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伤口愈合病生理-罗斌.ppt
《1-1 伤口愈合病生理-罗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伤口愈合病生理-罗斌.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口愈合的病理和生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罗 斌,伤口愈合的历史,公元前2000年 古巴比伦:咒语和糊药公元前1600年 古埃及干尸:用棉线缝合伤口公元前400年 希波克拉底:伤口感染流脓 愈合公元120年 Galen 治疗角斗士:相对潮湿的环境 有利于伤口愈合,外科无菌术之父Lister(1827-1912),英国外科医生当时切口感染几乎100%概念:空气中的氧气使组织坏死Lister 认为是微生物引起石炭酸消毒伤口,器械,手术室,手术者的手手术死亡率 50%降至15%,现代外科伤口处理,各种形式的敷料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生物工程组织,伤口愈合的生理过程分三期,炎症反应期组织增生肉芽形成
2、期伤口收缩与瘢痕形成期,炎症反应期,发生时限:伤后即刻至35天病理特征:血小板活化血液凝固,血块填塞伤口纤维连接蛋白出现在血凝块中微血管通透性 炎性细胞渗出中性粒细胞最早进入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异物,释放介质使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趋化迁移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吞噬,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胶元合成,血管生成临床意义:清除致伤因子(如病原体)和坏死组织调控因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促使成纤维细胞趋化、定向游动巨噬细胞分泌的多种因子,促血管生成和胶元合成,炎症反应期,炎症细胞聚集与局部渗出的生理意义吞噬、清除异物与细胞碎片稀释局部毒素与刺激物质抗体特异性中和毒素纤维蛋白形成局部屏障释放生长因子
3、、调控炎症反应,组织增生和肉芽形成期,发生时限:伤后72小时2周病理特征: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连接蛋白沿胶元分布于肉芽中毛细血管胚芽形成肉芽组织: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临床意义:填补、修复缺损,抗感染、吸收清除坏死组织调控因素: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多种因子:刺激细胞增殖、细胞间基质蛋白合成和血管生成,肉芽组织增生期,肉芽组织的生理意义填充创面缺损保护创面防止细菌感染减少出血、渗血为新生上皮细胞提供营养成分(上皮化),伤口收缩与瘢痕形成期,软组织创伤修复的最终结局伤口收缩发生于伤后35天,伤口边缘向中心移动、收缩,以消除创面瘢痕形成时限:无菌手术伤口23周感染伤口45周瘢痕组织成分:成纤维细
4、胞、胶原纤维,伤口收缩与瘢痕形成期,增生期:成纤维细胞增生与胶原纤维合成,瘢痕生长,平衡期:胶原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平衡,瘢痕静止萎缩期:胶原酶分解胶原,瘢痕软化、缩小 随着瘢痕的形成和成熟,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逐渐减少,成纤维细胞变成纤维细胞,伤口愈合的组织学特点,真皮,表皮,表皮,表皮,真皮,真皮,炎症期,炎症晚期,增殖期,纤维素,红细胞,血小板,血管破损,凝血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痂皮,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胶元,巨噬细胞,正常的伤口愈合特点,动态的,三期有重叠多细胞参与多种细胞因子多种生长因子多种蛋白合成,伤口愈合的类型,一期愈合二期愈合三期愈合,伤口愈合类型,一期愈合,二期愈合,三
5、期愈合,伤口小,清洁,无肉芽组织的愈合如外科切口的愈合48h 表皮跨越伤口;72h 毛细血管生长;7d 胶元纤维跨越伤口。,伤口大,有感染,坏死组织多,不能直接对合,需清洁肉芽组织填充肉芽组织从底部和边缘将伤口填平,表皮再生45周愈合后瘢痕大,一期和二期的结合形式伤口污染重,预置缝线几天后收紧缝线,对合伤口少用,伤口愈合的特殊形式痂下愈合,伤口表面由渗出液、血液、坏死脱落物质干燥后形成一层黑褐色硬痂其下方进行伤口的二期愈合,痂下愈合过程,创缘表皮基底细胞增生,逐渐向创面中央移行肉芽组织增生愈合速度较慢,痂下愈合,硬痂的病理生理保护创面阻碍创面渗出液外流易诱发感染造成愈合延迟,慢性伤口,定义: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 伤口愈合病生理-罗斌 伤口 愈合 生理 罗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08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