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语境关联.doc
《翻译中的语境关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中的语境关联.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翻译中的语境关联Context, Relevance and Translation 【摘要】语境与语言的关系极其密切,它在语言研究及其使用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翻译中,它更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中,语境有着不同的内涵。本文作者依据Sperber & Wilson 的关联理论,将语境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用以解释话语的一系列前提,是一个心理结构,是听众关于世界假设的一个分集。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语境应分析到何种程度为止,主要是由关联性决定的。当寻求到最佳关联时,一个特定的语境才算确定。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 【
2、关键词】语境, 语境特征, 关联理论Abstract: Contex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anguage study and has an important restrictive function for translation process. It contains different meaning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inguist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regards context as a dynamic and psychological concept , its
3、 “the subset of the hearers assumptions about the world and the set of premises used in interpreting utterance”. We decided the degree of context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with the relevance principle. Once we find the optimal relevance in translation, a certain context will be decided. So the tran
4、slators assignment is trying to find the optimal relevance and create proper relevant effe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analyzing the context. Key Words: context,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xt, relevance theory, optimal relevance, translation 一 引言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面临着对原语文本进行最大限度的理解这一重大任务。要想最大限度地理解原语
5、文本,译者对存在于原语文本中的语境不能不加以重视。语境存在于一切形式的语际交流活动中,只要有语言的交流,特定的语境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反过来,语言交际活动又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的,而且受到语境的影响。语境与语言的关系极其密切,它在语言的研究及其使用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之间以传达语义为主要目的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语境,正如纽马克所说:“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翻译活动来说,对语境的理解与否将制约翻译的成败。本文试图通过对语境的特征和功能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出Sperber & Wilson 的关联语境观和E.A.Gutt 的关联翻译理论,从
6、而得出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 二 语境的概念 谈到语境,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相当长时期内,语境没有得到语言学界应有的重视。随着语言科学的发展,语境对于语言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以及对于使用语言,探索言语规律的实践意义逐步被揭示出来,引起各国语言学界的重视。语境是一个具有多种涵义的术语 ,其定义和分类因研究者、研究目的而异。国内外学者的语境定义及分类尽管种种,但都以不同方式表述了同一的内容,语境内容涉及了全部的语言、非语言因素和背景 (Crystal,1985)。 最早提出语境观的是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B. Malinowski)。他在给
7、奥格登(Ogden)和理查兹(Richards)所著的意义的意义一书所写的补录中提出并阐述了语境这一概念。他将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一观点在英国语言学家弗斯(J. R. Firth)那里得到继承和发展。弗斯在1950年写的社会中的个性和语言一书中,对语境作了详细的阐述。他把语境加以引申,认为语境既有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又有由情景因素构成的“上下文”。他非常强调情景上下文,他认为情景上下文包括下列内容: (1). The relevant features of participants: persons, personalities. A. The verbal action
8、of the participants. B. The non-verbal ac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2). The relevant objects. (3). The effect of the verbal action. 弗斯将参与者的有关特征(人物、人格)、有关客体及言语活动的影响包括在他的语境概念中。 1964年,功能语法集大成者韩礼德(M. A. K. Halliday)在弗斯的理论上,提出了“语域”(register)概念。其实“语域”所反映的就是语境。韩礼德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认为语体就是由于使用语言的场合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域变体。他把语域分
