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传记学探析.doc
《心理传记学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传记学探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传记学探析第10卷第1期2008年2月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mofWuyiUniversity(SocmlSciencesEdition)10No.1Feb.,2008心理传记学探析周宁,刘将(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2)摘要: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质化的叙事研究取向,目前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心理传记学作为质化研究一种典型的表现,也正受到研究者的肯定.心理传记学不仅是新兴的学术领域,也是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了解个人生命发展的重要方法,心理传记学对心理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心理传记学;生命历程;心理学;质化研究中圈分类号:138
2、4-0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513(2008)O1一oo79一o4学术研究随着学术发展或社会思潮的转变而在方法与内容上有所不同,心理学也不例外.在心理学领域,以前的研究通常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而这样取向的效度和对某些研究课题的适用性越来越遭到质疑.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和心理学对知识看法的不同和范式的转变,近年来产生了一些不同传统实证主义取向的知识活动.心理传记学(Psycho-biography)是近年来新兴的学术领域,也是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Psychobiography这个词1976年第一次出现在艾尔穆斯(Elms)的着作政治学中的人格(PersonalityinPoliti
3、cs)中“,至今已近3O年.自从1982年朗彦(Runyan)出版生活史与心理传记学(LifeHistoriesandPsyehobiogra-phy)2一书以来,已经有好几本相关的着作.研究者对人的不同预设信念,形成了不同的学术范式.从事心理传记学研究,也必须树立自己的与社信念,进而建立自己的范式.本文主要研究了心理传记学的定义,历史发展,研究取向,具体的研究步骤以及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一,心理传记学的定义关于心理传记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弗里德兰德(Frledlander)将心理传记学定义为心理分析理论或概念在传记学上的运用.嘲朗彦认为心理传记学的界定不只是将人格理论应用在传记,同时
4、也包括将心理学理论的任何分支的心理概念,资料及方法应用于传记学.2.迈克亚当(McAd-arns)和奥克博格(Ochberg)则认为心理传记学是有系统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将个人生命转换成一个连贯且具启发性的故事.4综合以上说法,结合当前心理传记学的发展实践,笔者对心理传记学进行了重新定义.笔者认为,心理传记学是指明确地使用正式的或系统化的心理学概念,原理或理论于传记的研究,并把个人生命发展历程转换成一个连贯的并具有启发性的故事.这样的定义不仅突出了心理传记学的跨学科和学科整合特点,还可以看出随着心理传记研究的发展,心理传记学试图描绘出自己的专业领域.心理传记学作为一种学术研究,是心理学家或传记家尝
5、试去理解被研究对象的生命历程或重要阶段,并有意识地对这些生命历程或重要阶段作心理学的解释.心理传记学的历史发展心理传记学的研究始于弗洛伊德的达文西及其童年的记忆引.弗洛伊德同时也研究摩西,威尔逊总统等人,而弗洛伊德也曾经被其他心理学家所分析.嘲朗彦整理心理传记学的发展发现,在z0世纪2O年代,一些心理传记开始出版,其作者并没有受过正规的心理分析或精神病学的训练.It30收稿日期:2007一O63O项目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批准号:06040202008).作者简介:周宁(197O一),男,四川简阳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8O?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2008车年代心理传记作品很多,这些心理分析式的传记研究确有泛滥之嫌,而且这类传记研究也引起方法学上的批评.之后,在40年代发展缓慢.到50年代心理传记研究有了重大转折,出现了一些对方法学要求严谨的作品.到六七十年代出现了一些较为着名的作品.2O世纪90年代作为心理学本身发展出多元方法对话的学术氛围所展现的现象之一,便是出现了心理学学院的心理传记学位论文.同时,出于心理学者的心理传记学佳作不断涌现,有的让人称赞叫绝,有的则直逼人心.如中国香港心理学家岳晓东博士的少年我心等着作就是此类代表.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传记学的研究取向柯罗斯比(Crosby)按照研究取向的不同把心理传记分为两
7、种形式:因果式(causa1)和连贯整体式(conherent).E8因果式的解释在寻找导致承认行为的儿时实践或其背后的原因;而连贯整体式的解释,则试图在个人行动所产生的各种不同资料中,找到统一的整体,例如一个人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因果式取向着重在行为的”原因”,通常运用心理分析理论.柯罗斯比提出两个检验因果式解释的标准:适当的证据及严谨的推论.而有的研究者超越了因果式解释的限制,不必寻找儿时的原因,童年资料的缺少也不是问题.这些研究者试图从个人的生命事件或行为找到一个连贯的整体或规则.连贯整体式解释的目的在寻求行为出现的重复模式(repetitivepattern).即研究者针对个人生命在特
8、定脉络下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提出一个概念或解释,使人们理解个人的行为.以上两种理传记学研究取向主要是关于资料的解释方式,不同的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或兴趣会做出与相应的选择.(二)心理传记学具体的研究步骤作为一种质化研究方法,心理传记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选择传主,运用已出版的资料,收集未出版的资料,亲近访谈有关人士和进行心理传记撰写五个阶段.第一,选择传主.研究者要选择感兴趣的传主,只有选择了感兴趣的传主,研究者才可能并愿意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作研究.但传主最好不是研究者非常崇拜或厌恶的人物,以免情感的过渡涉人.对传主研究的切人点可以是他生命中的某一时期或特殊心理问题,但仍要了解传主的整体生
9、命发展.第二,运用已出版的资料.选定了传主之后,就要确定哪些资料可用.如果该传主已有人研究,积累了资料,可以从中反思借鉴.但要发现新问题,得出新的研究结论,则是一种挑战.传主的书信,日记,自传,回忆录等相关着作都可以使用.第三,收集未出版的资料.收集未出版的资料至关重要.这些资料包括传主的手稿和医疗,人事等相关档案等,也可以请档案专家帮助搜集相关材料.”档案研究”是心理传记学研究过程中非常必要的研究方法.第四,亲自造访相关人士.对在世的传主,亲自访谈或接触其本人可获得真实宝贵的资料;对已故的传主,访问其亲友,同事,朋友会有十分重要的收获.访前先通知对方并充分掌握相关信息,以便提高访谈质量,拓展
10、访谈深度.第五,撰写心理传记.心理传记撰写过程,不仅是资料的整理组织,还要重视文字的流畅性和可读性.整个心理传记研究的过程,还须涉及社会,政治,心理,历史等背景,这在传记撰写过程中应给于充分考虑.四,心理传记学研究的特点心理传记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正日益受到关注.用于心理传记学研究的相关资料,通常是描述性的资料,如文字,图片等.为了保证结论的准确性,研究资料必须充分,全面,这就要求研究者在收集相关材料时应把握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切,决定着心理传记学研究有其鲜明的特色:第一,研究注重生态效度.心理传记学研究强调必须考虑被研究者的真实生活情境和历史背景,必须注重与被研究者相关人员的观感交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 传记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0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