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知识手册.doc
《传染病防治知识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知识手册.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知识手册太和医院二O一一年四月说 明为配合我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编制了此小册子供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之用。更详尽内容请参阅医院内部网上有关规定。如有遗漏或错误,请告知我们(8801606,8801379),以便再版时修正。目 录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要求二、传染病专用门诊设置及转诊要求三、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要求四、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报告要求五、肺结核诊断报告转诊要求六、性病艾滋病诊断报告要求七、疟疾诊断报告要求八、AFP病例监测报告要求九、麻疹监测报告要求十、乙脑监测报告要求十一、流脑监测报告要求十二、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报告要求十三、食源性异常病例
2、/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报告要求十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报告要求十五、职业病诊断、报告要求十六、医院感染诊断报告要求十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要求十八、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十九、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二十、医疗废物收集移交要求二十一、传染病及监测疾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的答复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5)发生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全院医务人员均为突发疫情法定报告人,需在发生后
3、立即上报。任何科室和个人对突发疫情不得隐报、缓报、谎报。二、传染病专用门诊设置及转诊要求我院传染病专用门诊包括: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发热疱疹门诊。门诊医生在普通门诊接诊发热呼吸道疑似传染病病人、腹泻病人以及发热伴疱疹病人应将病人转诊到上述专门门诊就诊。肠道门诊就诊的患者,应采集粪便标本进行“一粪三检”;我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如需要拍片等影像学检查,由门诊部安排专人引领患者到相关检查科室专门检查室完成。三、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要求(一)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共39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共2种)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
4、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共26种)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11种)(二)监测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性疱疹、恙虫病、水痘、森林性脑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肝吸虫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不明原因肺炎。(共10种)(三)传染
5、病疫情的报告要求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并在2小时内报送传染病疫情报告卡。2、对其它乙、丙类、监测传染病(疑似)病人,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报送传染病疫情报告卡。3、填卡要求: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内容必须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易于辨认,填报人须签全名。其中城镇患者现住址必须按照传染病报告卡上的顺序列出省、市、县(区)、镇(街道),详细填写到门牌号、楼栋号;农村患者现住址必须按照传染病报告卡上的顺序列出省、市、县(区)、乡(镇、街道),详细填写到村、组。另
6、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4岁以下的患儿还须填写患者家长姓名和就读学校名称以及详细班级。四、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报告要求为及时发现、控制SARS、人禽流感及其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疫情,了解不明原因肺炎报告病例数的动态变化。临床医务人员在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务处,由医务处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和排查;会诊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空白处注明“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发热(腋下体温38);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五、肺结核诊断报告转诊要求1、结核病
7、人的发现与转诊(1)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发现结核病病例为主要方式,首诊医生对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X线检查和痰涂片检查。(2)查痰要求:病人送痰要求当日在门诊留一份“即时痰”标本,同时发给病人二个标记病人名字的痰标本盒,嘱病人次日带“夜间痰”和“清晨痰”进行检查。医生在转诊时,也应告知患者,要求其到结防机构就诊前留夜间痰和清晨痰各一份带到结防机构,并于检查当时留一份“即时痰”。(3)转诊对象:有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咳嗽、咳痰2周、咯血、发热、盗汗、乏力、胸痛等)。疑似肺结核(X线检查怀疑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变者)。确诊为肺结核(细菌学、病理及临床诊断者)。结核性胸膜炎。遇有急重症肺结核病人应积极救治
8、,及时报告,待病情稳定后立即转往归口诊治单位,进行统一治疗管理,住院病人出院一律不能带抗结核药品,特殊情况下可带一周的药量。2、报告和转诊:肺结核患者(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的病例)和疑似肺结核患者均为病例报告对象。报送传染病卡片的同时需要填报转诊卡,并将转诊卡的转诊联交病人,嘱病人到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结防所)就诊。为使疾控机构及时追踪病人,做好病人管理工作,首诊医生在接诊时必须详细、认真询问病人现住址,注明省、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组、门牌号码及通讯电话,对学生和老师应填写学校名、班级及联系电话。六、性病艾滋病诊断报告要求1、按国家性病诊断标准进行性病的诊断,并按性病病例报告要求填报病例分