9、为: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和话语的风格三方面。“话语范围”是指正在发生的事,即言语活动所牵涉的范围,包括政治、科技、日常生活等;“话语方式”是指言语活动的媒介,包括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口头、书面相交叉的方式等;“话语风格”包括交际者地位、身份和相互关系。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 Hymes) 对语境也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在语言与社会背景相互作用的例子一书中,他将语境分为八个组成部分,如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目的、音调、交际工具、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等。 国内学者对语境也有自己的理解,大多认为语境包括语言知识和非语言(语言外)知识。语言知识可分为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和对语言交际
10、的上下文的了解。上下文 (verbal context)被学者们看作是对语境的最狭义的理解。何兆熊先生 (1989:22 )认为上下文就是指一个句子在更大的语言段落中所处的位置,而杨莉藜先生(1993:53 )认为上下文的范围大到篇章乃至整部作品,小到一个词与另一个词的搭配。前者可看作是一种狭义的上下文,而后者为一种广义的上下文。构成语境的语言外知识可分成三大类:一是背景知识,二是情景知识,三是交际双方的相互了解(何兆熊, ibid )。 三语境的特征及其功能 从上述的概念可以看出,语境有着丰富的内涵,为此我们必须对语境的特征加以理解和掌握,这既有利于言语交际者,也对话语分析者大有裨益。Bro
11、wn & Yale 在他们的 Discourse Analysis 一书中指出:“分析者对语境特征知道的越多,就越能预测可能会说的什么。” 我们认为语境至少具有下列四个特征:确定性、相对性、层次性和传递性。所谓确定性,指的是一旦发生言语交际,语境的内容就已确定。例如语境中的时间、地点、对象等主观因素,只要言语交际一进行,它们就确定无疑,因为只有这样,交际才能得以进行。语境的相对性,指的是语境因素随着交际的进行不断发生变化或更替。韩礼德认为:“语境的每一部分同时既是语篇,也是下一个语篇的语境。”指一点将与下面要谈到的Sperber & Wilson 的关联语境观相类似。至于层次性,从上面的论述中
12、,我们可以得出:从理论上来讲,一个话语的语境是无数的,小语境之上有大语境,大语境之中有小语境。从实际上来讲,语境包括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既有语言语境,又有非语言语境等。语境的传递性,即假设A 是话语B 的语境因素,B又是话语C的语境因素,则A也是话语C的语境因素。这又与关联理论的动态语境观相一致。 当然,语境还远远不止上述四个特征。在言语交际中,听话人必须把握这些特征,构建出与说话人所假设的一致的语境。只有这样,听话人才能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从而实现交际目的。 语境既然具有如此的特征,那它的功能就可以推断出来了。刘宓庆先生在他的翻译与语言哲学(2001)中对语境对意义的决定作用作了详细的研究
13、,并将语境在翻译学意义理论中的重要性总结为五条(详见该书第336页)。日本西稹光正认为,“任何语言活动都是以一定的语境为其条件的,决无例外。”他在中国语文(1991年第三期)撰文指出语境具有如制约功能、解释功能、过滤功能等八种功能。我们可以简化一下,将语境最基本的功能归纳为:制约功能、解释功能和关联功能。正因为语境具有制约功能,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不得不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言语表达式进行交际;同时语境对于言语活动中的某些现象具有解释和说明能力。至于关联功能,我们将在下文作出专门的解释。 四关联理论中的语境观 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 & Wilson 在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19
14、95)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在语言学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作出解释,它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话语的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 Sperber & Wilson 指出:人类的认知往往力求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因此,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只会关注、处理那些具有足够关联的话语,而且倾向于在与这些话语有最大限度关联的语境中对其进行处理,并构建与这些话语具有足够关联的心理表征。 在这一理论中,Sperber & Wilson 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语
15、境观:他们认为交际中的语境是动态的,是一个变项,所以他们将语境称为“语境假设”(contextual assumptions), 在交际过程中双方互明的共知环境称为“相互认知环境”(mutual cognitive environment)。在言语交际中,对话语起主要作用的是构成听话人认知环境的一系列假设。因此,语境不限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或话语本身的语境;言语交际中的语境不是双方事先知道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关联理论将语境看作是在互动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话语而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理解每一个话语所需要的语境因素是不同的,因此,听话人要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为每一个话语建构新的语境。
16、由于人们的认知环境与认知结构不同,话语理解可能会得出不同的隐含结论。 Sperber & Wilson 将语境定义为:“语境是心理产物,是听话者对世界的一系列假设的一个分集。正是这些假设,而不是实际的客观世界,制约着对话语的理解。”他们将关于物理外界的信息、先前话语、对未来的期盼、科学假设、宗教信仰、轶事记忆、文化观念、对说话者心理状态的固有看法等等都包括在语境的范围内。 按这个观点,语境是交际主体人对客体的认识,而且因人而异。 从认知的角度看,语境不是明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存在,也不是在推理之前已经存在或规定好了的条件,而是在动态的推理过程中产生的认识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双方之所以能顺利地交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翻译 中的 语境 关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2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