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治疗.doc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治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治疗.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治疗郭昭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100083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性疾病,主要 影响中轴骨,包括脊柱骶髂关节及髋关节等,引起局部疼痛及进行性关节僵硬,最终导致 关节的骨性强直与畸形。 由于 AS 本身的病理特点,使 AS 病人易于伴发脊柱骨折,而且一旦发生骨折,常导致严重 的后果。 AS 伴发的脊柱骨折在损伤机制发生率好发部位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合 并症等方面,均有其特点,与一般的脊柱骨折有某些不同。因此,误诊漏诊或处理不当的 报道屡见不鲜。 一、 AS 脊柱骨折的发生机制 正常的椎间盘和韧
2、带富有弹性,使脊柱有可能朝各方向活动,且有减缓震荡力的作用。 AS 病人椎间盘和韧带骨化后,间盘和韧带弹性及活动度明显减少,加之这种骨化的韧带质地 常较脆,脊柱用力后伸时易引起骨化的韧带断裂。此外, AS 还常引起椎体的骨质疏松,使椎 体抗压及抗张能力明显减弱。这些变化均使 AS 病人发生脊柱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轻微外 伤或慢性劳损就可引起椎体横断骨折,或骨化的椎间盘及韧带的断裂。 由于脊柱的前纵韧带椎间盘后纵韧带棘间韧带及关节囊韧带等均可发生骨化,使 强直的脊柱向一根长骨,因此, AS 病人一旦发生骨折,常同时累及脊柱的前中后三柱, 使骨折非常不稳定。同时由于 AS 常伴发后突畸形,使脊柱
3、的杠杆力增大,强大的杠杆力集中 于骨折线,使骨折容易引起脱位及假关节形成。 二、 AS 脊柱骨折的特点 有关本病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 1.5% 23% 不等。尽管总的发生率并不算太高,但 AS 合并脊柱骨折的发生率,比正常人发生脊柱骨折的机率高 3.5 倍。 本病最好发于下颈椎及颈胸交界处,可能与该处的解剖特点有关,下颈椎颈胸交界及 胸腰段为相对固定的胸椎与活动度较大的颈椎腰椎的交界处,应力相对集中。 导致 AS 脊柱骨折的外伤往往较轻。损伤机制多为过伸伤。多为三柱骨折,且容易伴发脱 位。 AS 脊柱骨折容易并发脊髓(神经)损伤,尤以颈椎骨折伴发颈脊髓损伤多见。这可能是 由于 AS 合并的
4、脊柱骨折多同时累及前中后三柱,故骨折常常相对不稳定,加之骨化的脊 柱象一根长骨,强大的杠杆力使骨折后容易伴发脱位。此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椎体骨质疏 松,骨折后松质骨出血较多,容易并发硬膜外血肿,可能也是其骨折后易致神经损伤的原因 之一。相对于颈椎, AS 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少。 AS 脊柱骨折的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肺功能衰竭及脑血管意外。 AS 脊柱骨折多为经椎间隙骨折,此处为强直脊柱的最薄弱处。 三、 AS 脊柱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AS 脊柱骨折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三类: 新鲜骨折和或脱位,也有人称为剪力骨折( s hearing fracture );假关节形成或称应力骨折;
5、椎体压缩骨折。 1. 新鲜骨折及其 X 线特征 此类骨折多发生在颈椎,常有较明确的轻外伤史,损伤机制多为过伸伤。伤后出现局部 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多伴有神经(脊髓)损伤。 新鲜骨折在 X 线平片上可见到骨折线,骨折通常累及三柱。前柱及中柱骨折经椎体时, 在椎体上可见横行或斜行走向的骨折线。而当骨折经椎间隙时,椎间盘内常难以见到骨折线 ,但可见到骨化的前纵韧带断裂影。后柱骨折常表现为同节段的椎板骨折,同节段或相邻节 段的关节突骨折,也可表现为骨化融合的棘突间韧带的连续性中断。由于脊柱生物力学性能 的改变,骨折后常伴发移位,包括椎间隙前方的分离移位以及向后的成角移位,严重者可见 脱位或半脱位,但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 骨折 诊断 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22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