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概论14章.doc
《药学概论14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概论14章.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学的概念一、药的含义1 五药五药草人参大补元气,回阳救逆木黄柏清湿热虫蝎子镇惊熄风,攻毒散结石石膏清热泻火谷麦芽养心益气2 有些药物可能对机体产生毒性,如:桔汁中的抗坏血酸(也称维生素C)大量使用其纯品时影响机体正常功能疾病时改善机体功能抗坏血酸就是药物肾上腺素皮质分泌的可的松大量使用时抑制炎症抗炎药吗啡长期使用时造成躯体和心理依赖性强效镇痛药2药学-化学-医学的关系药学是化学和医学间的桥梁学科。二、药学的概念1药学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和生物制药学第二节 药学的起源与发展一、 现代药学起源1、 药学起源于原始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2、 最早记载的
2、医学实践之一可能是在巴比伦时代(公元前2006年)3、 世界上较早系统记载药物的专著:中国魏晋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收载了365种药物。4、 世界上已知的重要药学著作:公元前1500年“艾柏斯纸抄本”。5、 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大师:盖伦。6、 在公元8世纪,率先开设世界上第一家私人药店,开发出天然糖浆剂、保鲜剂、蒸馏水、醇类制剂:阿拉伯人。7、 官方编撰的药典是:公元7世纪 唐朝政府苏敬、于志宁编的新修本草。公元659年又称唐本草。8、 第一个向盖伦说提出严峻挑战的:瑞士医生 巴拉赛尔苏斯9、 1805年,从植物中提取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10、1818年分离出:番木鳖碱11、181
3、9年分离出:奎宁12、1820年,另外两位药物化学家又一次分离出了奎宁,并对此进行治疗性研究,这标志着纯化合物药物应用于临床的一个新的起点。1821年,巴塞罗那爆发疟疾,帕莱蒂尔将药送去,并建立制药工厂,从此各国逐渐建立制药工业。13、吗啡分离成功是现代药学开始的一个里程碑。以生产奎宁为主开设的药厂是现代制药工业的鼻祖。二、 现代药学的发展(一) 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古代至19世纪末利用天然药物时期第二阶段19世纪末药物合成的兴起Ehrilich合成606开端【百浪多息】的发现标志性成就药物化学成独立学科1956年西德反应停药物上市造成惨剧结束此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40-60年代合成药
4、物大量上市,生物化学取得了巨大进展大多数维生素分离吸引研究体内活性物质及其功能,为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奠定基础发现胰岛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等激素研究形成高潮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能量代谢等动态变化过程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学时期医学、化学、生物学紧密结合,多科学渗透交叉【百浪多息】1932年德国人杜马克研究抗菌药物时合成的一种磺胺染料,它对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效,成为第一个对任何全身细菌性感染真正有效的化学药物。(二) 药学各学科发展现状药学逐渐发展成具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大量实验手段的重要学科。三、 我国药学的现状与发展(一) 药物化学方面1、 我国仅次于美国,成为
5、世界上原料药生产的第二大国。2、 我国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化学药物中约97%以上是外国研制的,我国仅仅是仿制生产。3、 1993年化合物实体(即药物、农药)纳入专利保护制度。(二) 药物制剂方面1、 现在我国生产的药物制剂已达3000多种,中成药制剂也有3000多种。(三) 药理学方面1、 我国药理学起步于20年代末对麻黄碱的研究。但药理学在我国发展缓慢,主要是配合药物化学验证仿制药物的疗效。(四) 药物分析方面 与分析化学息息相关(五) 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方面1、1989-1998年间我国批准的基因工程生化药物有11个品种,主要有重组人的干扰素,重组人的白介素-2。(六)抗生素方面1、发现第一个
6、抗生素:1929年Fleming。1949年以前青霉素依赖进口达官显贵使用抗日战争期间汤非凡研究抗生素1950年陈毅批准建立青霉素试验所1950年9月得到青霉素钾结晶1953年5月1日正式生产开创我国抗生素工业的新纪元2、 我国微生物制药的主要发展方向:广开菌源、应用新的筛选体系及基因工程技术。(六) 中药 天然药物方面1、 我国是世界上药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 1985年实行新药审评制度。第三节 药学的任务一、 研究新药l 药物含量的控制l 药物杂质性质的确定、含量控制,以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l 实施这些方法有效地监控药品质量二、 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三、 研制新的制剂四、 制订药品的质
7、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五、 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第四节 药学的地位一、 药学学科在现代学科的地位:一级学科 应用学科医药不分家药学与医学的关系药食同源药学与食品的关系按学科分药学接近医学按专业分药学偏重于理科或工科二、 药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 药学事业为人类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药学的发展是人类健康的最基本的保障之一(二) 药学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性 高利润三、 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l 有机化学是药学的重要基础。是生物化学的基础。l 数学、物理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l 物理化学是药物制剂学的基础。l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是分析化学的基础。l 分析化学是药物分析的基础。l 解剖
