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酶D的细胞信号转导作用cropped.doc
《磷脂酶D的细胞信号转导作用croppe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磷脂酶D的细胞信号转导作用cropped.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把 磷 脂 酶 分 为 5 类(图 1),即磷脂酶 A1(PLA1)、磷磷脂酶D的细胞信号转导作用钟秀丽1,崔德才2*,李玉中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 00 81 ;2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安 27 10 18 )摘要:磷脂酶 D (PLD)是一类重要的跨膜信号转导酶类。分别由一个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编码。植物PLD的 总体域结构相似,只是不同类型之间在某些单元上有重 要差异。它们各具独特的生物化学特性。不同的PLD在 不同的胁迫类型启动的特定的细胞过程中执行独特的细 胞信号转导功能。PLD 与其它磷脂酶及 Ca2+ 信使之间 有交互作用,形成复杂的
2、信号转导网络。这一网络在不 同植物种类、器官、组织和细胞类型中表现出特异性。 文章最后讨论了PLD 研究中有待揭示的问题并展望了 今后的发展方向。揭示出PLD 信号转导途径与PLC 和PLA2 信号转导途径同样重要。本文对这些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同时着重分析不同的细胞过程中 PLD 的功能以及PLD 与其它信使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包含 PLD的信号转导网络的特异性。关注这一问题将有助 于揭示对各种刺激均做出反应的共同信号物质如何 精确转导复杂胞外信号的机制。关键词:细胞信号;磷脂信号;磷脂酶 D ;特异性中图分类号:Q7 1磷脂不仅仅是生物膜的骨架成分,而且能通过水解后产生的产物来参与多种生理过
3、程以及环境 刺激引起的细胞反应。磷脂酶是催化磷脂水解的 第一步的关键酶,根据水解磷脂的部位不同可以脂酶 A2(PLA2)、磷脂酶 B(PLB)、磷脂酶 C(PLC)和磷脂酶 D(PLD)。关于 PLA1 和 PLB 的研究报告至今仍很少,PLA2 和 PLC 的细胞信号转导功能发现较早,研究信息已经积累了很多,主要集中在动物方面。PLD 于上世纪 40 年代就在植物中被发 现(Hanahan 和 Chaicoff 1948),但是半个多世纪以 来,人们只关注它在植物衰老和机械损伤时催化 膜脂降解的这一功能。直到近年才发现,各种环 境刺激,包括低温、水分胁迫、病原菌激发和 激素刺激均会迅速激活P
4、LD (Ryu和Wang 1996; Fan 等 1997; Lee 等 1997)。在 ABA 的信号转导中,抑 制PLD 活性会导致信号传递全部或部分受阻(受阻 程度因细胞类型而异) (J acob 等 1 99 9; Ritchie 和 Gilroy 1998)。基于这些发现,PLD 才被确认为重 要的跨膜信号转导酶。由于 PLD 的细胞信号转导 作用的发现,这个“古老”的酶又引起新的关 注。近几年来,关于 PL D 的结构、生物化学特 性与细胞信号转导功能方面的研究报告迅速增加,图 1 不同磷脂酶水解结构磷脂的部位Fig.1 Sites of hydrolytic cleavage o
5、f phospholipids by PLA1, PLA2, PLB, PLC, PLDModification from Wang (2002).1PLD 的结构与生物化学特性1.1PLD 的域结构特征迄今为止,已经从蓖麻、拟南芥、豇豆、 甘蓝、烟草、水稻和玉米等多种植物中克隆到PLD 基因,仅拟南芥中就已经确认了 12 个基因。根据这些基因的结构和它们编码的 PLD 的序列相2004- 11- 22 收到,2005- 07- 11 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 o . 304701 65) 资助。* 通讯作者( E-ma i l: cd ca i s d au .e du. cn; T
