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硫化体系.ppt
《第二章 硫化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硫化体系.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硫化体系(Chapter 2:curing system),8学时,橡胶工艺学精品课程多媒体教程,本章主要内容,硫化曲线及硫化特性参数,1,硫化体系配合剂,2,各种硫化体系配合、结构及性能,3,硫化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4,本章要求,要求,掌握硫化、焦烧、喷霜、返原、焦烧时间、工艺正硫化时间的概念,掌握硫化体系的选取方法,掌握硫化曲线各阶段特征及特征参数的含义,了解各种硫化剂的硫化机理,掌握主要促进剂的特点,掌握硫化胶的结构与强度、耐热性、动态性能的关系,重点掌握各种硫化体系的配合方式、交联结构及硫化胶性能,硫化的本质是橡胶线型大分子网络化,必须有硫化剂(curing agent),同时
2、加入促进剂(accelerator)和活化剂(activator),可大大加快硫化反应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一、硫化(curing)的概念,化学交联,硫化剂与橡胶反应形成交联键(cross bond),通过结晶、嵌段、氢键、链的缠绕等结合,第一节 概 述,二、硫化发展历史,1839年,Goodyear发明硫化。硫化体系组成:S1844年,发现无机促进剂碱式碳酸铅、碱金属氧化物等 硫化体系组成:S+无机促进剂,使用半个世纪。1906年,发现有机促进剂苯胺。1921年,发现ZnO有活化作用,取代碱金属氧化物。1926年,发现硬脂酸(SA)能提高ZnO的活化作用。之后,有机促进剂品种不断更新,促进速
3、度越来越快。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不同的硫磺硫化体系,如CV、SEV、EV体系等。1978年出现EC(平衡)体系。后发现,硫化剂除硫磺外,还有其他品种如过氧化物、树脂、有机胺、金属氧化物等也可以使橡胶硫化,开发了非硫硫化体系。,三、橡胶硫化反应过程,促进剂,活化剂,硫黄,促进剂多硫化物活性中间体,橡胶,橡胶大分子多硫化物,RSxSX,分解,大分子自由基或离子,橡胶,交联反应,交联键重排裂解主链改性,网络稳定的硫化胶,诱导期,交联反应期,网络形成期,转矩硫变仪,四、硫化曲线(curing curve),用硫化仪测硫化曲线。,(一)硫化曲线测定,测试原理:,下模腔摆动,对胶料施加转矩,胶
4、料将转矩传到上模腔,传感器检测转矩,胶料黏度,交联密度,硫化时间,(二)硫化曲线各阶段特征,1、焦烧期(AB段),从开始加热起,至焦烧点(B点)出现所经历的阶段。,焦烧点:胶料保持流动的上临界点(时间点)。,胶料焦烧(scorch)后,流动性明显变差,甚至不能流动,后续加工工序无法正常进行。,焦烧时间长短,反映胶料的加工安全性,焦烧时间长,加工安全性好。图中曲线2的加工安全性差。,焦烧期的重要参数:,ML最低转矩,反映胶料的黏度(流动性)高低。ts1焦烧时间(scorch time),从开始加热起,至胶 料的转矩由最低值上升0.1N.m所需要的时间。tc10焦烧时间,从开始加热起,至胶料的转矩
5、由最低 值上升10个单位所需要的时间。,ts1和tc10均表示焦烧时间,如果曲线较快出现平坦,二者相差较小;若曲线一直上升,二者差距随测试时间延长而加大。,(1)促进剂选用不当;(2)加工温度过高;(3)冷却不充分;(4)加工时间过长;(5)配合剂分散不均匀。,焦烧现象产生的原因:,内因,外因,(1)促进剂的品种:次磺酰胺类促进剂焦烧时间长,秋兰姆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促进剂焦烧时间极短。(2)温度:加工温度或停放温度越高,越易焦烧;(3)加工时间:时间越长,越易焦烧;(4)配合剂分散性:分散不均匀,容易焦烧。,影响焦烧时间长短的因素:,焦烧现象的理论分析,硫化剂与橡胶分子链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需
