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字结构与判断句.ppt
《的字结构与判断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字结构与判断句.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的”字结构和和判断句,目录,作者及其简介 论文的主要内容 关于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 论文的贡献 探讨思考的三个问题,朱德熙(19201992),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语法学家、教育家。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清华大学、昆明中法大学、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等知名大学教授;在北京大学,他先后担任中文系副主任、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北大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朱德熙是汉语语法学界伟大的语言学大师,是一位富于开创精神的杰出学者,在中国语法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实他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和数学也有着浓厚兴趣,而且学得很好。他在西南联大原本学的就是物理系,比杨振
2、宁低一班。由于受到一些教授和同学的影响,大二时转入了中文系,攻读古文字学,解放后又从事汉语语法研究,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他的英文也很好,还懂一点俄文、保加利亚文和法文。如果用文理兼通,学贯中西来形容他,完全不为过。,主要内容,该文主要讨论的是由动词性成分组成的“的”字结构以及由此类“的”字结构组成的五种判断句。首先解释“单向”“双向”和“三向”动词的定义,提出“多向”概念,并指出动词性结构也有“n向”之分。解释“潜主语”与“潜宾语”的定义,并讨论了“潜*”与“n向”的关系问题。再次阐述了“DJ的”和“DJ的+M”的定义及两种类型,并在后文详细分析A类格式(DJ的+M,M
3、为“潜*”)的构造和语法意义是由主宾语的出现及其数量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而造成的。最后具体分析了五种由“的”字结构组成的判断句式及其紧缩形式。,理论背景,1961年首先提出变换分析法,并且在中国国内最早运用这种理论来描写分析汉语句法1979年进一步提出和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弥补了分析变换法的局限,使语法研究朝着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方面前进了一步。运用转换语法的理论方法,以深层结构理论为背景,引出汉语动词向 揭示显性语法结构和隐性语法结构的关系,为深入分析汉语的句法和语义结构开辟一条新路在理论上,注重和提倡对具体语言事实和具体语法规律的描写分析,提出了关于词的语法功能是划分词类的本质依据等8个观点,丰
4、富了普通语言学理论,不仅适用于汉语语法研究,也适用于其他语言的语法研究,研究方法,提出新的研究方法:描写语言学(或形式语言学)。描写语言学是根据“语言是形式,二不是实体”这一基本认识推导出来的一套科学方法。“语言是形式”表现为语法结构的网络刮泥。必须最大限度地对语言进行形式化的描写,根本拒绝把意义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因为意义没有外部形式标志,而且不可计量,但是并不是说根本不考虑意义;相反,它对语言结构进行形式化的描写,恰恰在于能够科学地发现意义和解释意义。这篇论文,通过由汉语动词性成分组成的“的”字结构以及由此类“的”字结构组成的五种类型的判断句的具体分析,卓有成效地印证了这种方法的科学性。撇开
5、词和语的意义,以纯粹的形式描写进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引进数学的方法进行语法结构分析,最终从复杂纷繁的语法现象中提炼出规律,最终概括成数学公式,非常具有意义。(如P=N-M 歧视指数),贡献,总结了汉语语法研究的经验,开拓了汉语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方向,为描写汉语语法建立暂新的、科学的语法体系提出了新课题,开拓新道路。提出了一种汉语语法研究的科学的方法,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新方向并作了示范。如之前提到的描写语言法,运用这种方法推进汉语语法研究的科学化和精密化。他引进数学的方法描写语法结构,朱先生这种分析方法,不仅显示了引进数学方法描写语法结构的可能性,而且展示了语法描写的精密化和号码化的可喜前景
