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4.doc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4.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医院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制度1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12死因监测工作例会制度7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10医院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2、医务科组织有关医生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公共卫生科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
2、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5、公共卫生科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6、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公共卫生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7、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8、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9、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接龙镇中心卫生院2011年3月20日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例会制度1、本院各科室临床医生
3、,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讨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及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等,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2、各科室临床医生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3、镇卫生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公共卫生科相关人员要参加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院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辖区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等工作。2、明确死因登记报告工作流程,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3、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
4、,建立死亡登记册。4、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上交到县疾控中心.5、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一定要是已取得职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2、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档案管理制度1、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2、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3、对于其他
5、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培训工作制度1、公共卫生科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2、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上级培训班。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1、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定期与院内各科室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2、各科室负责人要定期了解本科室死亡病例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1、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院各科室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2、实行奖惩制度,对有漏报、迟
6、报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科室进行奖励。镇2012年度死因报告工作计划为加强我镇死因监测工作,了解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死因顺位、死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等,为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结合我镇实际,制定2012年度死因监测工作计划。一、目的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性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二、监测对象卫生院门(急)诊及入住院的死亡病例。三、主要指标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
7、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ICD-10编码。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全镇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5%。4.报告及时率(100%)。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
8、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送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县疾控机构完成录入、上报。5.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监测工作的质量。(1)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每月举行一次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开展相关人员的常规业务及岗前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业务培训活动。(2)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原始资料和卡片等的管理工作。(3)资料审核、编码制度:确定专(兼)人员负责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副卡的错、缺、逻辑关系的审核,完成根本死因的确定和ICD-10编码。(4)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规定的时限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
9、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副卡的录入、上报工作。(5)死亡信息的分析利用制度:常规按月、年进行动态分析,特殊情况下采用周或日分析,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四、明确职责、实施措施1、对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2、指定专门的科室或人员对死亡原因按照ICD-10进行编码,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按规定时限送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保存与管理。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年月日镇年死因报告工作总结在
10、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各科室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镇死因报告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年死因监测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全镇人口数,医疗服务站数,医务人员数,医院门诊开展的诊疗科室数,住院部开展的诊疗科室数,全年门诊接诊人数及入住院病人数等情况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按户籍地址和死亡时间统计,全镇共报告死亡病例例,其中死因顺位前五位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事故(意外伤害);消化系统疾病。)与上年同期相比,报告的死亡病例数增加,但死因顺位无变化。分年龄性别统计,其中男性例,女性例,男女比为。年龄最大的为岁,年龄最小的为岁,平均死亡年龄为岁,男性为岁,女性为岁。三、工作开展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死因 监测 工作 管理制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2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