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性能质量控制检测规范.doc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性能质量控制检测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性能质量控制检测规范.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13.100C 57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国职业卫生标准GBZ/TXXX-XXXX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X射线设备性能质量控制检测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testing of quality control in performance of X-rayEquipment for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送审稿)2012年 6月8日 - - 发布 - -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目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25 质量控制的一般考虑26 质量控制检测方法47 质量控制检测要求7附
2、录A (资料性附录) DSA模体举例8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空气比释动能测量方法9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及周期10参考文献13GBZ/T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良安、张文艺、焦玲、丁艳秋、何玲、杨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性能质量控制检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性能的质
3、量控制检测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具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功能的X射线成像设备。本标准不适用于普通数字成像设备,也不适用于其他介入放射学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9706,23 医用电气设备第2-43部分:介入操作X射线设备安全专用要求WS76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伪影 artifact减影图像上不应出现的明显可见的干扰图影。它既不是体现物体的内部结构,也不能用噪声或系
4、统调制传递函数来解释。3.2DSA对比灵敏度 DSA contrast sensitivit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显示低对比度血管相对于图像背景的能力,是一种对低对比血管影像可视性的衡量。3.3动态范围 dynamic range能用于减影的衰减范围,在此范围内能在减影图像中观察到血管系统。本标准用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变化范围来表征。3.4 碘值 iodine value脂肪不饱和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100g脂肪所摄取碘的克数。是表示有机化合物中不饱和程度的一种指标。3.5滤线栅曝光系数grid exposure factor防散射滤线栅的特性。其测量值为在指定的测量条件下,测量的辐射束
5、中无防散射滤线栅时总辐射强度与有防放射滤线栅时总辐射强度之比。3.6介入基准点interventional reference point在介入X射线设备基准轴上规定的点,用做指示患者入射空气比释动能和空气比释动能率测试的基准定位。3.8基准空气比释动能 reference air kerma 在特定条件下测量到的一次X射线束的空气比释动能并表述为介入基准点的等效值。4 基本要求4.1使用DSA的部门,应配有经过适当技术培训的质量控制人员,对设备的质量控制及其检测负责。4.2使用DSA的部门应制定影像设备质量控制程序。制定该时应有以下人员参加:a) 介入操作医师;b) 质量控制人员;c) 放射
6、技师;d) 维修技师/工程师;e)放射医师及其他辅助职业工作人员。4.3 影像设备质量控制程序至少应有以下的内容:a) 设备性能检验和检测程序;b) 图像质量评价程序;c) 设备维护及管理程序。5 质量控制的一般考虑5.1 影像设备的选择5.1.1应按所需的临床成像过程选择适当高品质的影像设备。设备选型应由包括有经验的专科放射医生、高级技师和质量控制员组成的团队进行。5.1.2 设备选型中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a) 场地要求和机房的设计;b) 辐射屏蔽情况;c) 设备性能的技术规范;d) 对图像质量的要求;e) 对患者剂量的影响;f) 设备的工效性能;g) 经济因素(包括购买和安装成本,维修和
7、消耗用品的经常性费用等);h) 服务和维护的质量及有效性。5.2验收检测和基线值的设置5.2.1验收检测应由用户委托有技术服务资质的检测机构和厂家技术工程师协同进行。5.2.2为确保设备的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设备验收检测后应立即为设备的主要性能设置基线值,并将其明确在检测程序中。5.2.3 验收检测的测量结果和基线值的设置,均应有记录和报告并归档保存,其保存期不应小于设备的寿命期。5.2.4 在自动照射量控制(AEC)条件下,空气比释动能和空气比释动能率与其基线值的差异应在30%以内。5.3日常的质量控制检测5.3.1 应对每个设备及其相关辅助设备建立进行状态和稳定性检测及影像质量评估的质量
