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2全解课件.ppt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2全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2全解课件.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北京化工大学 2012.2(春季学期),2,第 1 章 总 论,1.1 能源与能源的分类(1)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石油作为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其加工过程和产品质量对它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大影响。(2)分子水平炼油、原子经济化工 新催化材料、新反应工程和新反应途径,3,第 1 章 总 论,1.1 能源与能源的分类1.1.1 能源能源定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和动力的物质能源类型: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力、电能等。能源与能量的区别作业:列举几例新型能源及制备技术(从文献摘要中总结1-2句)。,4,第 1 章 总 论,1.1
2、.2 能源的分类1.1.2.1 按来源分类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量(太阳辐射能)太阳能总能量可达174000 TW/a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地热能和原子核能)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潮汐能),5,第 1 章 总 论,1.1.2 能源的分类1.1.2.2 按能源的转换和利用层次分类(1)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2)二次能源(电、蒸汽、煤气、石油制品)(3)终端能源天然气:甲烷(82-98%)和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等。类似的有煤层气。95%以上甲烷水煤气(半水煤气):主要成分:H2,CO,少量CO2,N2,CH4等,6,第 1 章 总 论,
3、1.1.2 能源的分类1.1.2.3 按能源的使用状况分类(1)常规能源(2)新能源生物质能:秸杆气化,生物制氢。生物柴油:各种不同油料和醇类在酸或碱催化下进行酯交换反 应1.1.2.4 按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分类(1)清洁能源(2)非清洁能源,7,第 1 章 总 论,1.1.2 能源的分类,化学法:液碱催化酯交换,反应速度慢,工艺流程复杂,不 是绿色加工工艺生物法:采用生物酶作催化剂,距离大规模工业化较远高温高压(超临界反应)法:用超临界萃取(或液固萃取)后的液体原料;反应速度快,无催化剂;绿色加工工艺,8,第 1 章 总 论,1.1.2 能源的分类,关键技术后处理分离过程的分子热力学基础,用于
4、建立过程数学模型特殊蒸馏分离醇水稀溶液(分离剂的筛选),9,第 1 章 总 论,1.2 化学工业节能的潜力与意义1.2.1 我国化学工业的特点(1)煤、石油、天然气既是能源,又是原料(2)能源消费以煤为主(3)大宗化学品生产规模太小1.2.2 节能潜力节能总潜力和可实现的节能潜力,10,第 1 章 总 论,1.2 化学工业节能的潜力与意义1.2.3 节能的意义1.3 节能的途径1.3.1 结构节能1.3.2 管理节能1.3.3 技术节能1.3.3.1 工艺节能催化剂和化学反应工程 催化技术是现代炼油和石油化工工业重要的科学技术基础,在炼油和化学工业中60%以上的新产品和90%以上新工艺的开发基
5、于催化作用。分离工程改进工艺方法和设备,11,第 1 章 总 论,1.3 节能的途径1.3.3.2 化工单元操作设备节能流体输送机械、换热设备、蒸发设备、塔设备、干燥设备。1.3.3.3 化工过程系统节能把整个系统集成起来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待,所进行的节能工作。1.3.3.4 控制节能,12,第 1 章 总 论,教材:冯宵.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参考书:1.陈安民.石油化工过程节能方法和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52.黄素逸.能源科学导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3.刘家祺.分离过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第 1 章 总 论,考核方式
6、:五分制成绩评定:课程总成绩的评定权重为:作业占10%,课程测验占60%(采取开卷方式),课程报告占30%。课程报告:一种新型的节能技术,如催化(反应精馏)技术,反应-反应耦合,结构化催化剂,新型热泵,新型精馏技术(热偶精馏、特殊精馏)等。大约5000-10000字左右。,14,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能量:内能是物质内部一切微观粒子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和。(状态参数)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揭示能量“质”的属性热力学第三定律:0K时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等于零 节能的实质:防止和减少能量贬值现象的
7、发生,15,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1 基本概念2.1.1 热力系统(系统)热力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中取出的研究对象。系统的边界: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固定的、移动的、真实的、假想的能量交换:热和功物质交换:物质的流进和流出,伴随着能量的交换开口系统(流动系统):有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闭口系统:无物质交换孤立系统:无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绝热系统:无热量交换,16,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1 基本概念2.1.2 平衡状态热力状态(状态):某一瞬间的宏观物理状况。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宏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如温度、压力、组成等满足力平衡、热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状态(不存
8、在不平衡势)2.1.3 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式状态参数:描述系统宏观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的单值函数,17,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1 基本概念2.1.3 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式状态参数:描述系统宏观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的单值函数强度量(强度性质):压力P、温度T、组成 x 等;不可加量广延量(容量性质):容积V、内能 U、焓 H、熵 S 等;可加量广延量/质量 转变为强度量2.1.3.1 温度温标:衡量温度的标尺t(摄氏温度)=T(热力学温度,开尔文温度,或称绝对温度)273.15,18,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1 基本概念2.1.3 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式2.1.3.2 比容和密度比容
9、:单位质量物质所占有的容积 m3/kg密度:比容的倒数 kg/m3,19,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1 基本概念2.1.3.3 压力单位:工程大气压(at)1at=1kgf/cm2 标准大气压(atm)1atm=760 mmHg测量仪器:差压计(压力表或真空表)表压(Pg)=绝对压力(P)-大气压(P0)真空度(Pv)=大气压(P0)-绝对压力(P)真空度(Pv)=-表压(Pg),20,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1 基本概念2.1.3.3 状态公理和状态方程式状态公理:对于组成一定的物质系统若存在 n 种可逆功(系统进行可逆过程时 和外界所交换的功量)的作用,则决定该系统平衡态的独立状
