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型拔罐原理.doc
《根治型拔罐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治型拔罐原理.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根治型拔罐原理(转帖) 根治型拔罐的产生(转自中国拔罐网)最近几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医疗器械不断涌现,新型的拔罐器具也在不断出现,促进了拔罐疗法的发展。新型的拔罐器具一般都是负压罐,由抽气罐演变而来。现在各种负压罐已逐渐成为拔罐疗法的主要罐具。 常见拔罐疗法使用的留罐,一般认为只要达到充血性罐或瘀血性罐即可,上罐515分钟。可是在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也有许多口才的皮肤表面出现水疱以及其他一些现象。当患者使用火罐出现水疱时,就误以为是火烧的疱。负压罐出现以后,患者使用负压罐的时候也出现水疱现象。面对应用火罐治疗中所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人们不是回避它,而是主动地去认识它。人们不是阻止水
2、疱的产生,而是在水疱产生以后观察人体的反应。观察中发现在产生水疱以后,患者疾病缓解的程度更大,如将水疱挑破进行一番处理,接着又进行“重罐”,这样,治疗效果甚佳。人们通过实践经验和观察到的规律,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总结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甚佳的根治型拔罐疗法,使之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去。更有一些勇敢的患者,首选在自己身上运用这种疗法,并收到意想不很好的治疗效果。 古时就已有过与根治型拔罐疗法相同的拔罐疗法。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一书中,就阐述过这种方法:“患(肺痨之类)等病必瘦,, 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竹青筒、长寸许,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如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
3、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水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治疗患者的疾病,在第一次上罐以后,还要“重角之”、即重复上罐的意思。这样,罐口部位出现黄白赤脓水,接着有脓水流出,经过多次重罐,恶物才能被拔净,病就痊愈了。重罐的过程也是根治型拔罐疗法的基本治疗过程。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特点由于根治型拔罐疗法需要“重罐”,由此带来了与常见拔罐疗法所不同的特点。 一、拔罐与针灸法的比较拔罐疗法与针灸疗法虽然同属一个学科,但是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拔罐法的罐口部位是一个部位,一个范围,而针灸部位是一个穴位,一个点。针灸穴位较难被大多数人掌握,而罐口部位比较容易被记忆。针灸的针法
4、需要长期训练,而拔罐法的操作可以很快熟练掌握,在民间许多普通人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上罐技法。针法要求准确掌握进针穴位泊位置和深浅等手法,拔罐法则要求掌握上罐时吸力的大小和留罐时间的长短,也就是要掌握拔罐的“火候”。针灸和拔罐是一家,有条件的用针灸加拔罐的方法。不会针灸,也可以单独使用拔罐法,同样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这就解决了大多数人不能自我治疗的难题。这是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第一个特点。采用根治型拔罐疗法治疗时,出病的速度与上罐时吸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留罐时间的长短成正比。上罐时吸力越大,病气排除的速度越快,留罐时间越长,排除的病气越多。根治型拔罐疗法要求吸力越大越好,以患者能承受的最大吸力为准,
5、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要求罐内皮肤被吸起的高度达到24以上为佳。 二、留罐的持续时间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留罐,与常见病拔罐疗法有着显著的不同。灵枢营卫生会篇一文中说:“人受气于谷,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卫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这段话告诉我们,人体内气血沿经脉运行一周大约需半个多小时左右的时间。“五十而复大会”,一天二十四小时运行约50周。根治型拔罐疗法中,留罐的时间一般要超过半小时,大约40分钟以上,气血运行一周,经络各处的病气就可能从罐口部位被排出。这是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第二个特点。我们称拔这种留罐时间的罐,叫做“拔根治罐”,如同常见拔罐疗法中,称拔充血性罐和称拔瘀血性罐一样。
