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的机制和处置.ppt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的机制和处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的机制和处置.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的机制和处置,山东省立医院,商德亚 教授,概 述,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常见的并发症,AMI引起的心脏猝死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AMI可以并发各型心律失常尤其以室性心律失常居多,分 类,发 病 率,特 点,梗死部位的不同,受累的心肌尤其是心脏的自律系统受累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心律失常,AMI后不同阶段,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指心率60次/分,发生率20%-40%。发病极早期发生率最高。下壁心肌梗死窦性行动过缓的发生率是前壁梗死的3倍,窦性心动过缓与迷走神经兴奋性有关,因迷走神经传入受体多分布在下壁。窦性
2、心动过缓的危险性:当心率极度减慢至30次/分以下时,可发生阿斯综合症;或心动过缓形成电不稳定性,而促发折返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房传导阻滞:发生率3.5%,多见于下后壁心肌梗死。窦房传导阻滞分为、度。窦性静止:发生率2.6%,是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发生心脏骤停的原因之一。交界性逸搏心律:是窦性过缓的继发现象,频率为30-50次/分。偶有加速性交界逸搏心律,频率在60-70次/分。,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20%。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4-19%。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莫式型和型。莫式型几乎是良性心律失常,不必处理。莫式型心室率低于40次/分伴有低血压者,应积极处理。度房室
3、传导阻滞:发生率2-8%。急性丅壁心梗发生率2-4倍于急性前壁心梗。,缓慢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前壁心梗并发RBBB,多为前降支近端闭塞,伴有严重的心衰和休克。1/3的RBBB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主要发生于前壁心梗,对近期预后影响较小。3.左前分支阻滞LAH:多发于前壁和前间壁心梗。4.左后分支阻滞:发生率1%,预后不佳。,缓慢性心律失常,双侧束支传导阻滞、三分支传导阻滞。心室停搏:发生率 1-3%。,快速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30-40%。多与全身应激有关。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1.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可能是
4、房颤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前兆。2.心房颤动:发生率10-15%。下壁梗死24小时内发生的房颤,可能与右冠堵塞影响房室结动脉供血或左房旋支供血障碍引起心房梗死;晚期发生的房颤与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有关。3.心房扑动:多为一过性,易变为房颤。4.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率2-7%。多短阵发作自行终止。5.加速性交界性心律:发生率10%。,快速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1.室性早搏:检出率60-100%。Lown分级级以上复杂性室早更具重要性。2.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发生率6-40%。频率200次/分的单行性室速,易发生室颤或心室停搏。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发生率8-46%。多阵发性发作自行终
5、止。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极易诱发心室颤动。,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发生率7-11%。缺血造成室颤阈值降低,坏死心肌细胞易出现碎裂电位和局部折返。,AMI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电解质毒性物质,解剖/电异常心肌病变、梗死后离子通道异常,缺血 缺氧 机械牵拉,自主神经体液因素(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药物,VT/VF,AMI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心脏交感神经重构,1.心梗后心脏交感神经发生损伤,周围神经纤维经过Wallerian变性,梗死区域去神经支配.2.继而梗死周边区发生神经鞘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神经芽殖),导致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高分布,交感神经密度增加。3.在发生心梗的心脏中,去神经支
6、配区域(梗死区)和高神经支配区域(梗死周边区)以及正常神经支配区域的共存可能在交感神经活动中增加心脏的电生理异质性,促进自律性异常和触发活动的发生以及折返的形成,AMI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心肌细胞电重构,1.心梗发生后,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均可观测到心肌细胞的电重构,表现为心脏各种电生理指标的改变。心梗发生后,由于心肌能量代谢障碍,Na-K泵活动降低,使膜内外的K+浓度差减小,膜电位减小,快钠通道失活,而钙通道仍可激活,心肌的快反应电位转变为慢反应电位,并有自律活动,从而引发心律失常。2.由于Na-K泵功能障碍,心肌细胞内Na+聚集,Na+Ca+交换增强,细胞内Ca2+浓度增高,容易引起触发性心律
7、失常,AMI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心脏解剖组织重构,心梗后梗死区心肌细胞纤维化、胶原沉积,心肌细胞肥大,瘢痕组织形成,以及缝隙连接的重构表现为缝隙连接蛋白(Cx)特别是Cx43空间分布的改变和数量的异常都会对心脏电活动的形成和传导产生影响,进而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AMI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电重构和解剖组织重构的相互作用,心梗后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电重构和解剖组织重构都与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既往的研究常常侧重于其中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外两方面的影响。实际上,交感神经重构、电重构和解剖组织重构三者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急性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中,一
8、半以上为猝死。80%-90%猝死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室颤/室速最常发生在发病4小时之内。随病人年龄增加,院内死亡率和猝死率增加。,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处理恶性心律失常是急诊医生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年来有关心律失常处理的观点集中体现了要提高临床处理的“效率”。急性心肌梗死时常出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所谓“恶性”,是因其已经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而危及生命。主要是指室性心律失常,如持续室速,室颤和某些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非持续室速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降解梯思维”的原则,要贯穿于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中!终止发作往往是最紧急而且必须的步骤。有时原发病
9、不能很快得到诊断或处理,心律失常已经造成非常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如室颤或无脉搏室速。特别突出效率,并不拘泥于清晰的诊断,完美的程序,而是强调“快”。只要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就要立即考虑是否可以电复律,甚至不需要完全弄清诊断;将CPR和除颤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其他一切措施都要为其让路;对任何心律失常首要的评价是血流动力学状态的评价,而不是心律失常的类型;把室颤和无脉搏室速的电复律由过去的逐渐增加电量连续3次改为最高电量1次;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包括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放在了第二的位置上,而且不再具体规定给药的时机,只要有机会且不干扰心肺复苏和除颤,何时给药都行。,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处理原
10、则,急诊治疗的策略现在已经十分清楚。原发病和诱因的治疗必须给与强调。急性心肌梗死伴发的室颤或室速,随着心肌再灌注的建立和心功能的好转,心律失常也能够得到控制。某些诱因也可直接导致心律失常,如低血钾或抗心律失常药物造成的扭转性室速等,应该给予纠正。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处理原发病和诱因。减少或预防再次发作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基础治疗血运重建(静脉溶栓、PCI/CABG)阻滞剂;ACE抑制剂或ARB;他汀类抗血栓治疗:抗血小板、抗凝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改善心功能,急诊治疗,一、单形性室速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意识丧失或出现严重低血压,采取同步直流电复律200300J,复律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的机制和处置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机制 处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1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