10、态参 数有 n+1 个。简单可压缩系统:与外界交换功量的模式中只有容积功的系统。物质的状态方程式:F(p,v,T)=0,21,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1 基本概念2.1.4 功和热量功(W):系统对外界的单一效果归结为提升一个重物,则说系统作了功。系统对外做功为正,得到功为负。热量(Q):由于温差引起的,系统与外界之间发生的能量转移。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22,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1 基本概念2.1.5 可逆过程耗散效应:使功变为热的效应。非平衡损失:有限温差下的传热过程有限压差混合过程(化学势差)可逆过程是理想化的极限过程,可以作出最大的功或消耗最少的功,为评价 实际能量
11、转换过程提供了理想的标准。,23,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输入系统的能量-输出系统的能量=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宏观动能:mc2/2宏观位能:mgz系统内部的微观能量(内能):U2.2.1 闭口系统能量恒算式Q=U+W对单位质量q=u+w对微元过程q=du+w,24,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物质流转移到系统的能量为:,m1,m2,Q,W,m(u+pv+c2/2+gz)=m(h+c2/2+gz),h=u+pv,H=U+pV,25,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2.2.2 稳定流动开
12、口系统能量衡算开口系统的能量衡算式为:,m1,m2,Q,W,dU=Q W+m1(h1+c12/2+gz1)m2(h2+c22/2+gz2),Q=m2(h2+c22/2+gz2)m1(h1+c12/2+gz1)+W+dU,26,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稳定流动:空间各点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过程(1).热和功的交换不随时间而变;(2).物质交换不随时间而变;(3).进、出口截面参数不随时间而变,dU=Q W+m1(h1+c12/2+gz1)m2(h2+c22/2+gz2),dU=0,m1=m2,Q=H+m c2/2+mg z+W,
13、Q=out mi(h+c2/2+gz)i in mi(h+c2/2+gz)i+W,(对多股流体),27,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例2-1:某化肥厂生产的半水煤气,其组成如下:CO2 9%,CO 33%,H2 36%,N2 21.5%,CH4 0.5%。进变换炉时水蒸气与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6,温度为 653.15 K。设变换率为85%,试计算出变换炉的气体温度。,变换气,半水煤气,水蒸气,100 kmol,n kmol(nH2O:nCO=6),T=380,28,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2.2.2 稳定
14、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进入炉中的湿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kmol):CO2 9;CO 33;H2 36;N2 21.5;CH4 0.5;H2O 198出变换炉时湿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kmol):CO2 37.5;CO 4.95;H2 64.05;N2 21.5;CH4 0.5;H2O 169.95绝热过程:H=0;U=,29,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焓是状态参数,过程焓变等于终态的焓减去初态的焓;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反应的物系,计算焓变需考虑反应热。,30,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2.2.2 稳定流
15、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1).状态参数法,H=H1+Hr+H2=0,H1=-3.56 106(kJ),Hr=28.05(-41198)=-1.156 106(kJ),H2=10396 T-3099527(kJ),作业:1。计算653.15 K时转化 28.05 kmol 的恒温恒压反应热。,31,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1).统一基准焓法规定 0 K 时稳定单质的理想气体的焓为零;规定 298.15 K 时稳定单质的理想气体的焓为零;基准态下化合物的焓等于标准生成焓无论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元素守恒无论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过
16、程焓变:,H=H终态 H初态,653.15 K时,H初态=-49.17 106(kJ),753.15 K时,H终态=-49.98 106(kJ),H=H终态 H初态=0,32,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3 火用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了能量的同一性,“量”的属性;不能解释“质”的属性如:功和热,高温热与低温热;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能量的“质”的属性,说明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及 限制。,开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普朗克说法:不可能制造一个机器,使之在循环动作中把一重物升高,而同时使一热源冷却。,33,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3
17、火用与热力学第二定律,T,S,1,2,卡诺定理:在两个不同温度的恒温热源间工作的所有热机,不可能有任何热机的效率比可逆热机的效率更高。,热效率:c=1-T2/T1,34,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3 火用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结论:提高热效应的根本途径:提高热源温度、降低冷源温度以及尽可能减少不可逆因素。2.3.2 熵的概念和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熵是状态函数,定义(对可逆过程),热效率:c=1-T2/T1,最大有用功(以环境温度为限):W=Q(1-T0/T1),35,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3 火用与热力学第二定律,2.3.2 熵的概念和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熵流:由于热流引起的熵的变化 熵产
18、:由于系统内部和外部的不可逆性引起系统熵的变化 孤立系统或绝热系统的熵可以增大,或保持不变,但不可能减少(热 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不可逆性引起的做功能力损失为:,36,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3 火用与热力学第二定律,2.3.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衡算方程式 适用于任何系统的熵衡算方程式:进入系统的熵+不可逆性引起的熵产量=离开系统的熵+系统熵的变化 进、出系统的熵包括:进、出系统的物质流所携带的熵,以及因可逆传 热所引起的熵变 对闭口系统,37,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2.3 火用与热力学第二定律,2.3.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衡算方程式 对开口系统(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 节能 原理 技术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15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