6、三、重罐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第三个特点是要求“重罐”,往往每天都要在上过罐的罐口部位重复上罐。第一次上罐以后,罐口部位可能出现疱、出脓水、出泡沫、凝血等现象。这些东西都是从人体内排出的病气和垃圾。起罐以后,要把这些疱用竹片削成的竹针挑破,脓水用消毒棉球吸干,在罐口部位上轻轻擦拭,将罐口部位清理干净。挑疱用的竹针,最好针尖处带有斜坡,斜坡的作用是防止竹尖扎肉,竹片要薄,挑泡时,竹针的柄在高处,避免脓水针柄流到手上,斜坡的尖远离皮肤在上面。由于第一次上罐确定了罐口的部位,下一次上罐就要求找准罐口部位的位置,因此一定要注意上罐的准确性。与常见拔罐疗法一样,根治性疗法重罐时的上罐时的上罐过程,也要遵循最后
7、合罐口部位下端的原则,才不致烧伤皮肤。为了找准罐口部位位置,上罐时,先将罐子的一端靠在上过罐的罐口部位一侧,从这一侧向另一侧合罐。同时要注意最后合罐口部位下端。当上罐时罐口部位的疱比较多时,为了不使罐边压在疱上,可用另一不拿罐子的手将皮肤向罐口内推一下,帮助把有疱的部位吸入罐内,以免疱碰罐口。人体内病气和体内垃圾往往不能一次排净需要多次上罐才能将病气和体内垃圾排净,所以要数次重罐。在重罐治疗的过程中,罐口部位在经历变色、出疱、排脓水等异物的过程以后,还要经历不再出疱,不再排脓水,罐口部位表面结痂,痂自动脱落,皮肤表面恢复正常这几个阶段,即完成一疗程的治疗。当罐口部位不感到痛痒以后,无异常表现,
8、才可以停止重罐。上罐手法不熟练的操作者使用火罐,有时可能会炽出一点儿热气和火苗,患者略感疼痛这不要紧,下次重罐将伤处扣在罐内,几次以后即可痊愈,不会留下痕迹。重罐时,若罐口部位因红肿及水疱结痂而干硬者,宜预先用温热毛巾敷软,可减轻上罐时的疼痛。一般情况下,一个疗程结束以后,罐口部位的皮肤表面都会恢复正常,不会留下痕迹,即便有痕迹也会很快消失。如果皮肤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就停止重罐,也就是没拔彻底就停止重罐,皮肤表面会留有病气的痕迹。这些痕迹能够被皮肤吸收,但是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大约12个月以后就可消失,病气留的多,痕迹也重,吸收和消失的也很慢。有一些患者,病没有治好就停止了治疗,停止重罐产,皮
9、肤上留下了较深的痕迹,经过较长时间仍不见有消失的迹象,仿佛痕迹加重。这种现象说明这个部位的病灶仍旧存在,而且继续产生病气,病气的继续产生和发展使皮肤痕迹久不消失且加重。痕迹的消失情况,也可以帮助分析判断病灶去除与否,如果没有去除,就应该重罐,以消除病灶和痕迹。有人说:“拔罐子容易成瘾,不拔还难受。”这话说明了一个现象和道理:病气从罐口部位外排,即使起下罐以后,病气仍从罐口部位外排,并不因起罐而停止,只不过力量小,速度慢一些而已,这是一个好现象。体内有病气和体内垃圾存在,经过吸拔以后,此处经脉疏通了,所以病气容易从此排除。这是根治性疗法能根治疾病的机理。每个人病情不同,病气体内垃圾的排除量也不同
10、。有的患者排除量较多,有的患者较少。有的只是皮肤稍变颜色。人体不管健康与否,总有靠自身排不出去的病气和垃圾,可以用拔罐法排除,经过吸拔以后经脉疏通,病气通过此经脉排除,否则病气就可能留在体内,阻碍气血畅通,使身体达不到平衡。 四、重罐产生的疼痒感 “重罐”带来了第四个特点:无论采用火罐,还是采用负压罐,根治型拔罐疗法在过程时都会产生疼痒感。根治型拔罐疗法产生的疼痒感指疼痛和发痒两种感觉。根治型拔罐疗法产生的疼痛感存在于上罐、留罐和起罐这三个阶段中。上罐时产生的疼痛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罐口皮肤不能很快适应罐内压力的变化而产生疼痛。在皮肤适应了压力的变化以后,大约23分钟,这部分疼痛就会消失。二
11、是由前一次上罐引起的罐口部位表面充满了疱,在重罐时,可能使罐口压在疱上而增加患者上罐时的疼痛。这部分疼痛,只要手法熟练和正确,完全可以减轻甚至避免。也可以先采用小号罐,吸力大一些,再采用大一号的罐具重罐,可以减轻,或避免疼痛。起罐时疼痛的原因与上罐时是一样的。如果使罐内的进气的速度缓慢一些,分几次进气,就可以减轻疼痛感。采用负压罐,可以减轻起罐时的疼痛,因为它不用手指按压皮肤。由于留罐时间较长,在留罐这段时间内,病气和体内垃圾排出,会使患者产生痛痒感。一般情况下,患者火毒较重,这部分患者的罐口部位常常有疼痛感,并且因病情轻重不同,出病的快慢不同,疼痛的程度也不同。有一些患风湿病的患者,罐口部位
12、出现的是痒感,并随病情轻重和出病的快慢,痒的程度也不一样。痒的感觉一般出现在疼痛之后。当体内垃圾基本排完,罐口部位不再出疱,开始结痂时,痒感逐渐强烈,这是病气继续外排的表现。出病毒、火毒、的现象是疼。出病气、风湿的现象是痒。疼过以后开始痒,痒的程度逐渐加重,有的人感到奇痒无比,无法忍受,当病气出完,痒感消失,才是真正痊愈。由于根治型疗法上罐时经常要起水疱,于是有许多人产生对起疱能否感染的怀疑。从拔罐疗法的负压原理上来分析,负压产生的过程,也是真空灭菌的过程,罐内形成负压,空气减少,使细菌缺少生长的条件,所以不会发生感染现象。从根治型疗法的机理来分析,也是不会感染发炎的,因为拔罐以后,经络和体表