8、控制(QC)程序;状态检测应委托由有技术服务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稳定性检测由开展放射诊断的医院自行开展。5.3.2 应定期进行状态和稳定性检测,应对这些检测进行记录并保存,这些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 a) 负责执行和评估检测的人员;b) 所需的QC检测设备;c) 定期QC检测的周期;d) QC检测程序;e) 记录结果用的检测表格或图表;f) 检测使用的判断标准及判断结果;g) 包括整改行动的内容和要求以及时限,整改有效性的验证等。5.4 设备更新的要求5.4.1 应及时修复和/或更换有缺陷的设备。5.4.2 影像质量不能满足诊疗需求,而且不能修复的设备,应停止使用。5.4.3 凡是会给患者造成大
9、剂量照射的设备、有着电学危险或者机械危险的设备,如无法修复时,均应停止使用。5.4.4 经修复后,虽有12项非主要性能指标稍微偏离要求,但不会显著降低图像质量或者危害人员健康的设备,可以在限制其服务功能的情况下使用。6 质量控制检测方法6.1 一般要求6.1.1 在进行验收检测前,应首先辨识X射线设备及其组件的标识(例如,制造商、名称、类型和序列号等),核对订单合同,并记录辨识结果。6.1.2 核对检测规程及随机文件的完整性,以及与设备相关其他文件的完整性。6.1.3 在进行验收检测前,应确认影像显示装置和硬拷贝照相机的可接受性。6.1.4 在DSA模式下的质量控制检测前,应按WS76推荐的方
10、法对其进行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6.1.5 如果DSA设备用作介入操作,则应按GB 9706,23中推荐的方法确定介入基准点,并用其推荐的方法检测透视的基准空气比释动能是否符合该标准的要求。6.2 检测条件6.2.1 DSA系统的状态检测一般使用70kV的条件进行,除管电压一致外,还应注意以下条件:a)设置影像显示装置的亮度、对比度控制和窗宽、窗位使其达到最佳位置; b)检查场所照明是否与规定的应用相匹配。确认没有来自电视屏幕的光反射;c)确认可见视野中没有发光物体,观测不应受到眩光或强光影响;d)图像后处理参数(像素移位,放大等)不属于检验范围,应使其减到最少直至关闭; e
11、)如果检测需要有附加滤过,则每次检测应有相同值; f)应在标准显示设备上评估所有记录,最小观察距离是图像直径的两倍,最好是图像直径的4倍或6倍的距离。 6.3 检测用模体和设备6.3.1 各种检测用的测量设备应进行校准,取得有效的校准证书。6.3.2用于测量空气比释动能的积分式比释动能仪,单次辐照的最小探测限应不大于1Gy,多次辐照的最小探测限应不大于10Gy,在测量范围的扩展不确定度应不大于10;不确定度包括空气比释动能率大时(高达2 Gy/s和最短1 ms加载时间)的复合损失、比释动能仪的能量响应和实际X射线谱与校准谱不同引起的不确定性。6.3.3 空气比释动能测量应选择以下两种模体的一种
12、进行:a)由纯度不小于99.5 (Al99.5) 的25mm 厚的铝减弱模体;b)厚度为30 mm 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板模+ 1 mm Cu。6.3.4 DSA模体除PMMA主模体外,还应有以下配件:a) 楔形阶梯:DSA模体至少应具有等厚材料构成的7级阶梯,这个阶梯一般由七层0.2 mm的铜加上57mm的PMMA组成(参见附录A)。b) PMMA插件:用于模拟血管,它包含用于模拟血管的试验物体(参见附录A),该试验物体应模拟5mg/cm210mg/cm2碘值范围的对比度,并且应足够大以使它的探测能力不受空间分辨率的明显影响。通常情况要试验物体较小尺寸方向上至少应覆盖影像的五个像素
13、。应提供血管模拟模体在X射线束内部和外部两种状态切换的方法。6.3.5 DSA可视空间分辨率检测卡:使用0.05m m的铅测试卡,该测试卡最好采用空间频率在0.6l p/mm 5l p/mm的试验组。频率组之间的步长应不超过20。最小的空间频率至少应比最小的预期测量值低20% 。6.4 检测方法6.4.1 DSA设备检测中应首先确定检测模式,在验收检测中,选择的检测模式应能代表整个应用范围;不同的DSA设备可采用不同的检测模式;同一DSA设备的验收检测、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应采用相同检测模式进行检测。6.4.2 检测模式确定时可以依据采购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指标或采用生产厂家给出的技术指标,检测模
14、式中应规范如下参数:a) X射线影像增强器入射平面上的平均每帧图像的空气比释动能;b) 影像采集率;c) X射线影像增强器入射野尺寸;d) 矩阵像素尺寸;e) 成像几何条件。6.4.3 DSA模式下设备质量控制检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a)设备标识的确认; b)相关文件的核查; c)系统的视觉和功能检测 d)用于介入操作的第一半值层; e)平均每帧图像的空气比释动能 f)动态范围 g)DSA对比敏感度h)伪影 6.4.4 各项检测项目的验收检测值,应作为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的基线值,在AEC 条件下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的结果与基线值比较的变化应小于30% 。6.4.5 DSA设备应用于介入操作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 血管 造影 DSA 射线 设备 性能 质量 控制 检测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99931.html