6、要一定的能量(E),即发生焦烧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炼胶过程中由于剪切生热,积累一部分能量(E1),在停放过程中由于温度较高又积累一部分能量(E2),热炼过程中对橡胶加热,积累能量E3,压延或挤出时胶料仍要受热,积累能量E4,胶料在硫化设备中受热,积累能量E5。,如果 E1E,胶料在炼胶过程中焦烧;E1+E2 E,胶料在停放过程中焦烧;E1+E2+E3 E,胶料在热炼过程中焦烧;E1+E2+E3+E4 E,胶料在压延或挤出过程中发生焦烧 E1+E2+E3+E4+E5 E,胶料在模具内硫化。,操作焦烧时间(processing scorch time):胶料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热积累效应所消耗的焦烧时间
7、;剩余焦烧时间(surplus scorch time):胶料在模具内保持流动的时间。操作焦烧时间长,剩余焦烧时间就短,在装模期间容易焦烧,给成品带来质量缺陷。因此,希望剩余焦烧时间长一些,产品加工安全。,预防焦烧现象的措施,(1)使用迟效性促进剂,如次磺酰胺类促进剂;(2)控制加工温度不要过高;冷却充分才折叠停放;(3)在保证配合剂分散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加工时间;(4)使用防焦剂(scorch retarder)如CTP。,2、热硫化期(BC段),由焦烧点到工艺正硫化点(C点)所经历的阶段,即硫化反应过程的交联反应期。曲线快速上升。,热硫化期特性参数:,MH最高转矩(torque),取决于
8、填料及硫化体系MH-ML最高最低转矩差值,反应交联程度(密度)高低tc90工艺正硫化时间,从开始加热起,至胶料的转矩由 最低值上升90个单位所需要的时间。斜率k反映胶料硫化速度快慢,斜率越大,硫化速度越快CRI加硫指数【CRI=100/(tc90ts1)】,min-1,反映 胶料硫化速度快慢,CRI值大,硫化速度快。,processing optimum cure time,工艺正硫化时间(tc90)为薄制品的实际硫化时间;厚度超过6mm的制品,因传热慢,实际硫化时间应在tc90的基础上延长一定的时间(计算确定)。工艺正硫化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能耗低。,影响工艺正硫化时间长短的因素:,胶种:N
9、R硫化速度快,tc90较短;硫化体系:超速促进剂或超超速促进剂,可大大缩短tc90;硫黄和促进剂用量增大,tc90缩短;硫化温度:硫化温度越高,tc90越短。,工艺正硫化时间短,并不表明硫化速度快。硫化速度用热硫化期的斜率或CRI表示。tc90应为焦烧时间和热硫化时间之和。,3、平坦硫化期(CD段),影响因素:(1)胶种(2)促进剂品种和用量(3)防老剂的品种和用量,曲线保持水平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反映胶料在硫化过程中性能稳定性的高低。,特性参数:,tH理论正硫化时间,胶料从开始加热起至交联密度达到 最大时所需要的时间。,4、过硫化期(D点以后),(1)胶料中含有大量Sx;(2)胶料的耐热性差;
10、(3)工艺条件不合适。,过硫化:胶料在高温长时间下硫化所处的状态。,返原(reversion)的原因:,减轻返原的措施:,(1)采用合适的硫化体系(2)NR与合成胶并用(3)合适的硫化工艺条件(4)使用抗返原剂,anti-recovery agent,硫化返原的研究方法:,(1)硫化返原率/%硫化曲线,MH最高转矩,NmMt过硫化条件下转矩,Nm,(2)返原指数Rt/min硫化曲线,最高转矩对应的时间,min,转矩从最高下降0.1Nm对应的时间,min,(3)性能保持率/%,(4)交联密度法,正硫化条件下的交联密度过硫化条件下的交联密度,Rt,(三)硫化曲线分析,硫化特性参数:,ML最低转矩M
11、H最高转矩MH-ML最高最低转矩差值ts1焦烧时间tc10焦烧时间tc50半硫化时间tc90工艺正硫化时间CRI加硫指数M10焦烧点的转矩M90工艺正硫化点的转矩,硫化曲线示意图,常见的硫化曲线:,1正常曲线2无硫化剂曲线3无促进剂曲线4无ZnO曲线5返原曲线6硫化不同步曲线7BR、NBR、SBR、白炭黑+Si-69硫黄硫化曲线8NBR、CR、NR超速或超超速硫黄硫化曲线,(四)理想的硫化曲线,较为理想的橡胶硫化曲线应满足下列条件:(1)硫化诱导期要足够长,充分保证生产加工的安全性;(2)硫化速度要快,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3)硫化平坦期要长,无返原。,(五)硫化曲线的应用,(1)测定某一
