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进展.doc
《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进展.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进展 【摘 要】 通过归纳近10年来运用针刺疗法、灸法及针灸特色疗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操作方法及疗效观察,发现中医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效果较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值得推广及深入研究。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针刺;灸法;综述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身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特殊部位压痛,伴有疲劳、焦虑、睡眠障碍、头痛、胃肠道刺激、关节肿胀和麻木感等症状的慢性疼痛性、非关节性风湿病。该病多见于女性,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实验室检查大致无异常,并可与其他风湿病并存。目前该病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及药
2、物1-2,临床上多用抗抑郁药、肌松药及镇痛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副作用较大,理疗、柔性训练、强化肌肉、认知疗法等非药物治疗亦可改善症状,近几年有不少研究者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症状改善明显。 通过中国知网(CNKI)总库,以“纤维肌痛综合征”为检索词,在“全文”检索2004年到2013年10年间的593篇文章中,选取关键词中含“纤维肌痛综合征”,部分论述以“经络学”理论为主,且均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ACR)诊断标准选取研究对象,符合“针刺”及“艾灸”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研究,其中30篇论文基本符合要求,现从中医针灸治疗方面综述如下。 1 中医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 根据FS的临床表现,应属中医学“
3、周痹”范畴。灵枢?周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体现了该病全身疼痛,且痛点固定的特点。又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指出其病因病机。徐妍等3将其归为“肌痹”。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这种表现亦与FS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相似性。 徐妍等3将美国风湿病学会确定的压痛点与中医的经络、腧穴进行对比,总结出压痛点多在经脉循行部位,即阳经4条(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认为:阴经2条(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人体正气受损,太阳、少阳经较易受
4、邪,“气伤痛,形伤肿”,故疼痛多反映在这两条经脉上。唐倩等4在总结压痛点与经络的关系后,得出针刺应从太阳经及少阳经入手,同时配合背部走罐可达到疏通经脉、通络止痛的目的。 2 针灸治疗方法 2.1 以针刺为主的治疗 2.1.1 循经取穴 李颖等5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通过对患者不同痛点及其附近穴位上循经络走行方向针刺,以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为主要标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压痛点数及各项检查指标,结果在46例患者中,显效37例、有效9例,证实循经取穴不仅可以改善局部经络闭阻不通状态,同时可以通过梳理经络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2.1.2 针刺意守下丹田穴 公维志等6将60例FS患者随机分
5、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18个压痛点周围穴位平补平泻法,同时针刺并意守下丹田穴(关元及气海),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治疗,通过评价治疗后压痛点、HAMD、VAS疼痛指数评分及睡眠延长时间,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86.70%,证实针刺并意守下丹田穴可以通过“腹脑”调动神经调节,同时此法可有效调动患者积极性,从而缓解疼痛。李波等7通过针刺意守下丹田穴治疗FS,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针刺18个压痛点周围穴位平补平泻法,治疗组加用针刺并意守下丹田治疗,通过量表观察疗效,治疗组在疼痛和睡眠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 2.1.3 腧募配穴法 李方杰等8将 50例FS患者分
6、为腧募配穴组(26例)与普通针刺组(24例),治疗组运用肝俞、脾俞、肾俞、关元、中极、百会组穴,普通针刺组运用百会、神门、内关、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组穴,起针后在背部双侧大杼与肾俞上走罐,根据压痛点数目及临床症状及体征判断效果,腧募配穴组有效率较高,提示腧募配穴可以通调脏腑气机,补益人体正气,结合走罐疗法,缓解肌肉僵硬痉挛,改善肌肉疼痛。 2.1.4 脏腑经络辨证法 孙云莺9认为,FS与心肝脾肾相关,故运用脏腑及经络辨证治疗28例患者,以百会、膻中、中脘、下脘、关元、气海、气穴、滑肉门、天枢、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太溪、太冲、中府、血海、阿是穴为针刺基本处方,加用艾灸。治疗后,疼痛及疲
7、劳症状缓解或减轻,头痛、失眠及精神症状基本消失或缓解的患者达25例。提示采用中医辨证方法,运用针刺治疗FS可以调节气机,疏通经络止痛。 2.1.5 调督通脉法 姚庆萍等10根据督脉可疏利腰脊、通经止痛,将60例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督脉腧穴配合相应夹脊穴针刺治疗,评价患者压痛点数、HAMD及VAS疼痛指数,观察组有效率(90.00%)高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66.70%)(P 0.05)。证实调督通脉法针刺治疗FS可以补虚泻实,标本兼治,通经络,除痹痛,减少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2.1.6 透刺法 史灵芝等11依据元代王国瑞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提到的透刺法,选用昆仑透太溪(
8、直透法)、合谷透鱼际(斜透法)、太阳透丝竹空(斜透法)、阳陵泉透阴陵泉(直刺法)、条口透承山(斜刺法)、内关透外关(直刺法)、鱼腰透阳白(横刺法)、风池透风府(斜刺法)治疗,有效率占95.00%,说明透穴法可增强刺激量,使针感更易扩散,镇痛效果更为良好,并且安全,较传统针刺效果更佳。郭莹等12将38例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本病病机为肝、脾、肾亏虚,取足太阳膀胱经第1,2侧线和督脉进行透刺,对比患者压痛点数和VAS疼痛指数减少量,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 (P 2.1.7 辨证针刺 王维祥等14将118例FS患者分为辨证针灸治疗组(辨证组)42例,触发点针灸治疗组 (触
9、发点组)37例,西药对照组(对照组)39例,辨证组通过辨证论治选穴针刺,触发点组针刺触发点,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采用疼痛量表、失眠量表等量表评价,对比压痛点数、睡眠质量及临床症状,结果显示辨证组总有效率最高,且在改善临床症状、疼痛,改善睡眠,减轻抑郁方面疗效好。 2.2 艾灸为主治疗 2.2.1 腧穴热敏化艾灸 阮永队等15将6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热敏灸组(观察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通过探及热敏化腧穴,选取其中两个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VAS评分及PPI评分评定,治疗组中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的对照组(P 0.05),且随访
10、半年无复发。说明热敏化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反应敏感点,达到行气通络、解肝郁、调脾胃、除全身痹痛之效。 2.2.2 天灸 徐勇等16将8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制天灸药粉制成药饼,通过中医辨证选用大椎、大杼、肝俞、肾俞、关元、血海、足三里、阿是穴等为主穴,颈百劳、厥阴俞、隔俞、肩井、肩外俞、膻中、腰阳关、腰眼、环跳等为配穴进行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痛点数和睡眠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P 0.05),且失访率较低,依从性较好。天灸治疗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若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避免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 2.2.3 隔物灸 赵荣红等17运
11、用隔药灸配合药物治疗FS,将6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灸+药组和药物组,灸+药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配合隔药灸,穴取百会(直接灸法)、大椎、至阳、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药物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治疗后对比压痛点数、疗效指数、VAS评分及HAMD评分,结果灸+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 0.05)。贾仰春等18在30例FS患者压痛点处施以隔姜灸法,并口服汤药逍遥散加减,治疗后压痛点减少或消失,症状缓解为有效甚则显效,有效率为90%,证明隔姜灸不仅温经通络止痛,同时逍遥散亦可助疏肝解郁止痛。 2.3 针灸的综合治疗 2.3.1 针刺加穴位注射 刘姝君等19将93例FS患者随机平分为针刺加穴位组、普通针刺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 治疗 纤维 综合征 进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20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