6、。这种方法的推广和普及运用,将描写出不同于传统的、科学的汉语语法。它将为学习汉语的人提供科学规律,为机器翻译提供语言信息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动词与名词性成分发生联系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动词的“向”的问题。关于确定汉语动词“向”的分析,可以预期会使汉语语法研究与传统决裂而产生巨大影响。朱先生这种分析是很细致的、科学的,而且是新颖的。这种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把语言要素看成与它前后要素发生联系的关系网络,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看待语言要素。,探究问题一:判断句句型S1:M是DJ的 和S2:DJ的是M 在结构和语义上的区别及联系。,一、从结构上看,S2和S1的区别在于M和“DJ的”的位置互易。它们之间
7、种种互相制约的关系如下:1、跟“DJ的M”(A类)一样,S1和S2里的M都是DJ的施事或者受事。例如“这本书是我给他的(S1)”里的“这本书”是全句的主语同时又是动词“给”的受事。“他是昨天晚上来的(S1)”里的“他”是全句的主语,同时又是动词“来”的施事。“DJ的M”分为两类:A类 开车的人 他讲的故事 装书的箱子B类 开车的技术 走路的样子 爆炸的原因 在A类格式里面,M是前边的动词的施事或者受事,B类格式里没有这种联系。再者,在A类格式里面“DJ的”可以离开M独立,B类格式里“DJ的”不可以离开M独立。,2、S1的例子:小王是昨天晚上来的 Ms+是+D1J()的 小王为主语蛇是可以吃的
8、Ms/Mo+是+D2J()的 蛇为整句话的主语,也是动词吃的宾语这个消息是我告诉他的 Mo2+是+D3J(S01)的“他”是“告诉”的直接宾语,“这个消息”是“告诉”的间接宾语这间屋子是公社堆化肥的 Ms1+是+D3J(S1O)的“这间屋子”是整句话的直接主语,在“DJ的”当中“公社”又是直接主语 S2的例子:昨天晚上来的是小王 D1J()的+是+Ms管食堂的是小王 D2J(O)的+是+Ms“食堂”是动词“管”的宾语教我英语的是李老师 D3J(O1,O2)的+是+Ms“教”的直接宾语是“我”,间接宾语是“英语”,二:从语义上看:1、S1里M和“DJ的”之间的关系和逻辑上所谓“成素与类”的关系相
9、当。例如“小王是昨天晚上来的”可以解释为小王是“昨天晚上来的人”这个类里头的一个成素。S2里“DJ的”和M之间的关系则和逻辑上的等同关系相当。例如“昨天晚上来的是小王”可以解释为昨天晚上来的人和小王“等同”,即“小王”和“昨天晚上来的人”是同一个人。,如果“DJ的”所代表的类里只包含一个成素,此时M和“DJ的”实际上是等同的,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S1和S2在语义上仍旧有区别。比较:小王是第一个跳下水去的(S1)第一个跳下水去的是小王(S2)前一句是对于小王这个对象的性质的陈述,即“小王”是“第一个跳下水去的”那样的人;后一句表示等同,即确认“第一个跳下水去的人”和“小王”之间的同一性(第一个
10、跳下水去的不是别人,是小王)。当我们说这两句话的时候,“小王”和“第一个跳下水去的人”在事实上是同一的,即指同一个人,可是“小王”和“第一个跳下水去的”这两个语言形式表示的概念则完全不同。“小王”指称对象,“第一个跳下水去的”则是从内涵上对于这个指称对象的陈述。从语言形式上着眼,“小王”可以叫指称形式,“第一个跳下水去的”可以叫分析形式。在汉语里,凡是指称形式在前分析形式在后的判断句总是表示分类,分析形式在前指称形式在后的总是表示等同。,2、如果DJ里的核心动词是“有”,这个时候S1和S2语义上的差异表现得特别明显,比较:(1)钱是有的(S1)(2)有的是钱(S2)(1)表示分类,即钱属于“有
11、的”(存在的或被拥有的)那一类,不属于“没有的”(不存在的或非领有的)那一类。这个说法实际上相当于逻辑上的特称判断,即:有些钱是存在的(或被领有的)。(2)表示等同,即存在的(或被领有的)东西和钱同一。这个说法相当于逻辑上的全称判断,即:所有存在的(或被领有的)东西都是钱。换句话说,除了钱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因此(1)表示有钱,但钱不一定多,(2)则是钱多的一种夸张的说法。,问题二:被”的与“把”的句法结构与语义指称,两种结构能充当的句法成分1.1 朱德熙先生提出的五种类型的判断句分别是:S1:M+是+DJ的 小王是昨天来的。S2:DJ的+是+M 昨天来的是小王。S3:是+M+DJ的 是我请小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判断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3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