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案例讲解课件.ppt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案例讲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案例讲解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评价,2014年4月,案例讲解,2,项目概述,区域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地下水污染预防及监测管理,汇报内容,结论及建议,3,一、项目概述,根据地下水功能区划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的批复,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水质标准。,1、地下水评价执行标准,2、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本工程属于I类建设项目:按照地下水评价等级表,按I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本工程建设场地的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属于三级.但考虑到拟建项目运营过程中存有危险废渣及酸性废水,
2、对场地地下水有潜在的泄漏污染风险,因此综合考虑将此次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4,一、项目概述,3、评价范围,根据项目建设特点以及区域地质环境条件,本次评价范围分新厂址和原厂址两部分。(1)原厂区位于石盖塘镇,评价范围主要包括厂区及其下游相关区域。具体边界北至仙岭水库,西至桐木冲,南边以曹家湾、曾家为边界,东部至斗元冲。控制面积约7.91 km2。,5,一、项目概述,3、评价范围,(2)新厂区调查范围:北至龙桥村、五爱村北面的小江,东至璜溪村、长美山村,西至上西冲,南面以十字村为边界。为本项目区域性的背景条件调查的重点范围,控制面积约50 km2;其次是重点勘察与评价区,以新厂区厂址范围为
3、界,控制面积约1.09km2。,6,二、区域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7,(1)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特征,二、区域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8,二、区域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2)隔水岩组特征,(3)区域地下水补径排特征,9,2、场区水文地质条件,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0,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原厂区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10,(1)地下水利用现状,(2)地下水环境监测方案,原厂区取样点分布示意图,11,(3)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丰水期 2012年8月5处水样中除部分水样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铁超标外,其它监测项均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
4、3)类标准范围内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与长期的农业施肥、农田粪便灌溉和生活垃圾排放相关。铁含量超标的2处水样均取自当地居民家的压水井,可能与此有关。,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枯水期 2012年12月的5个水样的监测项目均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范围内。,小结 综上所述,根据两期水样结果分析,超标的污染元素主要集中在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铁。其中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与农业施肥及生活垃圾排放有关;铁超标与取水井类型有关。所测水样结果并未发现与原厂区生产过程相关的重金属离子超标,说明石盖塘厂区11年的生产运营对厂区及下游地区地下水环境未造成破坏。,12,(
5、4)原厂区包气带土壤现状评价,土壤浸出实验结果,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测试结果评价 室内土壤浸出实验结果表可以看出,所取岩土样中所测的重金属含量均在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范围之内,表明石盖塘厂区11年的生产运营并未对厂区及其下游包气带土壤造成污染。,13,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拟建厂区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13,(1)区域水文及地形地貌条件;(2)区域第四系地层类型及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及地貌关系;(3)主要基岩地层的岩性、产状、裂隙发育及主要地质构造空间展布与地貌关系;(4)区域主要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含水性、渗透性等;(5)地下水露头调查,包括泉
6、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井的深度、结构、监测层位、水位、水质等;(6)地下水取样及水位测量;(7)地下水利用调查;,(1)包气带的岩性结构、厚度、成因及含水与透水能力;(2)拟建场区位置地下水与区域地下水关系,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边界、含水层的岩性结构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3)拟建场区范围地下水开采利用的历史与现状;(4)场区附近井、泉详细调查,掌握开采井类型、结构、深度、水位埋深等,掌握泉点出露高程、泉点性质等,并选择代表性的井泉布设地下水动态观测点;(5)是否存在其他地下水污染源、主要污染因子及对地下水污染方式与途径等。(6)选择开展环境水文地质试