6、 e l: 05 38 -8 2 4 2 6 5 6 -8308) 。 综 述 Review 似性、域结构、生化特性以及 cD N A 克隆的顺序,把这些基因分成 5 类,即 PL D 、PL D 、 PLD 、PLD 和 PLD 。在动物细胞中克隆到两 个 PLD 基因,PLD1 和 PLD2。在酵母中报告了两 个 PL D 基因,但只有一个得到鉴定。植物 PLD 的总体域结构是相似的,但是有些 单元有重要差异。除了 PLD 外的植物 PLD 都包含有 C2 域,这是植物 PLD 所特有的结构,在动物和酵母中都没有发现。C2 域是一个 Ca2+ 与磷脂 结合的折叠域,该结构域中二分环(bip
7、artite loop) 上的 4 5 个氨基酸的性质与 Ca 2+ 的结合有关 (Ponting 和 Parker 1996)。PLD 和 PLD 二分环上 保留了所有的酸性氨基酸(Qin 等 1997),而 PLD的二分环上则有两个被碱性或中性氨基酸残基取代,因而减弱了 PLD 对Ca2+ 的亲和性。多数PLD 都有两个 PIP2 结合位点,一个是近 N- 末端的 C2 域,一个是近 C- 末端的催化域附近的多磷脂酰肌醇 (PPI)结合单元。不同 PLD 之间的这个 PPI 结合单元 也有差异。PLD 上包含结合单元RxxxxKxRR (即 精氨酸 xxxx 赖氨酸 x 精氨酸精氨酸)和一
8、个反转序 列单元RKxRxxxxR(Qin 等 1997)。在 PLD 中这4 个保守的氨基酸残基中保存 3 个,而 PLD 中保 守性最低(有的被酸性残基取代)。PLD 中有一个 十四酰基化(myristoylation)保守序列。这是 PLD 和 PLD 所不具备的(Qin 等 1997)。在拟南芥中, Ca2+ 结合到 PLD1 和 PLD1 的 C2 域,引起酶的 构象变化,从而增强 C2 域对磷脂酰胆碱(PC)的亲 和力(Zheng 等 2000)。PLD1 被磷脂酰肌醇 4, 5-物 PLD 更为接近。PLD 特殊的域结构说明它的激活特性可能不同于其它 PLD 。1.2PLD 的生
9、物化学特性PLD 结构的多样性正是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 生物化学特性的基础。植物 PLD 的 C2 域的存在说 明了 PLD 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被 Ca2+ 激活。由于 C2域和 PIP2 结合单元在不同 PLD 之间有重要差异,这些 PLD 的激活对 Ca2+ 和 PIP 的需求不同。PLD2在以单独一种磷脂作为底物的离体实验中需要毫摩尔水平的 Ca2+ 激活(Qin 等 1997)。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在酸性(pH4.55.0)下,PIP 存在时,在 Ca2+2浓度接近其生理浓度时检测到了 PL D 活性(Pappan 和 Wang 1999)。PLD 和 PLD 则需要 Ca2+2+和 PIP
10、2 协同激活,在微摩尔的 Ca 水平下最活跃(Qin 等 1997)。PLD 不含有 C2 域,但是含有 PX和 PH 域,它的激活不需要 Ca 。而像 PLD 和PLD 一样需要 PIP2(Qin 和 Wang 2002)。PLD 的 特征是其激活依赖于油酸,其它不饱和脂肪酸即 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激活程度差一些,而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和棕榈酸则没有激活作用(Katagiri 等2001)。另一方面,实验中还发现溶血磷脂酰乙醇 胺(LysoPE)(Ryu 等 1997)和 N- 酰基乙醇胺(NAE)(Austin-Brown 和 Chapman 2002)是 PLD 的负调节 因子。2+值得注意的
11、是,这些 PLD 的调节因子(Ca2+、PIP 、游离脂肪酸、溶血磷脂等) 大多还是 PL A22和 PLC 的底物、产物或下游靶物。PLC 的功能之一是产生三磷酸肌醇(IP3 ),它能引起细胞质中的2+2+2 磷酸(PIP2)和 Ca 协同激活,PIP2 分别在 C2 域和催化区与 PLD1 结合,但是这种结合受到 Ca2+ 浓Ca 水平的增加(Staxen 等 1999)。PIP2 是一种含量很低的植物脂类,是 PLC 的底物。游离脂肪酸和度的调节。在无 Ca2+ 或 Ca2+ 浓度较低时,PIP 结溶血磷脂则是 PLA 的产物。PLD 的负调节因子2合在 PLD 1 的 C2 域。相反当