8、学是药理学的基础。l 药学四大专业课: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第二章 中药、生物与天然药物化学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2、中药定义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经验,应用了医疗保健的药物。有些民间药物或天然药物,通过研究、归档、总结,确定其重要的基本特性又遵循中医理论来使用,就可以称为中药一、 中药与生药的概念与区别1、 药物的分类医学理论体系现代医学理论化学药西药生物制品天然药物传统医学理论中药中草药草药藏药民族药蒙药维药彝族3、生药定义: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物。植物生药人参、洋地黄植物中制取淀粉、黏液
9、质、挥发油动物生药斑蝥、水蛭动植物中制取油脂、蜡类矿物生药朱砂、信石一些医用敷料(如脱脂棉)、滤材(如滑石粉、白陶土)以及具有杀虫作用的除虫菊等也属于生药中药中成药在国外生药不包括矿物药中药材生药4、天然药物:在现代医学理论体系指导下使用的、来自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中的、非化学单体的药物。二、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1、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草本著作有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等。2、本草纲目1590年被誉为“东方医药巨著”。三、 药用资源(一)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商代伊尹用药草为汤液的记述商代诗经记载药物50余种公元前770-220年山海经记载药物139种秦汉三国时公元前221-265年神农本草经记述
10、药物365种659年唐本草记载884种宋证类本草记载药物1445种明1596年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清1765年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增补记载药物2813种1997年中药大辞典收载药物5767种新华草本纲要记载6000种我国天然药用种类为6000种左右,但药典或部颁标准收载中药材种类约500种。(二)民族药用资源(三)中药资源保护1、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活性物质:已成功的有:烟草、毒扁豆、辣根、菊苣、莨菪、龙葵、骆驼蓬和甘草等。2、 细胞组织培养:建立了三七、人参、西洋参、三尖杉、紫草、丹参等40多种药用植物的液体培养系统(四)中药资源创新第二节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
11、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一、 中药的药性 药性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中药的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二、 中药的四气五味1、四气四气(四性)寒石膏、黄连、栀子具有寒凉性质能治疗热性病清热泻火阴凉温附子、干姜具有温热性质能治疗寒性病温里散寒阳热2、五味五味(药物作用的标志)辛辛散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麻黄、桂枝治风寒表证木香、红花能行气行血甘甘缓有补益、和中的作用人参、黄芪能补益元气甘草、大枣能调和脾胃及调和药性酸酸收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五味子、山茱萸能敛汗涩精五倍子能涩肠止泻苦苦坚有燥湿、泻降的作用黄连、黄柏能清热燥湿大黄能泻下咸咸软有软坚、泻下的作用海藻、瓦
12、楞子能软坚散结芒硝能泻下通便淡有渗湿、利尿的作用猪苓、茯苓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三、中药的升降沉浮升浮沉降药物作用的趋势升有发汗、升阳、散寒、催吐等作用黄芪、升麻治疗久脱肛、子宫下垂等气虚下陷的疾病阳浮麻黄、桂枝治风寒表证,具有浮的作用沉有降逆、清热、泻火及收敛等作用大黄、芒硝等治疗肠燥便秘之实证,具有沉的作用阴降石决明、牡蛎等能治疗肝阳上亢的头晕、头痛,具有降解的作用凡病变部位在上在表 宜升不宜降 ;在下在里 宜降不宜升。若病势上逆宜降不宜升;下降的 宜升不宜降。四、中药的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是以腑脏、经络等理论为基础的。五、中药的炮制1、经炮制加工后的中药通称“中药饮片
13、”。2、炮制的目的:另炮制后易贮藏、保管且有矫味、矫嗅、便于服用的作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半夏、天南星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马钱子炮制后士的宁下降最少,马钱子碱下降最多,毒性降低。转变药物的功能麻黄为辛温解表药蜜炙诡后挥发油降低50%,麻黄碱降低,辛散作用降低,止咳平喘作用增强。增强疗效款冬花、枇杷叶蜜炙后,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元胡中的生物碱水煎煮或醋泡制提出生物碱,增强止痛作用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倾向黄柏为清下焦湿热药酒炙后,上行,清上焦之热盐炙后,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易于粉碎,适应调剂、制剂的需要龙骨、石决明粉碎后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保证药物的净度根茎类药材残留的芦头、种子类
14、药材附有的果柄、果壳都应除去第三节 生药学一、 生药的概念及分类按自然属性分类植物、动物、矿物按字母编列如药典一部,中药大词典,中药志等,便于查阅,但生药间缺少联系按药用部位植物生药分根类、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及全草类。有利于生药粉末鉴定按化学成分如含生物碱类生药,含苷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按功效主要功能,药理作用。按自然分类法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二、生药的记载大纲生药名中文名、汉语拼音名、拉丁名、英文名、日文名、异名等历史或本草考证生药的历史记载,考订古今药用品种来源(基原)生药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拉丁学名和药
