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感染防治原则.doc
《人工关节置换感染防治原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关节置换感染防治原则.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工关节置换感染防治原则-张先龙1危险因素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治疗的长期性和困难性、极大的经济上的压力,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给医生和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包括全 髋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在内,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可达1.5%2.5%;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翻修时,感染的发生率更高,据报道可达 3.2%和5.6%。人工关节感染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患者自身的因素,如糖尿病、肥胖、皮肤条件差、其他部位存在感染等,这其中有相 当部分因素是医生所无法改变的;第二类则与手术技术和操作有关;第三类与手术室和病房环境有关。美国的Mayo Clinic 进行的一项大
2、型前瞻性临床研究中,术后伤口浅表感染、国家院内感染检测评分大于2分、患者伴随肿瘤和先前有人工关节置换史四项因素被认为与人工关节感染的 关系最为密切。免疫缺陷是较为常见的易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这类患者中最常见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也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常有长期服用类固醇类药物的病史,感染的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易出现术后早期伤口不愈、浅表感染、关节内深部感染和晚期感染的可能性都大于普通患者。先前 手术史是人工关节感染另一重要危险因素。人工关节翻修时,感染的发生率更高。关节部位重复多次的手术一方面产生大量疤痕组织,恶化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血运,也增加了关节内细菌污染的可能。另一方面
3、,翻修患者关节内大量的异物留存更增加了细菌停留、增殖的表面。2感染的预防措施现代围手术期感染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层流手术室、隔离手术衣、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等方面。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近来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2.1层流手术室层流手术室现已广泛应用。但有文献认为水平层流手术室术后感染率较垂直层流手术室明显为高。当人体处于水平层流出气口和患者之间时,人体上的细菌可能被吹向术野,垂直层流通过从上向下的空气流动能有效避免前述情况发生。2.2备皮与含碘皮肤薄膜巾备 皮不能去除毛囊和皮脂腺内的细菌,反而有可能造成皮肤的微创伤。目前提倡备皮在手术室进行,若术区皮肤无浓密毛发分布,不需要用锐性器械刮
4、除,仅用清洁剂 清洗即可。含碘皮肤薄膜巾粘贴于术野皮肤能降低切口内污染细菌的数量。含碘薄膜巾能将全膝置换的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2.3隔离手术服隔离手术服可能对降低感染率有所帮助。但也有学者认为隔离手术服与常规的手术服相比没有明显的优点,他们认为能完全覆盖头发的手术帽、防水手术服、术中勤换并戴双层手套能有效降低手术中的细菌污染。2.4预防性抗生素预 防性抗生素应该具有的特点:(1)非常好的对抗外科伤口的一般细菌,如葡萄球菌和链球菌;(2)有相对较长的半衰期,较好的组织渗透性,并且相对低毒和廉 价。手术伤口细菌污染大都来源于皮肤和空气传播。最常见的导致伤口深部感染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
5、葡萄球菌。很多学者倾向于使用头孢唑啉和头孢呋 辛,因为对它们的研究比较透彻、具有长半衰期以及相对低廉的价格。对有青霉素阳性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手术前应用抗生素能够 有效的减少术后关节感染的发生。抗生素应当在术前1小时内给药,而且理论上,越接近划皮时间给药越好。如果手术持续时间超过抗生素半衰期的12倍,或者 术中大量失血,则术中要追加一次抗生素。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必须注意在止血带充气前510分钟给药。2.5抗生素骨水泥在使用骨水泥假体和拥有登记制度的欧洲某些国家,预防性抗生素骨水泥使用十多年并成为常规,许多北欧的医生普遍接受初次置换采用预防性抗生素骨水泥。而在北美,医生更接受在
6、具有感染高危倾向的初次和翻修手术中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骨水泥。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对于预防假体关节的细菌感染是有效的。但要注意可能的不利之处:混合抗生素可能导致骨水泥机械和结构强度下降;骨水泥内高浓度的抗生素释放可能导致毒性反应;对抗生素的过敏反应;抗药细菌的产生和费用增加等。3假体周围感染发病机理和细菌学病 原菌感染的途径有2种:血源性和直接进入。大约20%的假体周围感染是其他部位感染后通过血行传播的。任何菌血症都可以导致关节置换后感染。牙科操作可以 引起草绿色链球菌和厌氧菌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会导致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阴道和泌尿道和肠道的操作可以引起革兰氏阴性杆菌、肠球菌和厌氧菌感染。这些 细菌
7、往往导致单一病原菌的关节感染。直接进入的感染形式往往是手术中污染或伤口化脓感染延及假体。Davis等研究表明,人工关节置换术术野的污 染率高达63%(人工关节置换感染的细菌分布见表1)。术中污染最常见的细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文献报告约为50%70%。术野的污染首先直接来自 于室内空气细菌的污染,其次来自于被室内空气细菌污染的器械和手套。术者出汗比不出汗者容易污染术野。细菌污染也见于其它手术,但污染的细菌迅速被机体防 御系统清除,数量太少不足以引起感染。如果有异物存在,少量毒性很低的细菌能够在异物表面定居,继之引起假体周围感染。延迟伤口愈合,伤口血肿感染,伤口 感染和缝线的脓肿都可以导致深部
