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ppt
《制药工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药工程.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定义:利用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 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力,对双组分 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 技术,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21世纪最为先进的分离技术之一,随着膜材料、膜组件、膜设备的不断改进,膜分离技术已成为现代制药工业和医疗中技术革新的重要手段,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在短短的时间迅速发展起来,已广泛有效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生化制药、医疗卫生、冶金、电子、能源、轻工、纺织、食品、环保、航天、海运、人民生活等领域,形成了独立的新兴技术产业。目前,世界膜市场以每年递增14-30速度发展,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欧、
2、美、日等发达国家投巨资立专项进行开发研究,已取得在此领域的领先地位。我国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以及863、973计划中均列为重点项目,给予支持,膜分离技术,目前已经工业化应用的膜分离过程有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渗析(D)、电渗析(ED)、气体分离(GS)、渗透汽化(PV)、乳化液膜(ELM)等八种 还有许多正在开发研究中的新膜过程,它们是膜萃取、膜蒸馏、双极性膜电渗析、膜分相、膜吸收、膜反应、膜控制释放、膜生物传感器等。这些膜过程目前尚处在小型试验和中试阶段,膜分离技术,膜分离过程的共同优点是成本低、能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并可回收有用物质,特别适合于性质
3、相似组分、同分异构体组分、热敏性组分、生物物质组分等混合物的分离,分离膜,分离膜是指能以特定形式限制和传递流体物质的分隔两相或两部分的界面。膜的形式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被膜分割的流体物质可以是液态的,也可以是气态的。膜至少具有两个界面,膜通过这两个界面与被分割的两侧流体接触并进行传递。分离膜对流体可以是完全透过性的,也可以是半透过性的,但不能是完全不透过性的。膜在生产和研究中的使用技术被称为膜技术,分离膜,1.定义 在流体相内或两个流体相之间有一薄层 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成两部分,此薄层 物质就是膜2.特性 a 必须有两个界面 b 具有选择透过性,膜原料侧称为膜上游 透过侧称为膜下
4、游,膜的种类及结构,1.按膜的材料分类合成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等,膜的种类及结构,2.按膜的分离原理及适用范围分类 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3.按膜断面的物理形态分类 根据分离膜断面的物理形态不同,可将其分为对称膜,不对称膜、复合膜、平板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等,膜的种类及结构,对称膜:膜两侧截面结构及形态相同,孔径与孔径分布基本一致膜厚度约为10-200m有疏松和致密两种,致密目前工业少用,膜的种类及结构,非对称膜由致密的表皮层及疏松的多孔支撑层组成,致密层厚度约为0.1-0.5m,支撑层厚度约为50-1
5、50m表皮层与疏松的多孔支撑层材料相同,膜的种类及结构,复合膜一种具有表皮的非对称膜,但表皮材料与用作支撑层的对称或非对称膜材料不同皮层可以多层叠合,膜材料,要求:1.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物化稳定性 2.耐酸、碱、微生物侵蚀和耐氧化等 3.耐压、耐温(分离0-80 清洗110)4.化学相容性 能耐各种化学物质的侵蚀 5.生物相容性 不使蛋白质和酶发生变性,无抗原性 6.低成本,膜材料,1.合成聚合物膜材料(高分子膜 多采用)纤维素类、聚酰胺类、芳香杂环类、聚 砜类、聚烯烃类等2.无机膜 金属及其氧化物、多孔玻璃、陶瓷等,膜材料,无机膜优点:1.热稳定性好,适用于高温(可达400)、高压体系2.
6、化学稳定性好,能耐酸和弱碱,pH值范围宽3.抗微生物能力强,与一般的微生物不发生生化及化学反应4.无机膜组件机械强度大5.清洁状态好,本身无毒,容易再生和清洗6.孔分布窄,分离性能好,膜材料,无机膜缺点:1.没有弹性、比较脆 2.不易成型加工 3.用于造膜的材料少 4.成本较高 5.强碱条件下受到侵蚀,膜分离性能表示法,包括:1.物化稳定性 指膜的强度、允许使用压力、温度、pH值以及对有机溶剂和各种化学药品的抵抗性,他是决定膜的作用寿命的主要因素2.分离特性 主要包括分离效率、渗透通量和通量衰减系数三个方面,分离效率:用表观分离率RE表示 RE=(1-CP/Cb)100%CP膜的透过液浓度 C
7、b上游侧主体溶液浓度渗透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透过 物量,用JW表示 Jw=V/St V-透过液的容积或质量 S-膜的有效面积 t-运转时间,通量衰减系数:膜的渗透通量由于过程的浓度极化、膜的压密以及膜污染等原因将随时间而衰减,用衰减系数m表示 JT=J1tm JT、J1-膜运转t小时和1小时后的透过速度 t-运转时间 m衰减系数(通量衰减因子),膜组件,将膜、固定膜的支撑材料、间隔物或管式外壳通过一定的粘合或组装构成的一个单元,是膜分离装置的核心 主要有板框式、卷式、管式、中空纤维式,前二种使用平板膜,后二种使用管式膜,操作方式 膜的操作方式可分为死端操作和错流操作 1.死端操作(
8、无流动操作)所有原料均被强制通过膜,原料 中被截留组分的浓度随时间不断增加,因而渗透量随时间而减少,易受污染,2)错流操作 原料以一定组成进入膜组件并平行流过膜表面,沿膜组件内不同位置,原料组成逐渐变化,原料流分为两股:渗透物流和截留物流,操作方式,膜分离技术,推动力 适用的分离范围 应用微滤 压力差 0.01-10 微米 除颗粒物及细菌超滤 压力差 0.001-0.01微米 除病毒、热原和蛋白纳滤 压力差 切割分子量200-1000 分子的浓缩反渗透 压力差 离子级 去除无机盐、金属离子渗透汽化 分离物的分压 分离物浓度在0.1%-10%水/有机物 有机物/有机物分离透析 浓度差 切割分子量
9、50-10,000 血液净化气体分离 分压差 分离物在膜中的相对溶解性 富氧的制备,各种分离技术的特点,膜分离技术类型,1)反渗透 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 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 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 透(RO)处理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类型,适合制备反渗透膜的主要原料有芳香族聚酰胺类、纤维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药 工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1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