9、类:各期梅毒与淋病诊断的病例分类只有确诊病例(即传染病报告卡上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无临床诊断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者;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只有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只有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无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阳性检测者。2、对发现的除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外的性病病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24小时内上报,对于非乙、丙类法定传染病的性病,须在传染病报告卡“其他法定管理和重点监测传染病”栏注明诊断病种。七、疟疾诊断报告要求对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来自高疟区的入境人员和回归人员要进行采血镜检,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24
10、小时内报告。发现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病人,必须立即报告,并保留血片。八、AFP病例监测报告要求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的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为需报告的AFP病例。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肢体任何部位出现的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肉萎缩的一组症候群。具体病种为: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
11、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短暂性肢体麻痹。医务人员在发现AFP病例后,须以最快方式(电话或派人)向防保感控处报告,并填写“AFP病例报告卡”,并协助流行病调查。九、麻疹监测报告要求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怀疑为麻疹的病例。麻疹需要在24小时之内报告。对就诊的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并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十、乙脑监测
12、报告要求发现临床诊断和疑似病例后需要在24小时之内报告防保感控处,并同时采集标本。脑脊液:发病1周内采集12ml脑脊液,进行病毒培养分离、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血液:抽取病人全血24ml,进行抗体测定、病原培养分离、核酸检测。要求在发病1周内采集第1份血液标本,发病34周后采集第2份血液标本2ml;若第1份血液标本/脑脊液标本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阳性或乙脑特异性抗体IgM为阳性,可不采集第2份血液标本。十一、流脑监测报告要求医务人员发现流脑病例或疑似病例时,须在24小时内报告防保感控处,同时采集标本。无论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疗,都要尽快采集病人脑脊液、血液、瘀点(斑)组织液标本,标本要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
13、治疗前采集。脑脊液:采集1毫升脑脊液,进行涂片检测、培养分离、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血液:抽取病人全血4毫升,其中一部分用于分离血清,-20保存准备检测抗体,其余全血进行病原培养分离、核酸检测。瘀点(斑)组织液标本:选病人皮肤上的新鲜瘀点(斑),消毒后用针头挑破,挤出组织液,涂片镜检。要分别采集2份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其中1份供自行检测用,应开展涂片检测、病原培养分离、抗原检测、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另1份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脑膜炎双球菌比较脆弱,采集标本后,在运送样品或培养物时,应保持样品处于2036之间。十二、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报告要求1、病例诊断: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任何经过培训的卫生人员
14、报告的新生儿破伤风的病例(未调查);或任何出生后吸吮及哭闹正常,第2-28天发生的病因不明的死亡病例和出现吸吮困难的病例。新生儿破伤风确诊病例:出生后正常吸吮及哭闹;和出生后第228天发病;和发病后不能吸吮或进食困难,随后发生肌肉强直和/或痉挛。2、报告要求: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在24小时之内报告。十三、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报告要求(一)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定义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及流行病学特征(如发病年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流行病学知识等无法解释。2.病情/
15、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并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情况:本监测方案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范畴:1.国家法定传染病。2.原因明确的食物中毒。3.诊断和鉴别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4.未经医院会诊、也未经本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5.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二)报告要求全院各科室均为我院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点,其中消化内科、
16、肾内科、神经内科和儿童医疗中心是本次监测重点科室。各监测科室发现符合上述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时,以及确诊由进食某种食品所致疾病(如确认进食铅含量高的皮蛋所致的铅中毒)时,应该立即电话报告医务处和防保感控处,并填写、报送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空白卡在防保感控处领取)。十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报告要求监测病例定义:(一)按照湖北省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定义标准确定监测病例(湖北省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防控技术指南(试行)鄂卫函2009348 号)。(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定义:具有以下“1”项中的任何一项和“2”、“3”项。1、流行病学(1)前2周内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防治 知识 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2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