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24的抗肿瘤特性的研究.doc
《白细胞介素24的抗肿瘤特性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细胞介素24的抗肿瘤特性的研究.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白细胞介素24的抗肿瘤特性的研究学 院:生命科学学院年 级:专 业: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摘要经过研究表明 MDA-7/ IL-24是通过消减杂交( differenTiaTion inducTion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 DISH ) 方法, JIANG等和FISHER 等从干扰素( inTerferon, IFN)和蛋白激酶C ( proTein kinase C, PKC) 激活剂瑞香素( mezerein) 诱导的人黑色素瘤细胞中发现了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 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2、 associaTed gene 7,MDA-7)它作为-种细胞因子型抑癌基因,是IL-10 家族中唯-个抑癌基因, 也是目前已知的唯-种既能抑制肿瘤生长又能刺激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基因, 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其抗肿瘤机制为MDA-7/ IL-24 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生长及转移,MDA-7/ IL-24 具有抗肿瘤旁杀伤效应,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4;肿瘤;抑癌作用AbstractAfter the study showed that MDA-7 / IL-24 By subtractive hybridi
3、zation (differentiation induction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 DISH) method, JIANG, etc., andFISHER etc. from the interferon (interferon, IFN) and protein kinase C (protein kinase C, PKC) activator Daphnetin (mezerein) induced human melanoma cells were found in 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
4、( MDA-7). As a cytokine-type tumor suppressor gene, is the only IL-10 family of a tumor suppressor gene, is also the head.The only known before can inhibit tumor growth but also stimulate the immune system genes that play a role in anti-tumor and inhibit tumor growth .No effect on normal cells.The a
5、nti-tumor mechanism of MDA-7 / IL-24induced apoptosis in various tumor cells and inhibition, inhibition of tumor cell invasion.Growth and metastasis, MDA-7 / IL-24 has anti-tumor next to the killing effects, inhibit tumor angiogenesis and immune regulation.Key wordsInterleukin-24;tumor;Anticancer目录摘
6、要IAbstractII前言11.1白细胞介素24的研究进展11.2白细胞介素的种类51.3白细胞介素24的作用机制91.4白细胞介素24的临床应用122.白细胞介素24基因抑制体内胶质瘤生长的机制研究132.1实验材料132.2试验方法143.结论16致谢20前言肿瘤(Tumor,neoplasm)是-种基因病,但并非是遗传的;它是指细胞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基因发生了改变,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前者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不发生转移,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后者生长迅速,可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还会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正常器官结构,使机体功能失调,威胁
7、生命。1癌细胞有三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不死性,迁移性和失去接触抑制2。除此之外,癌细胞还有许多不同于正常细胞的生理、生化和形态特征。正因为此,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世界上难以攻克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肿瘤治疗的常规方法有手术、放疗和化疗三种。3,4但因其副作用大,复发率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等特点,仍不能彻底根治肿瘤。目前科学家正实验想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根治肿瘤。所谓的基因治疗(geneTherapy) 是新近发展起来的-项新技术,经典的基因治疗指在基因水平上对遗传缺陷进行纠正4。它主要是向靶细胞或组织中引入外源基因DNA 或RNA 片段,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关闭或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从而达到治
8、疗的目的。通常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失活等。现在基因治疗已从对单基因缺陷性遗传病的基因替代治疗,拓展至对致病基因的修正和基因增强治疗,以及采用外源调理性细胞因子基因、核酶类及反义核酸类基因药物进行治疗。最近随着对MDA-7/ IL-24 研究的深入, 其多种抗肿瘤生物学特性被揭示, 包括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及增强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5。这些抗肿瘤生物学特性奠定了MDA-7/ IL-24作为临床肿瘤基因治疗工具的基础。MDA-7/ IL-24 的抗肿瘤作用在临床期试验中已被证实, 为未来MDA-7/ IL-24 的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6.白细胞
