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奇绝 寄托深远柳宗元《江雪》别解.doc
《手法奇绝 寄托深远柳宗元《江雪》别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法奇绝 寄托深远柳宗元《江雪》别解.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手法奇绝 寄托深远-柳宗元江雪别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诗。这首诗之所以有名,是它具有高超的艺术。仅仅二十字,便勾勒出一幅精彩绝伦的图画,作者复杂曲折的思想感情深深包含其中,的确堪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宋梅尧臣)但是,这首诗是不符合生活真实
2、的。试看:千山万径,白雪茫茫,飞鸟绝迹,行人无踪;如此天寒地冻,令人望之而心惊,哪里还有什么垂钓的渔翁呢?青壮年恐怕都不耐其寒,何况还是一个“翁”。虽然,南方的江水冬天不结冰,但在这种情况下,照样会“冻的个寒江上鱼沉雁杳”。(明王磐)况且,以打渔为生的人,最讲究捕鱼的季节性,冬天鱼不好动(在摄氏零度时呈休眠状态),其腹不饥,懒于进食(南方的鱼性如此),根本就不是垂钓的好机会,在冰封雪压的时候,那就更不用说了。不过,这首诗虽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却符合艺术的真实。诗歌是文学作品,允许艺术创造,决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它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典型化的方法,把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拼在一起,创造出完
3、整的诗的意境,以寄寓作者的思想。被称为“诗佛”的王维,在作画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创作出一幅含意深刻的雪中芭蕉图(原名袁安卧雪图),但其拼凑痕迹明明白白,一见便知。而柳宗元这首江雪诗,却是巧夺天工,照样是拼凑,却不露丝毫痕迹。那么,诗人又是怎样拼凑的呢?首先,还得了解柳宗元的住处:“寺之居,于是州为高。西序(东西墙谓之序)之西,属(连接)当大江之流;江之外,山谷林麓甚众。于是凿西墉(高墙)以为户,户之外为轩(长廊),以临群木之杪(树枝末端),无所不瞩(注视)焉。”(柳宗元永州龙兴寺西轩记)从柳宗元对住处的描述可知,他“无所不瞩”之景,无疑就是雪后的诗中之景。然后,我们再来试想:诗人于当年冬天到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雪 手法奇绝 寄托深远柳宗元江雪别解 手法 奇绝 寄托 深远 柳宗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2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