8、的假体周围感染。术后早期,如果存在以上的浅表感染,而深筋膜愈合不良,深部的假体周围组织没有通常的解剖屏障加以保护, 就会发生深部感染。通常情况下是由单一细菌引起,但也会发生多种细菌感染,特别是伤口延迟愈合而受排泄物的污染。少见的情况下,陈旧性的感染灶也可能是由 于植入假体造成组织损伤而复发,特别是过去有金葡菌和结核感染的病例。表1 人工关节置换感染的细菌分布种类比例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金黄色葡萄球菌22.0%23.6%31.2%3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0%37.5%15.0%29.3%链球菌9.0%11.2%6.0%10.9%革兰氏阴性菌8.0%28.2%4.0%12.7%厌氧菌
9、6.0%6.5%0%2.0%肠球菌0%9.2%0%1.4%培养阴性1.0%12.0%0.5%19.0%混合感染10.5%19.0%9.0%12.3%其他2.0%5.0%2.8%11.0%所有的手术操作都会发生细菌污染。其他的手术开放操作持续同样的时间也会发生同样数量的污染,但行关节置换的患者存在生物材料部位发生深部感染的危险性会增 加。生物材料增加细菌定植的敏感性是多因素的。植入假体以后,宿主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膜(所谓的生物膜)并对异物材料产生免疫反应。一种持续存在并扩大的免疫缺陷纤维炎症带在假体周围产生并不断造成组织损害,对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如果微生物到达生物材料的表面,有很
10、多会在其表面发生黏附。细菌的黏附受各种细菌和生物材料物理化学表面特性的调节。这些表面的特性,如极性和粗糙度,导致不同的细菌附着机制。如果细菌成功定居在假体表面,常常需 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表现出假体周围感染。可能是因为生物膜上粘连的细菌沿假体表面缓慢持续生长,并通过界面微动的播散。生物膜与界面使细菌避免受到宿主防御 系统的攻击。当细菌离开生物膜成为浮游细菌,引起局灶感染时才表现为假体周围感染。这就导致了低毒性细菌可以潜伏几个月甚至几年而没有症状的结果。4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仍是一个挑战,尚无可以普遍接受的诊断试验或方法对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绝对精确或可靠。特别是在亚急性和低毒性感染的
11、情况下。目前,对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有赖于临床资料、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手术中的标本培养分离出细菌是确立最终诊断的金标准。当出现与假体相同的窦道或关节穿刺或手术时获得脓性的分泌物可确诊。虽然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提示感染,但没有特异性并单凭此 诊断是不充分的。没有很有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因为感染后36个月才有影像学表现,这些表现常被认为是无菌性松动。使用如锝99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行 核素扫描对诊断感染有很高的敏感性,但缺乏特异性。骨扫描在假体植入后6个月,由于假体周围骨改建仍可以阳性。因此,一个阳性的核素扫描结果并不能确认感 染,但是正常或阴性的核素扫描结果对于假体关
12、节感染有可靠的阴性预测价值。计算机化断层显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由于金属植入物形成伪影而限制其使用价值,核磁共振虽然存在金属材料时有效性降低,但可以用于钛和钽组成的假体。采用氟 18F脱氧葡糖的正电子发射成像技术对植入物成像仍处于研发阶段。通过穿刺获得关节液和术中获得组织标本复原(培养)出细菌仍是诊断假体关节 感染的标准方法。术中应当采取多个标本(至少3个)并迅速培养。拭子培养敏感性低,不采用。滑液和假体周围组织革兰氏染色敏感性低(25%30%)。穿 刺的滑液和假体组织的培养提供最可靠的检测病原菌的方法。45%100%的患者,关节穿刺侦测到病原菌,术中培养
13、的敏感性为65%94%。培养也可能 产生假阴性的结果,其原因包括:细菌在假体上生物膜内黏附;先前使用抗菌素;培养基不适合;难养的病原菌;运送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时间过长。表浅伤口或窦道 的培养通常是阳性的,因为周围皮肤上的微生物可以定植,故其结果不可信。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细菌的rRNA仍在实验阶段,但显示很高的敏感 性。术中冰冻切片的组织学检查方法是检测放大400倍的高倍镜视野有大于5个的白细胞,这一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0%和90%)。5假体周围感染的分类人 工关节感染通常根据推测感染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时间来进行分类。1975年,Coventry介绍了一个后来被广泛使用
14、的人工关节感染的分类方法。他将人工 关节感染分为三类:(1)术后急性感染;(2)术后延迟感染(发生于术后6个月2年);(3)晚期血源性感染。这个分类主要根据发病的时间来推测感染的 传播途径。根据现代研究的结果,这种分类不尽合理,晚期感染也可能由局部潜伏的病原菌引起。为了更好的描述人工关节感染的病因,Schmalzried提出了另一种分类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感染被分成四种情况:(1)手术污染;(2)血源性传播;(3)有感染史者关节的感染复发;(4)邻近感染的扩散。但这种方法存在着临床判断困难,缺乏实用性的问题。目前最被广泛认可和采用的感染分类方法是由Tsukayama(表 2)在1996年提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工关节 置换 感染 防治 原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2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