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析.ppt
《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析.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方法研究及软件编制,陈月明 李淑霞,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系,一、井间示踪剂技术简介,二、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基本原理,三、软件简介,四、实例分析,五、结论,目 录,一、井间示踪剂技术简介,问题的提出,1、注水开发后期油田特征,2、示踪剂类型及特征,3、井间示踪剂监测,4、国内外研究现状,井间监测的目的,1、分析油藏在平面和纵向上的非均质情况,2、判断地层中是否存在高渗透层,求出其厚度、渗透率等地层参数,3、确定调剖剂类型及用量,井间示踪剂技术简介,示踪剂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纵向扩散和横向扩散,图12 示踪剂在均质油藏中的流动(连续注入和段塞注入,图36 示踪剂在非均
2、质油藏中的流动(多层叠加,图78,二、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基本原理,1、示踪剂产出曲线的物理模型,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基本原理,示踪剂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基本原理,示踪剂在均质油藏中的流动,连续注入后对流动几何形状的影响及产出百分比关系,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基本原理,段塞注入后对流动几何形状的影响及产出百分比关系,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基本原理,示踪剂在非均质油藏中的流动,多层油藏示意图:,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基本原理,多层示踪剂产出曲线:,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基本原理,2、示踪剂产出曲线的数学模型,(1)一维对流扩散方程的建立及求解,(2)井网条件下流管中流体
3、流动的数学模型,(3)不同井网下的数学模型,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基本原理,(1)一维对流扩散方程的建立及求解,运用变量代换和拉氏变换,得解为:,推广到任意形状的流管,有,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基本原理,(2)井网条件下流管中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示踪剂段塞的无因次体积,注入到井网的示踪剂体积,流管突破时井网中驱替液的无因次体积,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基本原理,(3)不同井网下的数学模型,该式为示踪剂产出曲线分析的理论基础,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基本原理,3、示踪剂产出曲线的 计算方法,使下列目标函数最小:,实测浓度,mg/L,计算浓度,mg/L,n 实测点数,软件中采用参数分离的非线性最小二乘
4、法进行优化计算,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解释基本原理,三、软件简介,软件简介,软件简介,解析方法主界面:,软件简介,解析方法数据输入窗口:,软件简介,解析方法分析结果:高渗透层参数,软件简介,解析方法分析结果:产出曲线拟合,软件简介,解析方法分析所得结果文件,解析软件有关参数说明,*.dat数据文件的格式为:,1 nwell 2 ntrasty 3 ndata notput 4 i t(i)c(i)5 frac fm fp eabtp 6 sw area poros thi per nlayer 7 aalfap tr rate 8 icc(j),软件简介,nwell-井名 ndata-示踪剂产出曲
5、线的实测点数 notput-拟合点数 i,t(i),c(i)-分别代表实测点的点序列、时间(d)及浓度(ppm)frac-浓度校正系数 fm-峰值浓度校正系数 fp-佩克莱特数校正系数 eabtp-突破扫油系数 Sw-含水饱和度(指示踪剂试验时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含水饱和度)Area-生产井的控制面积(m2)poros-孔隙度 thi-有效厚度(m)per-平均渗透率(mdc)nlayer-小层层数(即示踪剂产出曲线上的峰值个数)aalfap-佩克莱特数 tr-该生产井分得的示踪剂注入量(t)rate-生产井的日产水量(m3/d)icc(j)-选择作为峰值的点的序列号,其中各符号代表的意义如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示踪剂 监测 资料 解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08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