12、胶料的硫化特性参数;(2)研究胶料及配合剂硫化返原性及抗返原性;(3)研究胶料中硫化助剂的分散均匀性;(4)研究橡胶共混体系硫化同步性;(5)研究防焦剂的作用效果;(6)研究新型助剂对胶料硫化特性的影响(7)研究胶料硫化与发泡速度的匹配性(发泡硫化仪);(8)提供信息,协助配方设计人员调整配方。,五硫化过程中橡胶结构及性能的变化,(一)结构的变化 线性的大分子硫化后不同程度地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如下图:,(二)性能的变化,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定伸应力、弹性等性能达到峰值后,随硫化时间再延长,其值出现下降;伸长率、永久变形等性能随硫化时间延长而渐减,当达到最低值后再继续硫化又缓慢上升;耐热性、耐磨
13、性、抗溶胀性等都随硫化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改善,并在最佳硫化阶段为最好。,第二节、硫化体系助剂,一、硫化剂(curing agent),硫化剂:又称交联剂,是指能够将橡胶线型大分子交联成网状 结构的一类物质。作用:进行交联反应,使橡胶线型分子网络化。是配方中不可 缺少的最重要的配合剂。,主要硫化剂:,1、硫黄,硫黄粉,不溶性硫黄,胶体硫黄,沉淀硫黄,硫黄品种,制法,硫铁矿煅烧,得硫块再粉碎,石油尾气分离出H2S,氧化再还原,制法,气相法:硫黄加热汽化再急冷,液相法:硫黄加热280再急冷,多用于乳胶制品,(最常用),特 点:与橡胶的反应速度较快,反应温度较低,硫化胶的强度高,动态疲劳性好,耐热、耐老
14、化性较差,硫黄粉容易喷霜,价格便宜,是橡胶制品中使用最多的硫化剂。,(1)硫黄粉(S8)(sulfur/sulphur flour),作用机理:,均裂:S8(双基活性硫),Sx+S8-x,RSxH,Sx+RH,RH,RSx-1R+H2S,异裂:S8(两性离子),亲电加成,适用胶种:NR、SBR、BR、NBR、IIR、EPDM、IR.、TPI,应用场合:常温下或温度要求不太高的场合下使用的橡胶制品。,blooming,降低成品的使用性能,喷霜的危害,降低胶料与骨架的粘着性能,导致橡胶与骨架脱层,降低胶料之间的粘着性能,导致成型工艺性差,降低产品外观质量,(1)配合剂与橡胶的相容性差;(2)配合剂
15、用量过多;(3)加工温度过高,时间过长;(4)停放时降温过快,温度过低;(5)配合剂分散不均匀。,混炼胶产生喷霜的原因:,硫化胶产生喷霜的原因:,(1)与橡胶相容性差的防老剂或促进剂用量多了;(2)胶料硫化不熟,欠硫;(3)使用温度过高,贮存温度过低。,(2)不溶性硫黄(IS)解决硫黄粉喷霜而开发的品种,不溶性硫黄,非充油不溶性硫黄,如IS80,充油不溶性硫黄,如IS70-20、IS60-33,在CS2溶剂中不溶解,适用胶种及作用机理同硫黄粉,主要用于高档产品或与粘合有关的场合,如子午线轮胎的胎体胶、钢丝圈胶、钢丝编织胶管胶等。,注意:,不溶性硫黄不稳定,在高温下向硫黄粉转化,炼胶加硫黄时温度
16、不能超过95。,减轻喷霜的措施:,(1)低温炼胶;(2)使用不溶性硫黄;(3)用硫载体取代部分硫黄;(4)适当提高混炼胶的停放温度(2530);(5)采用促进剂或防老剂并用,减少单一品种的用量;(6)胶料中添加能够溶解硫黄的增塑剂如煤焦油、古马 隆树脂等;(7)使用防喷剂(blooming inhibitor)。,2、硫载体(sulfur-donor),DTDM、TMTD、TMTS、TETD、TRA、Si-69、MDB等,主要品种:,作用机理:,XSSX,XS,RSzX,ZnO,XSxS,分解,XS+SXz,RH,R+SXz H(XSH),XSz,RH,RS+XSzH,SXz(XS)+,R+R