9、介素24(IL-24) 又称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 (MDA 27) , 是Jiang 等8用差减杂交的方法从干扰素B(IFN 2 B)和瑞香素(mezerein) 诱导的人黑素瘤细胞(HO 21) 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小鼠IL24又称为IL 24 诱导分泌蛋白( IL-24 induced secreTed proTein, FISP ),是从IL24 诱导的小鼠Th2细胞中分离的17。本文主要对IL-24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作-简要综述.1.1白细胞介素24的研究进展1.1.1 IL-24的发现与来源IL-24又称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DA-7)。199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0、Jiang等8将增生活跃的人类HO-1黑色素瘤细胞产生的cDNA文库与经干扰素-(IFN-)和蛋白激酶C活化剂抑制毒素(MEZ)共同处理过的HO-1细胞的cDNA文库进行减数杂交,首次发现了后者有-新的黑色素瘤分化相关cDNA,命名为MDA-7。2002年Caudell等9根据MDA-7的结构,包括与已知细胞因子的同源性、染色体定位、原始信号肽、分泌类型及免疫功能等将其命名为IL-24,与IFN-, IFN-, IFN-, IL-10,IL-19, IL-20,IL-26-起归类于型细胞因子家族,除IFN外又称为IL-10家族10。 在脾,胸腺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等免疫器官中可以检测到
11、IL-24的表达。除此之外-些非黑素细胞或造血起源的细胞,在适当的状态下也可以诱导IL-24mRNA-过性的表达。IL-24表达可以特异性地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原位肿瘤和转移瘤的生长,但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1.1.2 IL-24的染色体定位及分子结构IL-24的染色体定位及分子结构基因结构和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 人IL-24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32区的-个195 kb大小的基因簇中9,属于IL-10家族的成员,其它IL-10家族的成员IL-19和IL-20也定位于这个基因簇11,它们具有结构和序列同源性9,12。mda-7cDNA全长为1 718 bp, 其主要阅读框架编码了-个206个氨
12、基酸组成的新蛋白,分子量为23。8 kD,成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8103。其N端有-包含49个氨基酸的引导序列(信号肽),可引导蛋白分泌到细胞外7。IL-24蛋白质N2末端具有很强的疏水性,同时分析还显示在第48个氨基酸处存在-个裂口(cleavage),并且从这个裂口处余下的157个氨基酸被分泌到细胞外部,而这部分蛋白质又是亲水的, 由此提示IL-24既可以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生长作用又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能是由于表达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部的原因。MDA-7/IL-24蛋白是-种-螺旋的分泌蛋白13。IL-24作为-种细胞因子在不同的物种上均有表达和分泌,已自小鼠和大鼠成功地克隆到其同
13、源物。小鼠的IL-24同源物被称为IL-4诱导的分泌蛋白(IL-4 induced secreTed proTein,FISP),是-种Th2细胞特异的细胞因子,含22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与人IL-24有80%核苷酸同源性14。大鼠的IL-24被称C49a(Mob5),是通过PCR技术从损伤组织中发现的,含18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3103,与人IL-24有78%的核苷酸同源性,与损伤早期炎症和组织修复过程中纤维母细胞的增殖有关13。正因为mda-7/IL-24的同源分子在不同物种上都有表达和分泌,进-步说明了这种分子的细胞因子特性。1.1.3 IL-24表达及其调节I
14、L-24基因最初是从人IFN和MEZ诱导分化的人黑色素瘤细胞中克隆来的。研究发现IL-24在正常胸腺、脾脏以及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上均有表达,在正常的黑色素细胞和早期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水平较高,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它的表达逐渐减少,在转移性黑色素瘤细胞中几乎看不到IL-24的表达16。此外,Zhang等15在几个结肠癌标本中也观察到了mda-7的高水平表达,这个现象和我们通常认为mda-7的抗肿瘤作用不符。然而,用IFN-和MEZ联合刺激24h后,可以不同程度地诱导不同阶段的黑色素瘤细胞株(WM35、WM278、FM516、WM239、FO-1、
15、HO-1、C8161、MeWo、3S5、70W)表达IL-24,也可以诱导PCa细胞(DU-145)、正常乳腺上皮细胞(HBL-100)、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157)、正常小脑细胞(NC)、胶质母细胞瘤(GBM-18)、宫颈癌细胞(Hela)、鼻咽癌细胞(HONE-1)、骨肉瘤细胞(Saos2)表达IL-24,但不能诱导上述来源的其他细胞株、人类结肠癌细胞(SW613)和人类胰腺癌细胞(BxPC-3、PANC-1、MIA PaCa-2、AsPC-1)表达IL-247。人IL-24还可以表达于脾、胸腺、PBMC等免疫组织并使肿瘤细胞丧失永生性以及诱导终末分化。细胞表面
16、的IL-24受体由IL-22RI、IL-20R2和IL-20RI、IL-ZORZ两对异二聚体组成,两者的亲和力相同。IL-24作用于复合体,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使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I、STAT3磷酸化,磷酸化的STA竹由细胞质转入细胞核,激活启动子,参与下游基因的表达。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对IL-24的不同反应可能与受体数量、类型及受体转导后的不同信号传导路径有关,因此IL-24很可能是-种凭借不同机制发挥多种功能的蛋白质。在外源凝集素(PHA)和脂多糖(LPS)刺激的人PBMC中,主要是活化的CD-3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表达IL-24。1.1.4 IL-24的受体及其信号
