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问题研究.doc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问题研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试周刊2007年第34期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已成为一个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第四条教学原则中规定: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的能力。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培养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郑立信先生曾在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一书的序言中提到,“跨文化的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经常会出现障碍,归结起来,原因或者是语言方面的,或者是文化方面的,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相对而言,外语的听、说、读、写技能
2、可以通过强化训练较快地提高,但谙熟使用这一语言的文化规则却很不容易。多年悉心研究美国英语的人,对于其中诸多词语的文化内涵仍不甚了解,因而缺乏文化差异方面的敏感性,一旦直接与美国人打交道,仍然会言不达意,造成双方的误解或反感。这种语言交际的失败引起一种心理上的语言不安全感,在与对方交往时更觉得没有把握。不少闯过“托福”考试难关的学生,踏上美国国土后仍然难以经受文化冲击(cultural shock),感到无所适从。这也足以说明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会讲两种语言(bilingual)固然重要,熟悉两种文化(bicultural)显然也是成功之关键。”成功的外语学习者不仅需要良好的语言
3、能力,而且必须了解外语与母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用这些文化知识。熟悉文化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语言,因为文化常常是语言的先导。吴国华(1990:)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它比不理解更为可怕。根据大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外,还应当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把语言形式的讲授与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目的语文化意识。在某种意义上说,不熟悉一种语言的文化特点,就学不好该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
4、细节,就越能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必须明确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并努力探讨社会文化教学的具体方法。随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文化教学一定会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英语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要注意系统性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其深度和广度都不及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课时少(每周34节课),教材内容多,教师在教学中很少有精力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化现象进行详尽的阐释或对比分析。另外,目的语文化教育问题本身尚未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重视。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大学英语教学对象将是今后跨文化交际的主力军,如果在目前的教学
5、中仅对他们做一些文化知识的介绍,不作横向、纵向两方面的对比分析,难免今后在交际中失误。要想培养学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说出切合情境的恰当的话语,单靠教学中讲授一些目的语文化知识,解释一些文化现象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作文化方面的随意介绍。这种零星列举难免挂一漏万,易于引起混乱,缺乏系统性。通过本研究可以知道,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吸引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由于文化的不同,即便是对同一事物,有时也会有不同的感知。如果把目的语文化的主要层面,如价值观、交往规则、思维方式等向学生作宏观的理论性介绍,另外结合理论对于影响交际的词语、句子、篇章的文化内涵作微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英语教学 中的 文化 认知 问题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2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