13、皮肤联系更加紧密,体内对体表可以发挥消炎的作用,因此,不必担心发炎感染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当病毒外排的时候,由于吸拔到皮肤表面的病毒不能完全转变为脓水等杂物及时排出体外,以至于罐口部位出现红肿,甚至有硬块,并且红肿面积较大等等现象。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意料不到的其他复杂情况,使疼痛加剧。这些都是病毒排出的表现,是正常治疗的现象。只要坚持治疗,坚持重罐很快就会好转。切不能停止重罐治疗。有的患者不了解根治型疗法的上述特点。当出现了红肿等现象时,误以为是拔罐发炎感染所致,因而放弃治疗,以至影响治疗效果。有的患者在起罐以后,仍会感到病气聚集在罐口部位,不上罐就感到难受,疼痛和发痒,
14、主动要求上罐。甚至一天之内重罐34次,这是处于病气集中排除特有的现象。这种情况也说明了根治型疗法即使在起罐以后病气仍然外排。根治型拔罐疗法,一般每个罐口部位每日上罐1次,以罐口部位皮肤恢复正常为一个疗程。在出病高峰期间,罐口部位疼痒感强烈的情况下,可以一日上罐23次。但应适当拉开上罐时间的间隔,如早、晚、甚至半夜均可上罐。 由于根治型拔罐疗法有以上的特点,对选用的罐具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要求罐里口边缘光滑,不刺激皮肤。对现有的广口罐头瓶要用细砂轮或细磨石磨光,再用细砂纸或细纱布将罐里口边缘磨几遍,使罐口十分光滑,以减轻上罐和起罐时所产生的疼痛感;二是要能存放一定量的脓水和杂物;三是要倒是便于洗
15、刷。由于病气和体内垃圾的情况各异,粘合力强,对负压罐的要求还有不堵塞通气孔;四是要使罐具处形方便放置。起罐后,罐内经常存有排出来的脓水脏物,立放罐具使脓水不外流,以免弄脏环境,污染衣物。 根治型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各部分组织和器官,不可能总是处于平衡状态,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也不可能是平衡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总有废物未能从体内完全排出,形成了人体内的垃圾。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平衡的现象可能增多,体内垃圾也会逐渐增多,不同程度地壅塞了经络系统的某一部分,这是气血在经络中运行受阻的一个原因。 人类在大自然的生存过程中,诸如风、寒、暑、燥、湿等外邪可能侵入人体经络,乃
16、至脏腑,引起病变;人们在生活当中,七情六欲等精神上的因素可以导致内因发病,引起病变。脏腑的病变过程是复杂的生理过程,不一定能够很快会表现出来,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变化的过程中,脏腑已有病气存在。这些病气存在于经络的脏腑中,是阻滞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的又一个原因。许多人患过某种疾病,打针吃药以后,这些人经常以为病已痊愈,身体正常了。实际上许多病并没有彻底治好,有些还形成了病灶,一旦条件适宜,又会重发旧病,即便经过打针吃药,也还会产生一些废物和副作用的产物,形成体内垃圾,和病气一道留在体内。体内垃圾和各种病气是阻碍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的两大因素。这许多的体内垃圾和各种病气,像淤泥淤塞河道一样,淤塞人体经
17、络,妨碍气血渗灌全身,经常发生人们口头上常说的“不通则痛”的疾病,困扰人生。根治型拔罐疗法拔出的水疱、赤白黄水、各种稠状物质,就是体内垃圾和病气被排出体外的最好证明。夏天人们汗多尿少,冬天人们汗少尿多。这个常识早已告诉人们:皮肤具有直接呼吸和排泄的功能。当人们不慎而挤伤手脚时,手、脚可能出现瘀血,经过一段时间,瘀血能被人体吸收而消失,这也说明皮肤具有吸收和排泄的功能。 十二经皮部是十二经脉支出的络脉浮行于体表的部分。五脏六腑的皮部,是距离该脏腑较近的皮肤表面区域,即覆盖该脏腑的皮肤表面区域。由于络脉分而又分,往往不能分清哪一部分络脉属于哪条经脉,邻近络脉之间的紧密联系,使络脉之间相互传送经气得
18、以顺利进行。五脏六腑的皮部与脏腑通过相互之间距离很近的络脉紧密联系,因此,脏腑的皮部可以为我们治疗脏腑的疾病提供很好的路径。也为通过脏腑来医治经络之病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脾生血,肝藏血,肺主气,肾藏精,心主神志。从五脏六腑的作用可以知道,十二经脉的经气,必须禀受五脏六腑之气而产生。五脏六腑生化气血津液,通过十二经脉输送并濡养人体各部分器官。五脏六腑受十二经脉的灌溉,是强调十二经脉的联络和传输的作用,而五脏六腑是十二经脉经气的生发之源,不能忽视脏腑是根本的实际情况。中医经络学说既强调由十二经来医治脏腑之疾,也强调经脉的疾病可以通过脏腑得到医治,还可以通过五脏六腑的皮部得到治疗。根治型拔罐疗法正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根治 型拔罐 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2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