏州城市空间发展历程的阶段分析二、苏州城市历史街区的近现代改造三、21世纪苏州城市的空间展望四、城市规划现状,公元前514年-明初,第 一阶 段(公元前514年一明初)苏州在自吴阎间大城后至明初的1800多年时间里,古城虽几经兴衰几经毁坏重修但城址、规模、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并无多人变化。期间城市空间发展非常缓慢,城市设施都集中在城墙范围内,城市发展处于明显的点状形成阶段,城市呈现单一而紧凑的块状形态,一、苏州城市发展史,明中叶-清末,苏州城市出现了较明显的地域功能分工如古城东北部是丝织作坊集中地,所谓“城北半城,万户机声”.城西北部的阎青门内外地区为繁华
2、商市,省府两级衙门集中于城西南肯门一带。同时城市的空间也已开始突破城墙,沿城市放射状的河道为伸展轴向外扩展,犹以间青门外为盛.伸展轴间依然为大片农田。此期间城市空间形态已由块状开始向星状逐渐演变,古代苏州形态示意图,古城之演变,方整的城池和居中的宫城奠定了古代苏州的最早格局,城市用地由此分为东、西、南、北四部分,最初的街衢河道受城门和宫城的控制而形成简单而不一定规整的方格网状。,已不能打断古城的演进,战后的大规模修建体现了统治者的政治军事意图,城市格局规整,子城建筑雄伟,城市中轴线南北延伸,建设活动还主要限制在城墙内进行。,新的商业中心区受大运河的吸引,自发地迁向城市的西北方向。即阊门地区跃迁
3、在城外,城市商业中心区以阊门为核心,沿主河道生长出阊门枫桥、阊门虎丘和阊门胥门三条伸展轴,其指状的布局和密实的肌理与古城联成一体。,鸦片战争后解放前,鸦片战争后一解放前:此期间城性生产城市沦为纯粹的消费性城市,城市发展缓慢,在继续古城空地填充及沿城市放射状的河道向外指状扩展外城市西部石路出现了指间填充。城南青肠地因在马关条约后被辟为日租界和西方公其租界而得到一定的开发,但战后很决就衰落。,解放初70年代末,解放初一70年代末:夕此期间苏州城市空问发展主要体现为沿河道或马路在古城区内外兴建了不少企业.多为点状开发,城市形态仍保持星状。在城市空问结构上,由于由于工厂遍地开花、见缝插针,导致城市内部
4、功能混杂(工.业和居住混杂最明显).结构混乱,工业用地比重过大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欠债等问题,1978年1994年,1978年后,城市的发展步入了车道城市向外迅速蔓延扩展。为保护古城发展经济.苏州重点向西发展,试图形成“东城西区”的城市格局。吴县也在1984年开始在城南建设吴县新区,由此带动苏州城市空间自西和向南两个方向块状连片生长,19942000年底,1994年5月启动的中新苏州川工业园区带动了苏州城市空间向东发展,自此古城东面的园区和西面的新区形成了苏州城市空间发展的两翼,加上南面的吴县新区,苏州城市空间扩展呈现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块状连片扩展的趋势,同时出现内向填充,中心城区范围扩大形式,
5、2001年初至今,2001年初一至今:2001年初国务院批复同意吴县撤县建区苏州城市空间开始由“一体两翼,古城居中的轴向扩展向五区组团,四角山水”(五区即北方城南吴中东城区西新区、中古城,四角自然山水即东北角的阳澄湖东南角的独墅湖西北角为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的上方山、白湖)的分散组团式城市空间迈进。,当代苏州历史街区的近现代改造,苏州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旧城区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及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同时,房地产的空前活跃进一步推动旧城改造,由单一的“旧房改造”转向“旧区再开发”,以实现改造旧区和城市现代化的多重目的。古城内展开了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更新实践,这种探索是谨慎的、积极的也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州 城市 发展史 城市规划 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3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