7、验地段,布置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1)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注水试验、包气带饱和入渗试验,14,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下水水位监测,将13处水文地质钻孔保留为长期监测孔;利用民井获取目标含水层水位变化情况。(详见报告表4.9、4.10),地下水水质监测,对调查区及场区枯水期及丰水期水质取样分析。(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量、类型详见报告表 4.11),野外水文试验结果,15,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实物工作量,16,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厂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较好,未发现周边大型工农业污染源的存在,地下水水质至今未受到明显影响。2012年8月29日9月5日,本次在
8、评价区内共布设了12个地下水监测点。(新厂区水质结果评价总表详见附表十四。新厂区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结果对比表详见附表十六)地下水水质分析项目为水温、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As、Ba、Be、Ca、Cd、Co、Cr6+、Cu、Fe、K、Mg、Mn、Mo、Na、Ni、Zn、F-、Cl-、NO2-、NO3-、SO42-、HCO3-。在所分析的项目中,本次环评主要评价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中的相关项目。其中水温、pH为现场测定,其它阴阳离子为实验室测定。,17,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下水环境背景及现状监测,(2)地下水环境现状评
9、价,18,丰水期与枯水期取样点分布图,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9,()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A、丰水期(1)新厂区范围内:仅有XYT-20(厂区56号钻孔)的Mn出现超标,且超标倍数较小,原因可能是成孔后钻孔井壁部分段锈蚀从而导致管内地下水Mn元素超标,属工程干扰;(2)区域范围内:66.67%水样的NO2-出现超标,超标点均集中在居民区,由于农药残留及生活污水所致。,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B、枯水期(1)新厂区范围内:仅有XYT-20(厂区56号钻孔)的Mn出现超标,且超标倍数较小,原因可能是成孔后钻孔井壁部分段锈蚀从而导致管内地下水Mn元素超标,属工程干扰;(2)区域范围
10、内:枯水期水样各监测指标均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范围内。,C、丰、枯水期水质对比(1)新厂区范围内:枯水期的超标倍数比丰水期的小,可能是地下水对Mn存在运移、稀释作用,随着地下水的径流,Mn在地下水中不断扩散、稀释,其浓度有所降低;(2)区域范围内:对比丰、枯水期水样,丰水期的NO2-和PH出现超标,而在枯水期未见超标,这是由于地下水对污染物存在运移、稀释作用,随着地下水的径流,污染物在地下水中不断扩散、稀释其浓度会不断降低。,20,()场地包气带特征,岩性结构特征 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其下伏锡矿山组(D3x1)灰岩,潜水面埋深则主要位于第四系与其下伏基岩交界面附
11、近。第四系残坡积层广泛分布于拟建厂区地表,岩性主要是粘土、粉质粘土,少量含砂粉质粘土,粘土层结构紧密,透水性较差,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平均厚度约11.75m。,渗透性厂区包气带主要由第四系粘土及粉质粘土构成,其渗透性较差,渗透系数约为10-610-7cm/s。,土壤浸出实验结果 室内土壤浸出实验结果表可以看出,钻孔所取岩土样中所测的重金属含量均在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范围之内。表明拟建厂区范围内包气带土层未受到历史污染,同时在将来地表水的下渗补给过程中不会对其下伏潜水含水层构成污染威胁。,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1,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第四系孔
12、隙水含水层渗透性差,且地下水分布不连续,无法构成有意义含水层。,锡矿山组基岩裂隙水,局部少量接受上覆第四系孔隙水补给,基岩裸露区则直接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受地形控制,该含水层地下水也主要顺地势向下游径流,整体径流方向自西向东为主。,主要含水层,第四系孔隙水,锡矿山组灰岩风化裂隙水,埋藏条件,赋存介质类型,整体看来,第四系孔隙水与下伏锡矿山组基岩裂隙水之间水力联系较弱。,数值模拟预测评价范围及边界示意图,22,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步骤,设计了天然条件和人工防渗两种工况,并将评价区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分为包气带(第四系残坡积物孔隙含水层)和饱和带(锡矿山组灰岩风化裂
13、隙含水层)两个空间层次依次来完成。,预测评价的总体思路是:两种工况下,首先分别针对模拟区包气带进行污染物溶质运移预测,分析如果发生泄漏事故后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垂向运移情况;在模拟期内,若污染物穿过包气带并下渗进入饱水带,则再对饱水带进行污染物溶质运移规律的预测与评价。以期对两种工况下,污染物泄漏事故一旦发生,对其污染程度及污染范围作出客观的预测评价。,23,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包气带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研究区第四系残坡积物空间分布连续,场地表层岩性主要为粘土、粉质粘土,残坡积成因。由于研究区包气带地层岩性单一,污染物的弥散、吸附和降解作用所产生的侧向迁移距离远远小于垂向迁移距离,
14、最终确定对研究区包气带进行一维数值模拟,且污染物泄漏模拟区包气带厚度定为10m。,(1)包气带水文地质概念模型:,24,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包气带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土壤水流模型,(2)数学模型及方程求解:,土壤水流运动的控制方程为一维垂向饱和非饱和土壤水中水分运动方程(Richards方程),即 其中:-土壤体积含水率;h-压力水头L,饱和带大于零,非饱和带小于零;z、t-分别为垂直方向坐标变量L、时间变量T;k-垂直方向的水力传导度LT-1;s-作物根系吸水率T-1。初始条件:(z,0)=0(z)Zz0 边界条件:上边界:z0下边界:h(Z,t)hb(t)其中:0(z)为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案例讲解课件 地下水 环境影响评价 案例 讲解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25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