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压积及相关参数的检测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doc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压积及相关参数的检测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压积及相关参数的检测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压积及相关参数的检测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 硕士生姓名: 赵 蒙 指导教师:曹 红 教授 指导小组:曹 红 教授 专业名称:神经病学摘 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血流变学指标如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的临床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以及对脑梗死发病过程的可能影响机制。研究CT灌注(computer tomography perfusion CTP)的各参数与脑梗死患者的上述血流变学指标是否有相互关系。【材料方法】:选择在2011年7月-2013年11月之间就诊于大
2、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临床脑血管病患者102名。所有患者入院24小时内均行头CT检查排除脑出血、肿瘤、积水。入院后1周内复查头颅CT或行MRI检查明确缺血病灶。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脑梗死组51例,对照组51例。其中有影像学梗死病灶者84例,无病灶或脑白质脱髓鞘者共18例。根据影像学结果统计84例有梗死病灶者中皮层梗者22例,皮层下梗死者62例。入院后第48小时内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日本Sysmex XE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外周血RBC(1012/L)、HCT(L/L)、Hb(g/L)水平,根据HCT水平分为两组:HCT水平42%为高HCT组,HCT水平42%为低HCT组。
3、48名患者入院后1周内行脑CT灌注检查,原始图像通过脑灌注软件处理后测量各脑区的灌注参数,如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对比剂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TTP)、对比剂排除时间(time to distinct TTD)、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CT灌注后行头CT扫描,48例患者中有明确梗死灶者共39例,脱髓鞘病变者5例,无影像学病灶者4例。39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部
4、位分为A、B两组,A组为病灶在基底节区共27例,B组为病灶在脑叶共12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对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进行评定,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检验的显著水平为双侧检验P0.05。【结果】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在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构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RBC、HCT水平有统计学差异。脑梗死组外周血RBC、H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Hb无明显差异(P0.05)。3. 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可
5、能受年龄及外周血HCT水平的影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回归方程为y=-4.429+0.063 x1+1.818 x2。Y代表梗死部位,x1代表年龄,x2代表HCT。84例脑梗死患者中高HCT组脑叶梗死占13.9%,基底节区梗死占86.1%;低水平HCT组中皮层梗死35.4%皮层下梗死6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932, P0.05)。4. 脑梗死组外周血RBC、HCT与NIHSS呈正相关。Hb与NIHSS无明显相关(P0.05)。对照组RBC、Hb、HCT水平与NIHSS均无明显相关(P0.05)。5. 脑梗死组颅脑CTPI参数 1)病侧半球与健侧半球相比较,C
6、TPI参数中MIP及CBV有统计学差异(P0.05),CBF、TTP、TTD、MT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病侧半球的MIP、CBV均明显小于健侧。病侧脑叶与健侧脑叶相比较,CTPI参数中CBF、CBV、TTP、TTD、MT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IP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侧脑叶CBF、CBV、TTP、TTD、MTT均低于健侧。病侧基底节及健侧基底节比较,CTPI各参数MIP、CBF、CBV、TTP、TTD、MT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 病侧半球的TTD与NIHSS有相关性,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其MIP、CBF、CBV、TTP、MTT与NIHS
7、S均无明显相关(P0.05)。健侧MIP、CBF、CBV、TTP、TTD、MTT与NIHSS均无明显相关(P0.05)。病侧脑叶的CBF、TTD与NIHSS有相关性,呈正相关关系(P0.05)。健侧MIP、CBV、TTP、MTT与NIHSS均无明显相关(P0.05)。病侧基底节及健侧基底节的CTPI各参数MIP、CBF、CBV、TTP、TTD、MTT与NIHSS均无明显相关(P0.05)。 3)病侧半球及健侧半球MIP与外周血RBC、HCT水平呈负相关;TTP、TTD与外周血RBC、HCT水平呈正相关,CBF、CBV、MTT与外周血RBC、HCT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病侧半球及健侧半球