12、 Ca 2+ 浓度较高时,在 C2 域的结合受到抑制,促使 PIP2 结合在 PLD1 的催化区,这种结合进一步促进 PLD1 与 PC 结 合(Zheng 等 2000, 2002)。还有一类特殊的 PLD,被命名 PLD。它们 的特征是有 PX(phox homology)域和 PH(pleckstrinhomology)域,但是没有 C2 域。PH 域由约 120 个氨基酸构成,能够与多种磷脂酰肌醇结合,但是 可能具专一性(Lemmon 和 Ferguson 2000)。动物 PLD 也包含PX和PH域,但是不包含C2域(Frohman 等 1999)。所以,PLD 的域结构和序列特性与
13、动2NAE 则是PLD 或PLD水解N- 酰基磷脂酰乙醇胺(NAPE)的产物。另一方面,PLC 的底物 PIP2 的合 成也受 PLD 的影响,在动物体系中发现,PLD 催 化反应的产物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PA)能够激 活 PI-5 激酶(Jenkins 等 1994),它是 PIP2 合成的关 键酶。因此有学者提出动物细胞 PLD 和 PIP-5 激 酶的激活形成一个正反馈作用环,使 PA 和 PIP2 迅速产生,这种作用进而增强 PLC 的活性与功能。在植物中,PA 能够与植物PI-4 激酶结合(Stevenson等 1998),但是 PLD 在植物的多磷酸肌醇形
14、成中的 作用目前还不清楚。另外,PLD 的产物 PA 能够激活 PLA2。可见,PLD 与其它磷脂酶之间以及不同的 PL D 类型之间可能有复杂的激活与抑制关系。 除了受上述调节因子的影响,PLD 还受到 pH 的影响。PLD 和 PLD 只在中性 pH 下活性最强, 在酸性 pH 下没有活性。在接近生理 Ca2+ 浓度的情 况下,PL D 在酸性 pH 下有活性(Qi n 和 Wan g2002)。说明细胞内 pH 的变化对不同的 PLD 类型的影响不同。另外,Ritchie 和 Gilroy (2000)还发 现,PLD 受三聚 G 蛋白的调节。植物中这种调节 机制还不清楚。在动物中小 G
15、 蛋白如 ADP 核糖基 化因子(ARF)和Rho对PLD 的调节机制则已经清楚 了。不同 PLD 的调节机制各有不同之处,说明它们可能各自执行不同的信号转导功能。不同的 PLD 的底物专一性不同。PLD 以一 种以上的磷脂作底物,通常的结构磷脂如磷脂酰 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 都是很好的底物,但是它几乎不能水解磷脂酰肌 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N- 酰基磷脂酰乙醇 胺(N AP E ) 、心磷脂和缩醛磷脂( Ab ousa l ha m 等19 97 ) 。PL D 和 PL D 不但能够水解 PC 、PE 、PG,还能够水解 PS 和 NAPE。P
16、LD 和 PLD 水 解同样的底物,但是 PLD 优先选择 PE 和 NAPE, 而 PLD 则不然。不依赖于 Ca2+ 的 PLD 表现出独 特的底物专一性,它水解的是 P I ( W issi n g 等199 6) ,而 PL D 、PL D 、PL D 都不水解 PI 。所以,激活不同的PLD 可以导致不同种类和数量的 磷脂被水解,因而产生的 PA 的分子种(molecular speci es)的组成会有差异。图 2 PA 与其它磷脂信号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Fig.2 Interconversions of PA and other lipid signal messengers LP
17、 PS: Lipid phosph ate phosphatases; DAGK: DAG kin ase; PA K : PA k i na s e ; PC: Pho s p h a t i d y l c h o l i n e ; PE: Ph osphatidylethan olamin e; PG: phosph atidylglycerol; PLA: Phospholipase A; PLC: Phospholipase C; PLD: PhospholipaseD; PIP 2 : P hosphatidylinosito l 4, 5 -bisph osph at e; D
18、 AG : Diacylglycerol; PA: Phosphatidic acid; DGPP: Diacylglycerol pyrophosphate; FFA: Free fatty acid; PL: Phospholipid; LysoPL:Lysophospholipid; LysoPA: Lysophosphatidic acid.1998),DGPP 也可以在磷脂磷酸酶的作用下脱磷酸化形成 PA (Munnik 等 2000)。 值得注意的是,PA 及其进一步代谢产生的DAG、LysoPL 和 FFA 等信使物质除了 PLD 途径 以外,还可以由其它磷脂酶途径产生,进一步说