17、,RR,RS+R,RSR,RS+SR,RSSR,适用胶种:与硫黄相同。应用场合:多用于高温硫化或制取耐热胶料。,3、过氧化物(peroxide),DCP、BPO、DBP、双2,5等,主要品种:,作用机理:,R-O-O-R,2RO,RH,R+ROH,R+R,RR,适用胶种:NR、IR、SBR、BR、NBR、EPM、EPDM,应用场合:制取耐热制品,4、酚醛树脂(phenolic resin),主要品种:,对叔丁/辛基酚醛树脂,如2402、SP1045、201、SP1055,作用机理:,HX,H+,RH,HX,H+,RH,适用胶种:NR、IR、SBR、BR、NBR、IIR、EPDM,5、金属氧化物
18、(metal oxide),主要品种:,ZnO、MgO、PbO,适用胶种:CR、CPE、CIIR、BIIR、CO、ECO,作用机理:,焦烧时间较短,硫化胶强度高,动态疲劳性好,弹性好。,+ZnCl2,ZnCl2+MgO,ZnO+MgCl2,6、有机胺类,主要品种:,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己二胺、三异丙醇胺、马来酰亚胺等。,适用胶种:,FPM、ACM、PU,混炼时易焦烧,适于高温短时间硫化,硫化胶抗返原性好。,用量:,15份,通常1.5 3份。适用于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种橡胶制品、密封件等。,7、其他硫化剂,(1)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聚体(TD),主要
19、品种:,适用胶种:PU,吸水性强,有毒,粘合性能好,适于橡胶与金属、纤维、玻璃、木材、皮革等粘合。,(2)甲基丙烯酸酯,主要品种: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锌、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应用:胶乳用交联剂,可作为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共交联剂。,二、硫化促进剂(accelerator),促进剂:凡是加入胶料后能够加快硫化反应速度,缩短硫化 时间,降低硫化温度的物质都称为硫化促进剂。,(一)促进剂分类,促进剂,噻唑类:M、DM、MZ,秋兰姆类:TMTM、TMTD、TETD、TRA、TBzTD,二硫代磷酸盐类:TP、ZDT、ZBTP,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ZDC(EZ)、
20、BZ、ZDMC(PZ)、PX,黄原酸盐类:ZIX(已基本淘汰),次磺酰胺类:AZ、CZ、DZ、NOBS、NS、MDB、DIBS,硫脲类:NA-22、DETU,醛胺类:H、AC,胍类:D(DOPG)、DOTG,1、按化学结构分类:,促进剂,酸性促进剂(A),中性促进剂(N),碱性促进剂(B),噻唑类,二硫代磷酸盐类,秋兰姆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黄原酸盐类,次磺酰胺类,硫脲类,醛胺类,胍类,2、按酸碱性分类:,酸性促进剂:本身显酸性,或与H2S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的促进剂。碱性促进剂:本身显碱性,或与H2S反应生成碱性物质的促进剂。中性促进剂:本身显中性,或与H2S反应生成酸性和碱性物质的促进剂。,
21、3、按促进速度分类:,以促进剂M对NR的促进速度为标准进行比较。,促进剂,慢速促进剂,中速促进剂,准速促进剂,超速促进剂,超超速促进剂,硫脲类,醛胺类,胍类,噻唑类,二硫代磷酸盐类,次磺酰胺类,秋兰姆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黄原酸盐类,(二)各类促进剂的结构及特点,1、噻唑类(benzothiazole),结构通式:,XH 金属原子 其他有机基团,代表品种:M、DM、MZ,特点:,(1)属于酸性、准速级促进剂,硫化速度较快;M焦烧时间短,易焦烧;DM 比M焦烧时间长,生产安全性好。(2)硫化曲线平坦性好,硫化胶有良好的耐老化性,应用范围广。(3)被炭黑吸附不明显,宜和酸性炭黑配合,槽黑可以单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硫化体系 第二 硫化 体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1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