8、各灌注参数与外周血Hb外无明显相关(P0.05)。病侧基底节TTD与外周血RBC、HCT水平呈正相关,其他灌注参数MIP、CBF、CBV、TTP、MTT与外周血RBC、HCT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健侧基底节MIP与外周血Hb呈负相关,其他各灌注参数CBF、CBV、TTP、TTD、MTT与外周血Hb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病侧和健侧脑叶MIP与外周血HCT水平、Hb呈负相关,病侧脑叶MIP与外周血RBC呈负相关。健侧脑叶MIP及脑叶其他灌注参数CBF、CBV、TTP、TTD、MTT与外周血RBC、HCT水平、Hb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 1.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的RBC、HCT
9、水平明显增高,提示RBC及HCT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2.脑梗死发生的部位可能与年龄及外周血HCT水平有关。年龄及外周血HCT的增加都更易诱发基底节区梗死的发生。 3外周血.RBC、HCT水平的变化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速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的进展,最终促进脑梗死的发生。所以外周血的HCT及RBC水平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4.CTPI的部分灌注参数可能对对神经功能的损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脑梗死部位不同CTPI参数的敏感性也不同。脑左右半球及脑叶的灌注参数敏感性相对高,但特异性差;基底节灌注参数敏感性低,特异性也较差。 关键
10、词 脑梗死 红细胞数 红细胞压积 血红蛋白 CT灌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压积及相关参数的检测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 硕士生姓名:赵 蒙 指导教师:曹 红 教授 指导小组:曹 红 教授 专业名称:神经病学前言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缺血性脑血管病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严重危害健康的高发疾病。现阶段国际上对引发脑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较明确的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但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对脑血管病的影响仍未完整阐述,且不同研究结论迥异。血液流变学已被研究表明其变化会引发脑血流的改变,其中以血液黏度的改变对局部脑血流的影响为著 吕建强, 韩岩, 孙波, 等. 血液流变学指标 24 h 动态
11、观察与缺血性中风发病关系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2, 24( 3) : 132.。对于血流变众多参数的研究中一致发现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的变化能通过影响血黏度从而诱发脑血流的改变,但其对脑血流的改变趋势及可能的影响机制现阶段尚无定论。CT灌注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 CTPI)是临床上一种功能成像的方法。它通过CT增强扫描的不同时相和CT图像密度的变化来观察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分析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情况。随着多层螺
12、旋的应用与数学模型的不断改进,CTPI在脑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疾病的研究及临床诊断中已经被应用。现阶段CTPI主要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对缺血半暗带的诊断及指导治疗 Koenig M,Klotz E,Luka B.Perfusion CT of the brain;Diagnostic approach for early detection of ischemic stroke.Radiology,2005,209: Gillard JH,Bearcroft PW,Miles KA.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cerebral CT perfusion with
13、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reliminary result.Radiology,2002,205:185-198.,但对于脑梗死患者梗死前期之后CTPI的临床诊疗价值尚无有意义的发现,因此本研究主要借助CTPI这种功能学检查手段来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RBC、Hb及HCT的临床变化及其对脑梗死可能的的影响机制。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选自2011年7月-2013年11月之间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2名患者。纳入标准:(1)中华神经科学会及中华神经外科学会1996年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经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