19、 明磷脂酶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如PA 和DAG 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信使物质,都具有 PL D 和 PLC 两条产生途径。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动物中可能使用 PA 和 DAG 两种信使物质。已经发现PA 能够激活多种信号蛋白,DAG 能够激活PKC超 级家族成员。然而,植物缺少 PK C ,DAG 可能 在 DAG 激酶的作用下迅速转化成 PA,作为信使 物质将信号向下游转导,所以植物可能主要以 PA 作为信使物质(Laxalt 和 Munnik 2002)。PA 在 PA 激酶的作用下产生的 DGPP,是新发现的一种磷脂。Munnik 等(1996)用 G 蛋白活化 剂黄蜂毒素(masto
20、paran)处理衣藻,激活 PLD 和 PLC 信号转导途径后首次检测到DGPP 的存在。后 来又发现植物细胞受到干旱、盐和渗透胁迫、病 原菌激发等各种刺激后DGPP水平均发生迅速而短2PLD 作用的直接产物 PA 及其下游事件2.1PA 的代谢与转化不同 PLD 特异性地水解各种磷脂,直接产生 PA。PA 本身就是信使物质,能够激活靶物使它 将信号向下游传导。同时 PA 还可以进一步代谢生 成其它信使物质(图 2)。如在磷脂磷酸酶的作用下 脱磷酸化形成二酯酰甘油(DAG),还可以在 PA 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形成焦磷酸DAG(DGPP)(Munnik 等2000),也可以在PLAs 的作用下去
21、酰基形成FFA 和溶血磷脂酸(Lys oPA) (M ei jer 等 20 01 )。同样, DAG 也可以在 DAG 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形成 PA (van der Luit 等 2000; den Hartog 等 2001; Munnik 等暂的变化,在未受刺激的细胞中则很难检测到,而且 DGPP 的浓度很低,这些都是信号分子的特征。然而,每一种信使物质在受到生理刺激水平升高之后都需要迅速降低它的生理活性水平,以 便细胞对下一个刺激做出反应,同时也避免信使 物质浓度过高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Mu nn ik 等 (1996)认为PA磷酸化生成DGPP的途径是植物细胞 发育出的独特的降低
22、PA 水平的机制。那么, DGPP 的形成只是降低 PA 水平的一种机制,还是 DG PP 作为信号分子起作用呢?有待于进一步证 实。近年来,参与磷脂信使物质之间转换的脂类 激酶和磷酸酶的研究很受关注。这两类酶通过对 磷脂信使物质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作用调节其功 能,类似于蛋白质激酶和磷酸酶对蛋白质功能的 调节。植物中 DAG 激酶已经被克隆(Kat agi ri 等1996)。将 PA 信号转化成 DGPP 的 PA 激酶的特征 已经清楚(Wissing 和 Behrbohm 1993),但是它的 编码基因还未找到。脂类磷酸酶的研究也取得了 较大的进展。它们存在着结构和催化特性不同的 两个主要
23、类型(Waggoner 等 1999)。类型 I (PAP-1)需要 Mg 2+ 激活,在三酰甘油酯合成中有重要作用;类型 II (PAP-2)不需要 Mg2+ 激活,可能参与 信号转导。PAP-2 是能够水解多种磷脂的磷酸酶家族,所以 PAP-2 家族成员又被命名为磷脂磷酸 酶(L PP ) 。LPP 有多种,其中 LP P- 1 、LPP - 2 和 LPP-3 能够对 PA、LysoPA、DGPP、神经酰胺 -1- 磷酸、神经鞘氨醇 -1- 磷酸等多种磷脂进行脱磷酸化。最近,类似于类型 II 的 PAP 基因已经在植 物上克隆(Marcel 等 2000)。磷脂信使物质之间能够相互转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磷脂酶 细胞 信号 转导 作用 cropped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0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