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方案.doc
《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方案稻水象甲原产北美洲,是一种国际性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水稻,其成虫危害水稻叶片,幼虫严重危害水稻根部,一般可使水稻减产20-50%,严重时绝收。为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强化对稻水象甲疫情危害的持续控制,减少水稻生产损失,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粮食安全,特制定本防控示范方案。一、防控原则和策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控原则,按照“全面普查、科学监测、依法防控、依法阻截”的办法。采取“分区治理,分片围歼、综合防控、统防统控、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常防常控、严控扩散、减少损失
2、”的防控策略,防止疫情扩散,减少危害损失,确保水稻生产安全。二、防控目标查清稻水象甲疫情分布范围、面积和程度,搞好有针对性地防控,做到发生区成虫防控效果达85%以上,幼虫防治效果达7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不出现连片成灾田块,实现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少损失”的目标。三、工作内容及技术措施依照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疫情发生特点,拟定防控方案,大面积改种旱地作物;采用以切断稻水象甲繁殖链为重点,以实行旱育秧,破坏越冬、取食场所减少稻水象甲生活、繁殖的桥梁作用为手段,以集中统一防治为补充的技术措施,达到降低虫量、减少危害的目的。采用的措施如下:(一)按照“分区治理,分片围歼”的策略,有
3、条件的田块改种蔬菜、烤烟等作物,在稻水象甲发生区引进蔬菜、烤烟种植大户、协会进行改种。在发生疫情的田块根据水源、土壤和疫情发生情况进行分区、分片、分类,通过技术上帮助和资金补贴等方式,动员群众自行改种;无技术、无劳动力的农户引入蔬菜、烤烟种植大户连片出租,同时带动周边群众改水稻种植为旱作。(二)大力推行旱育秧。对改种剩下的冷阴烂锈田,群众如果自行种植水稻的,通过和农推部门合作,合面推行旱育秧技术,力争育苗播种期和移栽期缩短,减少稻水象甲生活、繁殖的桥梁作用,破坏稻水象甲产卵孵化环境,实行药剂浸秧根,带药移栽,压低第一代成虫虫量。(三)破坏越冬、取食场所。水稻收割后,稻草、稻桩、谷壳全部焚烧或者
4、实行灭虫处理,稻田周边杂草全部喷施灭生性除草剂或实行灭虫处理。在稻田附近的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地、山坡地、林地查看发现有危害状,仔细调查统计受害杂草种类取食斑数量,入冬后检查田坎,发现越冬成虫,及时喷施除草剂,破坏其越冬场所。蔬菜、烤烟移栽起垄前和水稻播种前,全面清除育秧田块及周边的杂草,并实行灭虫处理。(四)集中统一施药防治。集中统一防治选用当地农业服务中心防治组织,通过物化补助到农业服务中心防治组织,在植保植检站和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指导防治。实施大面积改种和喷药除草破坏成虫取食环境的措施,让成虫集中于小面积水稻田,达到集中歼灭的目的。1、生物防治(1)养鸭控虫。在疫情发生区的大田,利用“稻
5、鸭共育”种养模式,控制稻水象甲种群数量,减轻化学防治压力。水稻移栽后10天左右,每亩投放15日龄鸭苗15-20只,以3-5亩为一个种养结合小区并围网,田边需留有一个约20平方米左右搭棚空间,以便于添喂饲料之用,于水稻抽穗、灌浆后,稻穗下垂时,须把鸭群从稻田迁出饲养。(2)应用生物农药如绿僵菌、白僵菌等,防治第一代成虫。2、物理防治利用稻水象甲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未改种旱作的水稻种植区安装诱虫灯,把稻水象甲成虫诱集到适合期生活繁育的水稻田,利用太阳能杀虫灯等直接诱杀成虫,或集中防治。3、化学防治在准确监测的基础上,坚持执行“狠治越冬代成虫,普治第一代幼虫,兼治第一代成虫”的防控技术路线,以村为单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稻水象甲 疫情 监测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2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