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权威资料].doc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权威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权威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角色扮演教学法是现代中小学及幼儿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角色扮演为心理学家莫雷诺的创造, 后发展为林顿社会角色理论和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关键词角色扮演教学法;社会角色;互动理论 G424.1 A 1009-914X(2014)44-0227-01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新课程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方法,要完应用好这种教学方法,就得从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上解决问题。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所谓“角色扮演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设计一个真实的、涉及价值争论的问题情境,并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角色情景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其他同学当观众。学生表演结束后,“观众”对扮演者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体验生活,解决矛盾,在角色扮演、欣赏、评价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角色扮演教学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是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进行,它既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也符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处在他人的地位考虑问题,逐步学会解决各种价值冲突,同时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各类人物的心理感受,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行为的应变能力,达到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角色扮演
3、教学法的应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适用于一些需要亲身体验来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在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类似的剧中去了解、揣摩、体会与感受,并配合过程中的讨论与事后的省思,加强学生对问题情境了解的深度,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角色扮演为心理学家莫雷诺所创。其于公元1920年创设心理剧后,角色扮演也就成为团体辅导,以及教学上的重要技术。莫雷诺认为,角色置换是一种心理技术,它让人置身于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让个人真正
4、的体验生活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透过这种历程,个人不只可借着演出来抒发情感,而且可以学得新的行为方式以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角色扮演教学法来源于社会表演、心理戏剧等,其理论基础主要为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心理学的符号互动理论。 (一)社会角色理论 角色在社会学中,是指与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社会角色理论的重要代表是美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林顿。林顿认为角色可以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他还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林顿将社会结构置于个人行为之上,视社会结构为一个行为规范体系,个人接受和遵
5、循着这些规范。因而角色是由社会文化塑造的,角色表演是根据文化所规定的剧本进行的。 这种理论认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将人际关系的人人系统置于有意识状态。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社会角色的主要内容包括: 1、角色的确定 在社会舞台上,人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角色,角色的承担首先要有一个确定的过程,或者说需要经过“认同”,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等与其承担的角色相一致。角色确定是在长期社会互动中完成的。角色确定也常有失误的情况,如不能胜任角色、未承担合适的角色、选择了不适当角色等。角色的确定是否有效,最终是由社会决定的,但它也与个人的活动和努力密不可分。 2、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权威资料 角色扮演 教学法 教育 心理学 基础 权威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05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