17、转导IL-2属于IL-10家族, 所知的IL-10家族新成员(IL-19,IL-20,IL-22 MDA-7/IL-24。IL-26/AK155)的受体都属于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17。这些受体大都是跨膜糖蛋白,它们的细胞外部分是由大约220个氨基酸组成2个串联的三型纤连素的功能区,并有多个对二级结构非常重要的保守的氨基酸位点。通常,当配体和2个特殊的受体链结合以后,R1和辅助性的R2相聚合,形成最后功能性的受体复合物,和配体结合后将会激活细胞内Jak-STAT途径,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相关的生物学效应。此家族蛋白质C-末端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特别是F螺旋区域内具有最高的同源性,而此区域是I
18、L-10家族分子识别其受体的重要结构之-,因此推测IL-24的受体有可能就是已鉴别的IL-10家族的受体分子。其中IL-24与IL-20的总体同源性最高,为33%。到目前为止,IL-10家族的受体亚单位包括3个类受体(IL-10R1、IL-20R1和IL-22R)和两个类受体(IL-10R2和IL-20R2)18。Wang等18用IL-24-碱性磷酸酶(IL-24-AP)筛选转染不同受体链的COS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发现IL-24-AP可结合已转染IL-20R2的COS细胞,而且其结合已转染IL-22R1/IL-20R2或IL-20R1/IL-20R2的COS细胞的能力明显增强。进-步用A
19、P染色检测证明,同时转染了IL-20R1/IL-20R2或IL-22R1/IL-20R2的COS细胞表面结合IL-24-AP的数量最多,且分布均匀。IL-24-AP与IL-20R1/IL-20R2和IL-22R1/IL-20R2显示相似的亲合力和饱和度动力学,两者的亲合系数大约为8.因此,IL-24的受体为二对异源二聚体:IL-20R1/IL-20R2和IL-22R1/IL-20R218。IL-20R1又称为IL-20R或CRF2-8或ZcyToR7或CPNM-1,为524肽,其中胞外区221个、穿膜区23个、胞质区280个氨基酸,另有2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其胞质区可能与激酶Jak1相关,可激
20、活信号分子STAT3。IL-20R2又称为IL-20R或DIRS-1,为282肽,其中胞外区203个、穿膜区23个、胞质区56个氨基酸,另有2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IL-20R主要表达于正常皮肤角质细胞和睾丸,心脏、肺、胎盘、肾上腺和卵巢也有表达19。IL-22R1又称为CRF2-9或ZcyToR11,为660肽,其中胞外区212个、穿膜区23个、胞质区325个氨基酸,另有14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主要表达于正常肝肾组织和多种肿瘤细胞;IL-24与受体作用后可激活细胞内信号分子STAT1、STAT3、AP-1和C/EBP并增加转录的半衰期。IL-24既能与天然受体结合,也能与超表达的受体结合,与其受
21、体作用后激活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STAT信号通路(JAK-STAT),使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1、STAT3磷酸化,磷酸化的STAT3由细胞质转入细胞核,激活启动子,参与下游基因的表达,发挥相应的生物学作用18。IL-24信号转导系通过其受体-异源二聚体IL-20R1/IL-20R2和IL-22R1/IL-20R2来进行。受体复合物中的两条链在结合IL-24后才能转导信号,当与其中-个受体结合时,IL-24不能激活STAT,高分辨率的条带转移凝胶显示,IL-24与它的异源二聚体结合后能激活STAT-1和STAT-3,因为它们能分别与对应的抗体发
22、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18。mda-7蛋白结合到IL-20和IL-22受体复合物上,可激活JAK/STAT信号途径,从而起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但Sauane等19近期研究发现,用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和AG18)或用JAK选择性抑制剂(AG490)治疗并不能阻止ad-mda-7诱导凋亡的作用。不同的细胞株对ad-mda-7的敏感性与IL-20R1、IL-20R2、IL-20R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 ad-mda-7能杀灭JAK/STAT信号途径缺失的肿瘤细胞。而用p38(MARK)选择性抑制剂SB203580可部分地抑制由ad-mda-7诱导的凋亡。该实验第-次阐述了由
23、信号途径介导的ad-mda-7诱导的凋亡是不依赖酪氨酸蛋白激酶,故可区分mda-7抗肿瘤不是由IL-20和IL-22受体复合物介导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另外mda-7还可调节与STAT相关的干扰素调节因子1和干扰素调节因子2的表达20,从而抑制肿瘤生长。1.2 白细胞介素的种类1.2.1 白细胞介素的定义由白细胞分泌的-类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免疫活性的细胞因子。目前已发现IL-1IL-33。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直沿用。白细胞介素缩写为IL。-般具有多来源、多功能和多作用途径的特点。其立体结构有三叶草型、4-螺旋束型和三明治型等。信号转导方式有胞外因子-受
24、体复合体相互作用和胞内信号传递途径等。它是淋巴因(lymphokins )家族中的成员,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产生,其作用能刺激T,B淋巴细胞及其他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功能。1.2.2 白细胞介素的主要分类1)IL-1IL-1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如B细胞、NK细胞、体外培养的T细胞、角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星形细胞、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均可产生IL-1。IL-1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形式,-种称IL-1,由159个氨基酸组成;另-种称为IL-1,含153个氨基酸;两者由不同的基因分别编码。虽其氨基酸顺序仅有26%的同源性,然而IL-1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细胞 24 肿瘤 特性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1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