14、ted tomography, CT)检查确诊,部分病例亦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确诊; (3)非TOAST分 型 中的 心 源 性 脑 栓 塞及其它原 因 引发 的缺 血 性 卒 中。 (4)对诊疗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1)半年内患急性心肌梗塞、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有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者; (2)有各种急慢性感染、肿瘤、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营养不良、脱水、脾切除、脾功能亢进、肾动脉狭窄、多囊肾、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急性或慢性肝胆疾病及心肺功能障碍者; (3)严重胃肠疾病或者有胃肠手术史;
15、(4)近三个月应用生长激素、骨髓抑制/刺激药物、炎症抑制药物及/或影响免疫系统功能药物;近三个月失血频繁或者过量出血、失血者。所有患者根据影像学结果脑叶梗死22例,基底节区梗死62例,脑白质脱髓鞘8例,未见异常者10例。CT灌注后行头CT扫描,根据CT显示的缺血病灶将48例行CT灌注者分为A、B两组,A组为病灶在基底节区,B组为病灶在脑叶。二、研究方法 (一)标本采集对所有入组患者于发病48小时内无菌条件下抽取空腹12小时后清晨肘静脉血,2小时内送检于我院检验科。入院1周后于我院放射科行头CT灌注检察或MRI检查。(二)主要观察指标及检查方法 1外周血RBC、Hb、HCT水平的测定:采用日本希
16、森美康株式会社生产的sysmex XE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希森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配套试剂检测,由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负责测定,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开机并检查; (2)质控,然后选择进样器模式,将样品放在样品架内,再将样品架放入进样器; (3)设置进样器样品识别号、样品架号和管的位置,进行样品检测; (4)检测合格后经接受标号打印样品分配单; (5)分析样品; (6)结束操作,关机检查,关闭电源。2全脑CT灌注检查(1)CT扫描方案 所有患者于入院后1周内行全脑CT灌注检察,采用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机,具体扫描方案:使用高压注射器经
17、肘前静脉注射碘海醇40ml,随后推注生理盐水40ml,注射速率4.0ml/s,延长5秒后进行扫描。选基底节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层面,电压80kV,电流200mA,即时图像采样率为1层/s,层厚5mm共扫描4层,总扫描时间50s,共获得图象2002幅。扫描数据使用Perfusion CT灌注成像软件基于去卷积数学模型进行后处理,然后使用CT阈值滑块设定阈值范围,去除骨、脂肪、空气的影响。选择Brain stroke-CT Perfusion协议。选取增强处于峰值的大脑前动脉作为输入动脉,选取同一层面的上矢状窦作为输出静脉,将感兴趣区(ROI)分别放置在血管
18、内,以计算对比剂的注射速率。经过计算生成各参数函数图。(2) 灌注图像分析 将扫描获得的CT灌注参数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由两位有经验的神经系统放射专家对灌注彩图共同目测分析,对血流改变情况达成共识。 2)定量分析:分别选两侧大脑半球、两侧ICA供血区(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区)、MCA供血区(部分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枕叶)画感兴趣区。获取各参数值。具体划分情况以TTP所显示的前后分水岭区的中线为划分标志。MIP:扫描期间所有图象的最大密度投影图象,反映血流流经脑组织区导致增强的程度,间接反映脑组织灌注量,单位CT值-HU。CBV:所观察的区域的毛细
19、血管和大血管的血管床容积,代表局部脑组织中血液的充盈的容量,单位ml/1000ml。CBF:单位时间流经 100g脑组织的血流量,代表局部脑组织的血液流量,单位为ml/min/100ml。TTP:造影剂在特定区域脑组织中达到峰值所需要的时间。TTD代表造影剂从特定区域脑组织中排出需要的时间。TTD:造影剂由特定区域脑组织中完全排除所需要的时间。MTT:对比剂通过观察区域的平均时间,反映血液一次通过某一区域脑组织所用时间。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
20、对入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由一名经过培训不了解入选者临床表现和影像结果的医师进行评定。(三)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应用One-Sample Kolmogorov-Smirnov Test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IQR)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样本间差别分析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Post Hoc Multiple Comparisons(年龄,HCT,RBC,Hb,CTPI的参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配对样本间差别的分析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方法(
21、NIHSS评分)。样本间的构成比应用2检验。双变量间的单因素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用于双正态分布变量)或Spearman非参数等级相关性分析(用于非正态分布的变量)。二分类及多分类变量之间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的显著性水准为双侧检验P0.05。结 果一、脑梗死患者外周血、RBC、Hb及HC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表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组别对照组脑梗死组例数5656年龄(岁) (xs )(极值)(68.929.57)(45-88)(66.1010.67)(51-85)性别 (男/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梗死 患者 血红 细胞 相关 参数 检测 分析 及其 相关性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0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