15、用部分形态特征生药原植(动)物的形态描述、分布采收和炮制采收、产地加工、炮制要点产地主产区、生产与流通情况性状生药的外表形态、大小、色泽、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显微特征生药横切面的组织结构造和粉末特征化学成分生药含有成分、有效成分及含量理化鉴别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定性分析或定量测定药理作用生药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试验结果功效功能、主治、用法及剂量等附注生药的类同品和混杂品等三、生药的鉴定基原鉴定需要完整的原植物标本性状鉴定利用感官,看、摸、闻、尝等方法对生药进行描述党参皮松肉紧 狮子盘头松贝形似怀中抱月海马外形马头蛇尾瓦楞身野山参雁脖芦、枣核艼、铁线纹、珍珠须何首乌云锦纹黄芪菊花心苍术朱砂点显微鉴
16、定理化鉴定DNA分子鉴定传统的Southern 杂交为基础的DNA分子标记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重复序列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mDNA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DNA序列分析四、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1825年德国Martius设立生药学第1时期传统的本草学时期公元前4000-5000年-19世纪中叶靠感官和实践经验第2时期近代商品生药学时期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期独立的学科,显微镜的应用,阿片分离出吗啡第3时期现代生药学新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分支学科:植物化学分类学海洋生药学分子生药学第四节 天然药物化学一、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内容二、天然药物化学的任务(一)研
17、究开发新药麻黄素:止咳平喘 利血平:降压 长春碱和长春新碱:抗肿瘤 小檗碱:抗菌消炎青蒿素甲醚的先导化合物是:青蒿素(黄花蒿中的)普鲁卡因的先导化合物是:可卡因(古柯叶中的)非那罗辛和镇痛新的先导化合物是:吗啡(二)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使中药早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人类医学模式:“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二、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及进展1、国外文献记载:1769年瑞典药剂师、化学家舍勒将酒石(酒石酸氢钾)转化为钙盐再用硫酸分得酒石酸作为开端。但古代中国早在这之前就有了明确记载,比舍勒的发明早了200年。2、超微量生理活性物质分离、鉴定的突出例子:蚕蛾醇和蜕皮激素。四、天然药
18、物化学知识简介(一)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类1、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类的依据按化学结构类型生物碱、苷、蒽醌、甾、萜等按化学成分的酸碱性酸性、碱性、中性按化学成分的溶解性非极性、中等极性、极性按有无活性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具有医疗效用或生理活性的单体化合物,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无效成分(又叫杂质)相对于某一种疾病而显示无效的化学成分水溶性杂质脂溶性杂质按化学成分的生合成途径一次代谢产物糖类、蛋白质的部分二次代谢产物生物碱、黄酮、皂苷等主要介绍2、天然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类型简介(1)生物碱: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黄连:小檗碱 麻黄:麻黄碱 洋金花:莨
19、菪碱和东莨菪碱 吗啡(2)糖苷类凡是水解后能生成糖和非糖类化合物的物质都是苷类。苷水解后生成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缩醛的结合键称为苷键,连接糖和非糖部分的原子称为苷键原子。黄酮类化合物具有C6-C3-C6基本结构黄芩黄芪苷槐花米芦丁蒽醌类化合物具有共轭二酮基本结构大黄大黄素苷茜草茜草素苷木脂素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C6-C3基本结构五味子五味子素秦皮秦皮甲素强心苷类化合物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结构毛花洋地黄地高辛蟾蜍蟾蜍甾皂苷类化合物结构复杂,水溶液振摇后起像肥皂样泡沫薯蓣薯蓣皂苷甘草齐墩果酸(3)萜类和挥发油类萜类是植物当中存在的一类具有(C5H8)n通式的碳氢化合物以及其含氧和饱和程度不同的衍生物
20、的总称,其分子的基本碳架可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依据分子中含有的异戊二烯的单位数,将萜类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四萜等。挥发油是植物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油状挥发性成分的总称,主要成分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如:薄荷、藿香、莪术(三) 天然药物化学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1、有效成分的提取(1)溶剂提取法:按照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选择适合的溶剂和方法提取。选择溶剂要点:能有效提取有效成分,沸点适中易回收,低毒安全极性溶剂,中等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醋酸乙酯乙醚三氯甲烷二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石油醚固体药材用极性递增的溶剂依次提起(种子类)石油醚油脂、蜡、挥发油、甾体、萜类三氯甲
21、烷、醋酸乙酯生物碱、有机酸、黄酮、香豆素类甲醇、乙醇、丙酮苷类、生物碱或有机酸类水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类提取方法:煎煮法含挥发性成分及加热易被破坏的成分不宜浸渍法适用于加热易被破坏、挥散成分,含淀粉或黏液质多的成分,时间长,效率不高渗滤法随时保持相当浓度差,效率高于浸渍法回流提取法效率高于渗滤法。但受热易被破坏的成分不适用。连续回流提取法弥补回流提取法中溶剂量大,操作繁琐,提取效率低的缺点(2)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溶于水的成分。有挥发性,在100度有一定蒸汽压。(3)其他方法组织破碎提取法:对热不稳定成分又溶于水。压榨法:某些成分在新鲜原料中存在量多或新鲜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学 概论 1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1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